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与过手
科学之旅 序言
1、物理学是一门学习有关力、  声   光   电  等知识的学科。物理与自然、生活、社会、科技密切相关。物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2、学习物理有趣,更有用。
3、要学好物理应做到:①勤于 观察 ,乐于 动手 ;②勤于  思考 重在理解;③联系实际 联系社会
即归纳为:多观察、多动手    多思考    、理论联系实际。同时还要做到:多读课本、多感知物理情景和过程、记写得法、多巩固应用。
4、要掌握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如:  观察法    实验法      、讨论法等。
5、会判断:自人界、生活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哪些与力有关、与热、与电、光、声有关。
第一章  机械运动(共4节)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  米 ,用符号表示为 m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 1000  m,1m=  10 dm=  100  cm= 1000  mm=  106    um=  109      nm,。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 长度  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  刻度尺    ,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  长度  的工具;
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  量程    分度值    和零刻线是否磨损;
(2)测量时的方法: “0” 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 刻度面 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 分度值  的下一位,
测量结果由 数值      单位    组成 。多次测量取 平均值  作为测量结果。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 中学生的身高为1.58 m    ,一本书的厚度为10 mm  ,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um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 18.41cm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 18.4cm      ,估计值是 0.01cm    ,单位是 厘米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 0.01    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1.70  cm。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  2.00    cm。
(图1)                (图2)                  (图3)
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 圆的直径
1.90  cm。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  0.1 mm。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 1.7  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秒  分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秒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钟表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电子表、石英钟、机械停表、电子停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
(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 停  、三恢复 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内
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 分    (分或秒)
8、误差是 测量值  真实值 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不同 错误 能消除, 误差 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多测几次求平均值    、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 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  运动的描述: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 位置  的变化叫做 机械运动 
2、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 运动  的世界。 运动    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的形式多种多样。
3、参照物: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 标准  的物体叫 参照物 
一切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但人们通常选  地面              为参照物。
4、同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取决于所选的 参照物,选的参照物不同,判断的结果一般会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 相对性  。也就是说: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没有的。
5、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_位置___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如果这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_位置_____没发生改变,我们就说它是_静止__的。
第3节  运动的快慢
1、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有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同  时间  比较物体经过的路程,经过路程 长    的物体运动得快。  另一种是经过相同  路程    比较他们所花的时间,所花的时间  少 的物体运动得快。
(2)物体运动的快慢,还可以用速度来表示,速度值 大    的物体运动得快。
2、速度:(1)定义: 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2)公式:v=s/t   
(3)速度的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
(4)速度的国际单位: 米每秒(m/s)  ,交通中的常用单位: 千米每小时(km/h)    。速度的单位是由 长度  的单位和 时间    的单位组合而成的。 1m/s=_3.6___km/h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_每秒钟通过的路程为15米    。_.
(5)单位换算:10m/s=__36___km/h    54km/h=_15___m/s
3、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曲直分为 直线    运动和 曲线  运动。
4、直线运动按速度是否变化 分为 匀速    直线运动和 变速    直线运动
5、(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 速度不变    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    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是  变化的        ,这种运动叫做 变速直线        运动;变速运动的快慢用 平均    速度来表示。
6、在匀速运动中速度的公式是 v=s/t    ,公式中V的大小是  不变    的(不变、变化),路程与时间成  正比,函数图像为:                          。 变速运动中求平均速度的公式为 v= s/t =
(s1+s2)÷(v1+v2)  ,平均速度的大小反应了运动的粗约或平均快慢程度。 变形公式有:路程s= vt          ,时间t= s/v                 
7、用速度公式计算,是重点和难点。灵活应用,用规范格式解题。
第4节  测平均速度
1、实验原理:  v=s/t      2、实验器材  刻度尺、钟表、小车  、斜面                                         
3、实验时用 刻度尺  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用   钟表    测出小车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在用公式  v=s/t      计算出小车在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
4、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具体测量过程和记录表格:
得出的结论:    小车从斜面滑下是越滑越快                                                                                               
第二章  声的世界(共4节内容)
第1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1、产生:声是由物体的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  震动    停止,发声也停止
震动发的声音可以记录下来,早期的机械唱片、近期的磁带、激光唱盘、存储卡等都能记录
声音。
2、传播:声由 介质传播,一切 固体 液体 气体  都可作为介质来传播声音。通常听到的声是靠 空气 作介质传播的; 真空 不能传声,所以月球上不能面对面的交谈。  声音以 声  波 的形式传播着。
3、声速:(1)声速表示声音传播的 ,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 。声速的大小跟 有关,还跟介质的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为 340  m/s  。在不同介质中声速   不同  (同、不同)。声在 固体  中传播最快,在 气体  中传播最慢(固体、液体、气体)。
(2)、在装水的钢管的一端敲一下,另一端的同学听到三次敲击声,第一次敲击声是 钢管    传来的,第二、三次敲击声依次是  水 空气  传过来的。
4、回声:是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就会 反射  回来,再次听到声音,通常称为回音或 回声 
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 0.1    秒以上人就能听到回声;如果不到0.1s,回声与原声相混使原声    加强,觉声音更响亮。发声体距离障碍物的距离至少要大于  17  米才能产生回声。
利用回声测距离:s= 声的利用 vt/2  .,利用回声探测鱼、测海的深度等。
*5、人耳的构造和人耳感知声的过程:物体 振动  产生的声音在气体、液体、固体中以 声波  的形式传播, 声波 引起 鼓膜  振动,然后通过听觉神经    传到大脑,这样我们便听见了声音。这是耳传导感知声。 感知声还有一种途径:就是骨传导感知声。
第2节 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三要素指的是音调  响度    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