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现象》教材分析
一、本章概述
声现象是自然界中最普遍的一种物理现象,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初步认识生活与物理的关系,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声的利用教材设置了"篇头语".用叙述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语言优美,生动,通过对大象的描述巧妙地把自然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设立了很好的物理"情景",使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
本章的重点知识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介于了解和理解之间),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二、各自然节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1、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首先,教材通过图1.1-1中的四幅插图,再通过"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打交道"这句话,使学生认识到声音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然后安
排了声音是怎样的产生的探究活动.这个探究活动并没有由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由学生自己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由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进而总结出规律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将课堂教学真正地变成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能力.通过"想想议议"这个活动,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将生活与物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物理是有趣的,另外,使学生认识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通过对唱片磁带,激光唱盘的介绍,可以使学生认识到,通过科学技术可以记录,保存,重现声音,从而进一步体会到物理是有用的.
声音的传播是本章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教材安排了一个探究活动.这也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次探究.就这个探究活动需要说明二点:
⑴应该向学生先介绍一下解决物理问题所经常采用的方法,即提出问题 猜想和假说 实验检验 得出结论,然后让学生沿着这个思路开展活动;
⑵由于是第一次进行探究活动,应该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由师生共同完成活动,应突出教师的引导作用.
这个探究实验简便易行,体现了一种新的思想,即重视用身边常见的物品进行物理实验的思想,这也是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而后,通过真空铃的实验及结合宇航员通过无线电交谈进一步证明真空不能传声.通过对图1.1-6的解释再与水波进行类比,使学生对声波有初步的印象,对学生的知识是一个扩展.关于声速,应使学生了解声音在固,,气三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及在空气中速度,应注意介绍声速的读法与写法.关于声速的测量方法应在教师引导下开展,注意培养学生参与,交流,合作的意识.
2、第二节"声音的特征":
这一节的特点是名词,术语多.音调,超声波,次声波,响度,振幅,,乐音等,教材以知识为基础,结合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与小学自然及音乐课上获得的知识相融合,教学中突出过程与方法,注重学生态度,情感方面的培养.
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教材安排了探究活动.探究活动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通过探究一方面结论:物体振动得快慢,决定音调的高低,进而引出频率的概念,明确音调和频率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探究,也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科学的学习态度.通过对超声波,次声波及人与动物听觉范围不同的介绍,通过对蝴蝶及蚊子振动的分析,可以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使他们感到物
理的奥妙无穷,感到物理的"无处不在".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教材也安排了探究活动.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而言是较难设计的,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只要能够观察到现象并能说明问题就可以.音对初中学生来说,较难讲清楚物理本质,教材只简单指出这个特征,而没有进一步探讨,但是注重了学生的体验,即听不同乐器演奏的同一首乐曲时的感受.
分析问题"想想做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查阅,搜集资料的能力.
乐音和乐器的介绍与学生在音乐课上学到的知识相结合,以学生的体验为主,体现了知识的整合.
3、第三节"噪音的危害与控制":
本节介绍了噪音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并且使学生对噪声的来源,噪声的等级和危害及控制噪声的方法有清楚的认识,着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公民意识.
4、第四节"声的利用":
主要介绍了自然界中的动物及人类在科学技术中对声的利用.
声与信息介绍了人与动物通过声音获得信息的情况,使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与科学技术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兴趣.
声音与能量先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然后介绍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这个特点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能量的概念在初二学生尚未涉及的概念,但是学生已经有感性的认识,这里不应对能量做过多的讲解,应注重介绍现象.
对天坛的介绍可结合音像资料向学生介绍,对学生进行具体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章教材,介绍的都是学生常见的声现象.教材力求在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力求体现过程与方法,进而培养学生的情感与态度,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