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课外阅读专项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一)______________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 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尽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给本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雨越下越大好像什么什么写成比喻句
2.“我”发现了什么美妙的东西?(用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3、用“————”标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4、联系这篇文章回答:
⑴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地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_______________
春雨过后,竹林里,尖尖的竹笋纷纷破土而出。一夜之间,新竹遍地。
竹子是怎样长成的呢?它是一年成材的植物。冬天,竹根在土壤里吸饱了养分,气候开始萌发。春季,是竹子生长的(初期 旺期 中期)。可这时,常常因为土壤比较(干旱 干燥),水分不够,笋芽都藏在土里。等到一场春雨下来,土壤里水分多了,春笋吸足了水分,
就破土而出,一日能长一、二尺,有时还能长高一米。春笋成竹,不到一年时间,就能长成竹林。
竹子能做成笙、笛、箩筐,能制成扁担、竹杠、脚手架,为人民盖房作梁,它都默默无言,甘心情愿。它的枝丫,扎成扫帚,也能除污去尘;甚至它的落叶,也要和大地拥抱在一起,腐烂成肥料。它,从根到梢,从竿到叶,把一切都献给了人类。
1、从下面选出合适的题目填在题前横线上。 ①竹 ②竹笋 ③竹林 ④竹器
2、把短文中两处括号里不恰当的词语划去。
3、给“日”字只添一画写出不同的常用字,至少写出4个。这些字是:____、____、____、____。 4、“藏”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字母___,用部首查字法先查___部,再查___画。
5、第二自然段的第一个句子是一个( )。
A、疑问句 B、设问句 C、反问句
6、能读全文后,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入下面的括号内。 ①竹林 ②新竹 ③春笋
( )一夜之间能长一、二尺, ( )不到一年能长成( )
7、选字填空:这篇短文介绍竹的用途的顺序是( )→( )→( )【梢 竿 叶】
8、本文主要写了竹( ),赞扬了竹( )。
A、成材迅速 B、无私奉献 C、用途广泛 D、默默无闻
(三)漓江
桂林的漓江是一条美丽的江。
春天,漓江岸边的树木又换上了新衣裳,小草也从沉睡中醒来,伸展着嫩绿的叶儿,在春风的吹拂下,正朝漓江笑呢!
夏天的漓江给人们带来了欢乐,许多人在江里游泳。江面上有红的小船,颜各异的游泳圈和五颜六的游泳圈,真是彩斑斓,为夏日的漓江增添了光彩。
秋天的漓江更加美丽。岸边上的一片片香蕉林虽然枯黄了,可香蕉树上却挂满了香蕉,这丰收的景倒映在美丽的漓江里,真是美不胜收。
冬天的漓江也很美,虽然没有春天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么热闹非凡,秋天那么丰硕诱人,但它是那么纯洁,那么安静。
漓江就像一条翠绿的带子,由远到近环绕着象鼻山、优波山……使桂林的山水永远那么清秀、隽美。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沉睡—( ) 安静—( ) 丰收—( )
2、读短文,补充词语。
彩( ) 颜( ) 热闹( ) 生机( ) 美不( ) 丰硕( )
3、在短文中选自己喜欢比喻句、拟人句子抄下来。
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拟人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短文的第1自然段与下文的关系是_________。
5、短文按_________顺序描写了漓江的景。
6、漓江一年四季的景各有特点,选用文中的词语写下来。
春天:__________________,夏天: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__________________,冬天:__________________
7、读了这篇短文,你学到了什么?(或想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一流风景胜地——漓江
桂林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桂林漓江风景区以桂林市为中心,北起兴安灵渠,南至阳朔,由漓江一水相连。
桂林山水一向以‚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闻名中外。
漓江风景区是举世公认的世界第一流风景胜地。这一带峰峦耸秀,碧水如镜,青山浮水,倒影翩翩,两岸景犹如百里锦绣画廊。沿途景点目不暇接,景无比秀美,单是那江里的倒影,就别有一番情趣。那水里的山,比岸上的山更为清晰,而且因为水的流动,山也仿佛流动起来。山的姿态,也随着船的位臵,不断变化。
漓江景之奇还在山光水之变化,在清晨,在中午,在黄昏,各有其姿,变化万千。尤其是在春雨迷蒙的早晨,江面上浮动着一层轻纱般的白蒙蒙的雨丝, 这时的山水就更具有一种朦胧之美。
1、给下面的字选择恰当的意思,在上面画“√”。
犹如:(1)如同 (2)还
陶醉:(1)喝酒过多神志不清。(2)沉迷,过分地爱好。
2、根据意思在文中出相应的词语,填入括号。
(1)全世界一致认为。( )
(2)东西很多很好,眼睛来不及看,一时看不过来。( )
3、用“____”画出描写水中倒影的语句。
4、细读短文,填空。
(1)桂林山水以_____________四绝闻名中外。
(2)“漓江景之奇”主要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的主要内容选择正确答案,在后面画“√”。
(1)描述了桂林山水的美丽景。( )
(2)描述了桂林山水的“四绝”。( )
(3)描述了桂林漓江风景区的奇丽景。( )
(五)莫干山的蝉鸣
—到莫干山避(bì pì)暑,这儿的蝉鸣声引起了我的注意。
晚饭以后,夜幕降临,一片寂静,只听见凉风吹过满山竹林,哗哗作响。突然,不知怎么回事,满山的蝉儿‚吱啦‛一下呜叫起来,整齐得仿佛有谁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于是,夜空中就只充盈(yíng yín)着这‚吱啦啦、吱啦啦‛的合唱曲了。粗听,一成不变,平淡乏(fá fán)味;细品,却也五花八门,饶有兴趣。有些“叽哩喳、叽哩喳”;一会儿,这边山头的蝉儿嗓门提高了三度,似(shìsì)乎有心要形成二部和声;一会儿,那边山头不知哪只蝉儿在伙伴们的烘托下突然领唱起来,颇有争当一流男高音的气概。如此这般此起彼伏,倒也让人生出一番仿佛置身于音乐大厅的陶醉来。
突然——又是一个突然,停了。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又像是有谁指挥了一下指挥棒似的。
1、我会给文中括号内选择正确的读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寂静——( ) 仿佛——( ) 突然——( )
3、是什么现象引起了“我”对莫干山蝉鸣声的注意?用“____”划出描写这一特点的句子。
4、短文怎样描写蝉鸣声的“五花八门”?用波浪线划出有关句子。
5. 漫山遍野的蝉儿一齐闭了嘴?(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美丽的香山公园
秋天的香山总是那么美丽,令人陶醉。
早晨,我们乘车到香山游览。远远望见香山上深红一片,分不清哪里是坡,哪里是路。 一下车,我立即( jí jì )奔向山脚下,仰望香山,山上一片红,好像熊熊的( )在燃烧,又像天边飘落下来的一片( )罩(zhào)住整个山林。
我们爬到半山腰,近看黄栌(lú)树,那一片片红叶密密麻麻地长在枝上,椭(tuǒ)圆形的叶子,
像一把团扇,颜红得极艳,像是画家精心涂过的一样。这真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啊!时不时飘落下来的落叶,更给山路铺了一条红通通的地毯,踩上去感到那么温柔,那么舒服。
我们爬到山顶,眺望山下,满山火红。蜿蜒的盘山路,像条条玉带,环绕着美丽的香山。这时,我仿佛臵身于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真是“万山红遍, 层林尽(jìn jǐn)染”。
1、判断文中红字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下画"√"。
2、联系上下文,在文中的括号中填上适当的词语。
3、把文中描写红叶的语句用"______"画下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