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进校园广播稿
【篇一: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
廉洁文化具有丰富内涵
  廉洁,即公正不贪,清白无污。廉洁文化是廉洁的理论和行为方式及其相互关系的文化总和,是关于廉洁的知识、理念、制度及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的总概括。廉洁文化主要有四个特征:一是主体的大众性,主要表现为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洁氛围,以健康向上的廉洁文化充实社会公众的精神世界;二是指向的权力性,主要表现为掌握社会公共权力的管理者廉洁自律,恪守宗旨,执政为民;三是实施的职业性,主要表现为各职业阶层的从业人员爱岗敬业,遵纪守法;四是组织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机关、团体等社会公共组织处事公道正派,诚实守信,廉洁高效。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廉洁文化,就是要倡导立足我国国情的廉洁奉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公道正派的社会文化,以不断规范和约束人们的思想与行为,增强人们拒腐蚀的能力;就是要以社会公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重点,以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
为指向,以树立牢固的廉洁理念、构筑反腐倡廉的社会公众思想体系为根本任务,使廉洁意识内化为社会公众的思想准则和道德准绳,外化为社会公众倡导廉洁的自觉实践,让廉洁文化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社会精神风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促进廉洁社会的形成和发展。
  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2)
  廉洁文化是社会主
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廉洁文化的发展可以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是否包含廉洁文化是衡量一种文化是否先进的重要指标。文化是一种软环境。从文化的角度来审视廉洁,以廉洁的尺度来评判社会,是廉洁文化最为根本的特征。廉洁文化不仅是一种道德观念,还是一种价值尺度。一个社会的廉洁氛围浓厚不浓厚,是衡量这个社会是否健全的一个重要指标;一种文化是否先进,应看这种文化是否包含廉洁文化。缺乏廉洁理念的文化是难以长久支撑的,廉洁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不够深入的文化是不完善的,排斥廉洁精神的文化更是腐朽落后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廉洁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廉洁文化是腐朽文化的对立面和批判者。腐败现象之所以滋生蔓延,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腐败行为背后有腐朽文化作支撑,腐朽没落的官本位意识、贪图享乐的思想观念、醉生梦死的生活方式等还有着一定的市场。而廉洁文化以鲜明的态度批判腐朽文化,从根基上摧毁极端个人主义、享乐主义等观念,在全社会形成以廉洁为荣的浓厚氛围,给腐败行为造成巨大的社会舆论和社会心理的压力,从而可以有效地遏制腐败现象,达到干部廉洁、政治清明的目的。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政小故事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 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 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 。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
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 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 自己的操守。
  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4)
积极吸收和借鉴古今中外廉洁文化建设的优秀成果。建设廉洁文化应善于兼收并蓄。坚持古为今用,充分利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中的廉洁文化成果;坚持洋为中用,善于吸收和借鉴国外在廉洁文化建设方面的有益做法。要建立健全廉洁文化建设的体制和机制,以制度和规范作保障,特别是建立起与廉洁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政治规范和法律规范,使廉洁成为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让廉洁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
关于廉洁名言
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中对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过于真实、诚意和廉洁。—— 富兰克林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时刻想到众利益,才能保持廉洁自律。之贼也 。—— 包拯
时刻想到众利益,才能保持廉洁自律。
廉政文化进校园——廉政小故事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
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 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
  廉政文化进校园广播稿(6)
关于廉洁名言
奉献一颗爱心,呵护一片绿叶;
  燃起一腔热情,永葆一份廉洁。
  ——杨大伟
  目标认准,位置摆准,路子走准,口袋摸准。
  ——杨大伟
  无私才能无畏,无畏才能公开。
  廉洁自律勤政,革命青春永驻。
  ——李允仁
【篇二:廉洁文化进校园广播稿】
廉洁文化进校园广播稿
同学们:
今天“红领巾”广播站的主题是“廉洁文化进校园”。刚开始听说“廉洁”两字,同学们一定认为这是大人的事。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反腐倡廉”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
“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同学从小就要懂廉洁,讲廉洁。廉洁就是责任、节俭、自律、奉献、知耻、诚实、惜物、不昧金、不攀比。
自古以来,我们祖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上记载着许许多多的有关廉洁的故事,传扬着许许多多讲廉洁的伟人。像:老一辈革命领袖、周恩来、朱德等等,东汉时期南阳太守羊
续、北宋的包青天包拯、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明朝的爱国英雄于谦等等,真是举不胜举,这些名字我们都耳熟能详。
今天我就为同学们讲三个个关于廉洁的故事:
故事一:羊续悬鱼
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钉的被子,乘坐的是一辆破旧的马车。餐具是粗陋的瓦器,吃的是粗茶淡饭。
府丞焦俭,是他的下级,为人也很正派,与羊续关系很好,他看自己的上级生活太清苦了,他听说羊续喜欢吃生鱼,就买一条鱼送给羊续。焦俭怕羊续拒收,就笑着说:“大人到南阳时间不长,可能不知这就是此地有名的‘三月望饷鲤鱼’所以我特意买一条送给您,平时您把我当作兄弟,所以这条鱼只是小弟对兄长的一点敬意,您知道的,我绝非阿谀逢迎之辈,因此,务请笑纳!”羊续见焦俭这么说,觉得不收下倒是见外了,于是笑着说:“既然如此,恭敬不如从命。”
等焦俭走后,羊续便把这条鱼,挂在室外,再也不去碰它。第二年三月焦俭又买了一条鲤鱼,心想一年送一条总可以吧,知道买多了,羊续不会要到羊续府上,焦俭刚说明来意。羊续便指着那条枯干了的“三月望饷鲤鱼”,说:“你去年送的还在这里呢!”焦俭愣住了,摇摇头叹口气,带着活鱼走了。
故事二: 总理“罢宴”
据《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总理的第
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
故事三:周总理廉洁从政
周总理的廉洁从政深入人心,不是表面的,是实实在在的。70年代初,素有“苦甲天下”的甘肃定西连续20多个月没有下过一场雨,许多众不仅缺衣少食,连饮水都十分困难。在
中央召开的工作会议上,来自甘肃的宋平同志汇报了定西的灾情。周总理听完汇报,神十分严峻。他说,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众组织起来,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改变面貌。后来,中央工作会议召开全体会议,周总理在大会上心情沉重地说:“我听到了甘肃中部地区众生活困难的情况,心里难过,很不安。解放20多年了,那里的众生活还这样困难,我作为国务院总理,工作是失职的,对不起那里的人民。”会后不久,总理便派工作组到甘肃,带去粮食、棉衣、棉被等救灾物资。若干年后,当人们看到定西众仍穿着当年总理亲自布置发放的棉军衣时,无不感慨万千。
同学们,你们听了这三个小故事一定深有感触吧。
我们祖国灿烂的文化史上,不仅有许多有关廉洁的名言,还有许多有关廉洁的诗词。
我国明代的爱国英雄于谦。他一生为官清廉,为后人称颂。他的一首《石灰吟》为千古传颂:千锤百炼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不正是廉洁的最好写照吗?
历史告诉我们:清正廉洁盛行之日,则国家昌盛;贪污腐败猩獗之时,则国势衰微。历来清官受人颂扬;污吏遭人唾骂。
叶圣陶老爷爷告诫我们,好习惯要从小养成。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更要学会廉洁。
古人云: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让我们时时刻刻以别人为镜子,让我们时时刻刻寻到自己身上的闪光点,让我们从自己做起,做一个廉洁 、正直的人。让这个社会成为一个廉洁 、美好的社会,我们的祖国才能成为一个廉洁之国,更加繁荣富强!
【篇三:廉洁文化进校园广播稿[1]】
  红领巾广播站现在开始广播
今天广播的主题是:廉洁文化进校园
亲爱的同学们:
俗话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同学们,我们是祖国未来,“反腐倡廉”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事。“廉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从小就要懂廉洁,讲廉洁。廉洁就是责任、节俭、自律、奉献、知耻、诚实、惜物、不昧金、不攀比。
廉洁名言自古以来,祖国几千年来的历史上记载着许许多多的有关廉洁的故事,传扬着许许多多讲廉洁的伟人。像:老一辈革命领袖、周恩来、朱德等等,北宋的包青天包拯、唐朝的著名诗人白居易、明朝的爱国英雄于谦等等,真是举不胜举。今天我就为同学们讲总理“罢宴”的故事。
据《人民日报》网报道介绍,“十六大”之后,总理的第一站到了贵州。在吃饭的问题上,他对自己和随行人员要求特别的严格,谢绝基层同志的宴请。他对个人吃饭有“三条标准”,即:第一,不让任何人陪吃,自己默默地进食;第二,要求饭菜够吃即可,不得剩下;第三,关于饭菜的质量提出十二个字:“清清淡淡,汤汤水水,热热乎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