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木萧萧
关于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学-评一致性”的思考
【摘 要】怎样提高小学五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是很多五年级教师面临的困难之一。在笔者看来,“教-学-评一致性”能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教-学-评一致性”看似很容易,但要将这一理论用于实践中去,还需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本文就自己如何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谈谈自己的一些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  五年级数学教学  “教-学-评一致性”
【正文】
不管是从广义上还是狭义上,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都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五年级的计算量大幅度增加,解决问题的难度逐步提高,而部分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还仍不达标。同时这个年段学生的情绪和感知无意性比较强烈,注意力时好时坏,从而导致教学效果难以达到预设。所以,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教-学-评一致性”,然后围绕课标制定学习目标、围绕学习目标制定评估任务、围绕评估任务制定教学活动。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教-学-评一致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意义
什么言
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已由教师中心转向学习中心。因此,课堂活动不再是简单的教师教或学生学,而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评估来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也就是所学即所教。不然我们新课改后的教学活动仍旧是“填鸭式”,整个课堂教学也将失去互动性和趣味性。教学评不一致脱离了新课改以来我们的教学初衷,这样我们将无法知道学生在课堂中是否达成学习目标。
电脑共享
教学评一致对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而言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五年级学生心理上很需要得到他人的肯定,尤其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肯定。但他们此时的理解力、分析力和表达力都急待提高,他们自身的认知还没有形成较为独立而健全的体系。如果教、学、评三者中的某些部分内在不一致,那么课堂的效率将会大打折扣。
二、在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情,合理确立学习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要想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教师首先要精准地知
道学生的学习起点在哪,然后根据这个学习起点,再以课标要求为基准,最后制定出略高
于学生实际整体学习水平的学习目标。针对教师并不能完全掌握学生的学习效果程度这一问题,教师在叙写学习目标时,要力求做到具体、可观察、可测量,对行为目标四要素的描述要完整、准确。笔者将以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分数的再认识(二)》为例,谈谈这一课教学目标,如何通过将教学目标细化为学习评价目标,从而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以此作为课堂表现性评价的标准。教学目标:1.在观察、操作、推理中认识分数单位,感受单位的价值,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2.通过沟通对比,感悟数概念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3.在参与数学活动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学习评价目标:1.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学会创建新的分数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并用分数表达。2. 认识分数单位,能说出一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和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3.知道整数、分数和小数都是用“有几个计数单位”的方法表示数。
五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臭名远扬的意思
以上这个目标,笔者认为基本上清晰地传达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怎么学”的问题,而且也将教学活动和评估任务镶嵌其中,使目标更为具体化,符合学生的学习。
公路养护工(二)结合课堂生成,动态调整教学计划
实际教学中,我们制定的教学计划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不能
完全依据计划来展开教学。这主要是由于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的预设只是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但实际上学生的真实情况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这就可能与我们的预设出现偏差。如果此刻教师还按照原定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必然会出现教学评严重脱节的现象。笔者将以北师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展开与折叠》为例,谈谈这一课如何动态调整教学。由于在第一课时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学生已经通过学具经历了将正方体和长方体展开和折叠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上课前教师可以直接抛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展开图有没有其他的类型?这样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另一方面也能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强化需要拼合不一样的展开图。因而学生每拼合一次,都会认真思考:这些正方形应该如何拼合?拼合以后能否折叠成正方体?这样在教师明确的引导下,其空间观念得到了有效发展。学生也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充分感知正方体与展开平面图之间的转换,初步体会三维到二维转化时各个面的移位过程,领悟到二维平面图中每个面迁移到三维图中的位置,在脑海中形成了丰富的感性空间表象。只有教师随时关注学生的课堂生成和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及时动态调整自己的教学,才能充分保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