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解决办法
近年来,在小学生中出现的问题也越来越多,使教育工作者和关心教育的人们感到了不安。一些专家调查发现,所有问题的出现,无一例外地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原因相关,小学生因为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出现犯罪、自杀的现象频繁发生,致使小学生稚嫩的心灵千疮百孔。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孩子的心不应是真理的仓库。我竭力要防止的最大恶习就是冷漠,缺乏热情。儿时的内心冷若冰霜,来日必成凡夫俗子。"所以,我们所培养的学生必须具有丰富的知识、强健的体魄、健全的人格,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承受各种挫折和适合不同环境的水平。而健康的心理是人发展的中枢枢纽,是人一生持续进取、持续探索的催化剂。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共识,分析造成小学生心理障碍的原因及探究、实施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迫在眉睫的问题。现代小学心理专家认为:小学阶段必须把保护小学生的生命和促动小学生的健康放在教育工作的首要位置,树立准确的健康观点,在重视小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小学生的心理健康。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竞争的更加激烈,相对稳定的内心世界受到的撞击越来越强烈。给人们的心灵带来极大的冲击,也波及到了校园,波及到了学生。据相关部门实行的心理调查表
明,学生的厌学情绪和人际关系问题日益突出,用学生自己的话说,"单调而紧张"、"太郁闷"了。近30%的学生存有不同水准的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
小学生心理
一、真确理解小学生心理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明确指出:"健康不但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所以,小学生健康不但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对于环境及相互关系具有高效而愉快的适合。心理健康的人,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合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气质。绝大部分学者都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通常表现为认知功能正常,情绪反应适当,意志品质健全,自我意识准确,个性结构完整,人际关系协调,人生态度积极,社会适合良好,行为表现规范和行为与年龄相符等等。
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其心理健康的标准可简单归纳为以下几点:
1、是能友好接纳别人,与同学、老师和睦相处。
2、是能准确理解自己,发现自己的长处,调控自己的短处。
3、是对学业充满热情与自信,取得成绩不骄傲,遇到挫折不气馁。
4、是对事物充满好奇与兴趣,勇于尝试,追求成功。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及成因
(一)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方面问题
(1)父母的希望、教师的期望和同学间的竞争使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2)厌学是当前小学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但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据抽样调查表明,小学生厌学的有30%,有的学校甚至高达60%。可见,厌学是一个普遍问题。
(3)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2、人际关系问题
(1)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仰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2)同学间的关系问题。小学生除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因为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
(3)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良好的家庭给学生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实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小学生造成不同水准的心理伤害。而农村的家长大多是农民,知识层次相对较低,也不懂得怎样去真正关心自己的孩子,遇到孩子犯错时,总是不问青红皂白一顿拳打脚踢,久而久之,就给孩子造成心理伤害。
3、挫折适合问题
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
苦,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消极的挫折适合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合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合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二)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成因分析
1、家庭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接受教育的最初环境,家庭气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们的情感意志,影响其心理的健康发展。
(1)父母及祖辈的溺爱
现在的农村孩子基本上都是独生子女,祖辈和父母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生活上百般呵护,不愿让他们受一点委屈,经历一点风雨,甚至在孩子犯了错误时,他们也不说一个"不"字,天长日久,孩子自然形成了"唯我独尊"的心理,当他们走进学校,走向社会同他人交往,遇到挫折时,便不能接受,无所适从。
(2)家庭教育方式不当
农村大多的家庭,因父母受教育水准不高,而又受到农村传统的生活方式的影响,他们从来不把子女看作是与自己平等的一员,认为子女只能逆来顺受,惟命是从。他们对子女过于严厉、粗暴和专制。还有的独生子女家庭中,家庭教育往往陷入"爱的误区",对子女过高要求,过度期望,过度保护,过度溺爱。他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把所有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孩子的学习要求过高,琴棋书画样样学,英语电脑门门通,考试名列前茅……只要学习好就言听计从,有求必应。而一旦失误,就挖苦讽刺,棍棒相加。家长这种不切实际的过高期望和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使子女的自尊心受到损害,独立性受到压抑,加上彼此间生活观,价值观等存有差异,很容易造成父母和孩子间关系紧张,隔阂加剧,使子女形成反抗、疑惧、胆怯等消极心理品质,诱发心理问题。
(3)家庭气氛不和谐
随着学生家长的离婚率的持续上升,给越来越多的孩子带来了不幸,严重破坏了儿童正常的生活环境,给他们造成的心理创伤难以愈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离婚的父母,有的没人要子女,有的随法院判决,不管哪种情形,都容易使子女放任自流,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个
性心理,更有甚者,在学龄期就仇视社会,嫉妒他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还有在经常发生冲突的家庭中,有心理问题的儿童比例比较大,研究证明,家庭冲突不但会造成孩子的心理创伤,还会导致孩子在神经和心理上的某些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