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来访者莉莉,女性,12岁。和同学关系紧张,自己意识应该跟同学友好相处,但做不到。近一个月内,心理冲突,经常感到紧张,焦虑,和同学相处冷淡,内心很纠结,故来寻求咨询师的协助。咨询师应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实行,经过5次的咨询,取得较好的咨询效果,2个月后随访,莉莉的心理冲突缓解,能正常生活和学习,在人际交流上也得到改善。
关键词:一般心理问题 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 案例报告
一、一般资料
求助者莉莉(化名),女,12岁,小学六年级学生,汉族。与父亲和继母生活在一起,学习成绩较好,性格敏感,身体健康,无重大疾病,精神面貌一般。
二、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焦虑,烦躁不安,情绪低落,上课好走神。
个人陈述:
我很小的时候爸爸妈妈就离婚了,我一直跟爷爷奶奶过,爸爸虽然住的很近,但是他要跑长途运输,我经常看不到他。后来爸爸又结婚了,还生了一个妹妹。爷爷奶奶年龄大了,我也要上学了,就跟爸爸和继母一起生活了。爸爸还是经常不在家,妈妈(继母)不上班,在家做家务带妹妹,她脾气不好,好发火。不发火的时候还挺好的。我一放学回家,就要赶紧写完作业带妹妹,让妈妈腾出空做饭。妹妹太小了,总是捣蛋,让我不能安心学习。
我很喜欢爸爸在家的日子,他回来了,我就轻松了。不过前一阵子不知道怎么了,爸爸一回家妈妈就跟他吵架,吵得很凶,爷爷奶奶也管不住。我很害怕,没人跟我讲怎么回事,是不是因为我他们才吵架的呢?最近他们不吵了,我总算松了一口气,不过我觉得他们还是会吵起来的。我想赶紧长大,离开他们,没有我他们肯定不会吵架了。
这个个月来,我很苦恼。我以前很喜欢在学校里和同学们在一起的,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真好。回家后除了写作业都是要带妹妹,没时间玩。但是现在同学们都不带我玩了,特别是我的几个好朋友.以前上学放学我们都是一起走的,现在她们课间不和我说话,放学回家也不叫我一起走。这都是郑xx的主意,要不是她,大家怎么会不带我玩?郑xx跟大家说我向班主任
老师打小报告。我觉得学生做的事情不对就应该告诉老师。不过实际上我也没有上办公室告状啊!我就是把我看到的事情和心里的话写在日记里,交给语文老师的。语文老师一直鼓励我们日记除了记录事情,还能够写下自己的心情,而且语文老师对我们的日记一直是保密的。班主任老师知道班里的事情,批评了同学,郑xx就说是我打小报告。她肯定偷看我日记了,我懒得理她,不做好朋友就算了,我也不想和她说话了。最近,其他同学们竟然在学校里也不和我说话了,肯定是郑xx不让同学们跟我说话,她真是太霸道了。以前跟我一起玩,一起回家的同学都不带我一起了。不带就不带,她们也不是我真正的朋友。她们怕郑xx,我不怕,我一个人好得很。不过,我又忍不住想为什么不能和大家好好相处呢?要是大家还像以前一样那么开心该多好啊。我脑子里经常乱七八糟这样想。连上课也忍不住想这些,我知道应该好好听课,但是就是管不着自己去想这些。晚上躺在床上也一直想这些,想到很晚才能睡着。我真觉得上学没意思,回家也没意思,。老师,你告诉我,我该怎么办啊?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一)心理咨询师观察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身高1.5米左右,体型修长,皮肤白皙,略显清瘦,相貌出众,举止得体,
外形上出现青春期发育特点。性格内向,肢体语言较少,话不多但逻辑清楚。思维清晰,自知力完整,应答切题,无幻觉、妄想,无智能障碍。谈到和同学关系时明显不安。对自己当前的状况很不满意,忧心忡忡。
(二)他人反映
家长反映:莉莉身体健康,无重大的器质性疾病史,无手术史,无传染病史,无输血过敏史,无高热抽搐及外伤昏迷史。父母两系三代无精神疾病史。
班主任反映:莉莉乖巧可爱,学习很认真成绩一直不错,做事情也很有条理。性格比较内向,话不多,有点敏感。比较重视和同学的友谊,和同学玩的时候像其他孩子一样活泼可爱。但最近一个月不怎么和大家玩,课间活动时经常一个人站着发呆,问她也是笑笑不说。上课时她一直不爱主动举手发言,但是能认真听课,最近听课状态不是很好。
郑xx反映:以前和莉莉玩得挺好,经常一起上学。后来因为向老师打小报告的事情跟莉莉发生过矛盾,觉得莉莉很小气,所以不愿意和她继续做好朋友了,但是没有叫别的同学不带莉莉玩。
其他同学反映:莉莉虽然有点小心眼,但以前相处一直挺好。最近她沉默寡言,待人冷淡。大家也不知道怎么和她相处。
四、心理测验的结果
(一)、来访者未成年,未征得家长同意,不能做心理测验。
(二)、对该来访者的资料实行整理,得出该来访者产生问题的原因:
1、生理原因:青春初期,女性,12岁
2、社会原因:
(1)家庭环境特殊,和继母一起生活,父亲经常不在家。
(2)朋友关系紧张。
3、心理原因:
(1)存有明显的认知错误:没有朋友是因为某人的教唆。
(2)缺乏有效的沟通方式:不与人交流,有事埋在心里。
(3)性格内向、敏感、自卑。
(4)情绪不稳定,不会调整情绪。
五、评估与鉴别诊断
综合以上资料,对来访者的初步诊断是:一般心理问题。
(一)、诊断过程如下:
1、是否有器质性病变:来访者睡眠不好,根据社区医院体检反馈,排除器质性病变的可能。
2、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该来访者产生的困扰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主客观世界统一,精神活动内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对自己的问题有认识,主动寻求帮助,有自知力。条理清楚,表达准确,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因此判断该来访者属于正常的心理范畴,并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来访者的内心冲突属于常形。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家庭关系不融洽,和继母不能很好沟通,父亲经常不在家,难以接触,缺少社会支持;第二,心里对同学关系的期望与现实的不符,导致内心冲突;第三,因和同学相处价值观不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造成内心冲突。
4、是否泛化:该来访者的情绪尚未泛化,能正常生活学习,学习效率有所下降。
5、确定心理问题的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该来访者的主导症状为:焦虑、担心、失眠,内心冲突是基于现实事件引起,属于常形范围;持续时间1个月;情绪及行为反应较明显,对生活、工作和交往有一定的影响,。
根据以上分析,对该来访者的问题初步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二)、鉴别诊断:
1、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根据正常与异常心理学原则及精神病性症状,该来访者属于正常心理范畴,并未有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症状,故排除精神分裂症的可能。
2、与焦虑性神经症的鉴别:该来访者存在部分焦虑症状,比如担心、害怕,但该来访者的冲突尚属于常形,而焦虑性神经症的冲突来源是变形,故排除焦虑性神经症的可能。
3、与抑郁症的鉴别:该来访者的情绪低落、难过,有现实基础,并由担心害怕引起的情绪问题,与抑郁症的症状表现和来源完全不同,故排除抑郁症的可能。
4、与严重心理问题的鉴别:一般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均属于常形范畴,该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持续1个月,且对工作、学习和生活影响不大,尚未泛化,故排除严重心理问题的可能。
六、制定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和诊断,经与来访者协商,确定如下的咨询目标:
(一)、近期目标:
1、调整来访者对同学关系的正确认识和理解。
小学生心理2、消除或减轻来访者的不良情绪和体验。
3、发展正常的人际关系。
(二)、远期目标:
在达到以上具体目标的基础上,最终达到促进来访者心理健康、行为正常、人格完善的目标
七、制定咨询方案:咨询方案由双方共同商定如下
(一)、咨询方法及原理
咨询方法:采用贝克和雷米的认知疗法,具体方法如下
1、建立咨询关系;
2、确定咨询目标;
3、确定问题:提问和自我审查的技术;
4、检查表层错误观念:建议、演示和模仿;
5、纠正核心错误观念:语义分析技术;
6、进一步改变认知:行为矫正技术;
7、巩固新观念:认知复习。
(二)、咨询原理
认知是建立在性联盟的基础上,咨询师通过运用热情、专注、关心、尊重、共情等技术,以来访者在咨询前所建立的系统形式和问题为基础,通过咨询解决来访者认知上的偏差、错误行为及不良情绪。认知的重点在于合作和积极参与,让来访者决定谈什么话题,从中咨询师来识别其想法的曲解之处,概括要点,做出家庭作业安排表;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须与来访者共同确定目标,而目标的确定一定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设定的具体的,可实施的;认知与其他方法有所不同,认知具有结构性,咨询师在期间要遵守其结构性原则,并有时间限制;但咨询师可以使用一些技术,比如苏格拉底对话、行为或者格式塔,教会来访者识别、评价自己的功能不良的想法和信念,并对此做出反应,教会来访者成为其自己的师,而且强调防止复发,将延续到咨询以外的时间,最终目的是要让来访者自己能够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明确双方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A、来访者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1、责任:向咨询师提供与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材料;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2、权利:有权利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和执业资格;有权利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有权利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