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
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物质和精神二者缺一不可。小学生的天生素质如何发展,有赖于他的周围环境,而其心理怎样发展,则取决于他的生活过程。一般来说,小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遗传、营养、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社会环境以及学生心理的自我强度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遗传因素
遗传是一种生物现象。遗传因素是影响小学生生长发育的重要内因之一,因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机体发育的可能范围,而外界环境条件决定机体发育的速度及最后达到的水平。遗传的物质基础是染体。已经证实人体的每个细胞核内都有23对染体,其中22对男女相同,称为常染体;另外一对是决定人体性别的染体,称为性染体。女性用XX表示,男性用XY表示。染体上有许多基因,现已知人体受单基因决定的性状有近3 000种,它们分别位于23对染体的不同位点上。人的身高、体重、体形等性状,受两对以上基因控制,且对环境的影响表现敏感。通过对单卵双生儿在相同条件下抚养和不同条件下抚养的生长发育情况的观察,在不同条件下抚养,身高的差异很小,但体重则有明显差别,这说明身高受遗传因素影响较大,而体重则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由于某个或某对基因发生突变,也会造成各种先天性、代谢性
疾病。据统计,属于这类疾病的有近三千种。但是,遗传也可以通过外界环境条件的改善,朝着良好方向发展。
总之,在优良生活环境下成长的小学生,他们的生长潜力能得以充分发挥,而某些不良环境因素的作用就会使小学生难以达到最完善的发育程度。现代遗传工程学的发展,尤其在2001年由我国和世界少数几个先进国家合作完成的99%人类基因谱排序,必将为今后小学生健康发育提供更积极有效的措施。
二、营养因素
食物是人体与外界环境的重要联系之一。小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必须不断地从外界吸取各种营养素,作为生长发育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尤其是优质的蛋白质、足够的无机盐和各种维生素及微量元素,才能保证其同化过程超过异化过程,从而获得正常而充分的发育;反之,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还会影响健康、学习和劳动能力。长期热量不足及蛋白质缺乏的小学生,可患营养不良症。早期表现为易倦怠,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体重不增或下降;重则皮下脂肪减少,肌力差,抵抗力减退,易患呼吸系统或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者可出现恶性营养不良综合症,如表皮脱屑,皮肤弹性差,肌肉萎缩,并可出现多种功能障碍。
小学生如钙、铁、碘、锌等营养素和某些维生素缺乏时,可影响骨的生长,导致身材矮小,全身发育受阻,智力低下。合理的营养能促进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和健康。如果大量摄取动物性蛋白和脂肪,长期超热量地饮食,也可造成大量脂肪在皮下堆积,发生肥胖。据调查,德国肥胖男孩占1/3,女孩占1/5。我国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肥胖的小学生也逐年增加,在7~13岁小学生中,1995年至今肥胖率有较大幅度增长,城市男孩由5.9%增加到10.1%,女孩由3.0%增加到4.9%;农村男孩由1.6%增加到3.7%,女孩由1.2%增加到2.4%。这些顽固的肥胖者可持续到成年,这也是导致成年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
三、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父母与子女之间感情融洽,关系和谐,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父母的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信任自己,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父母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除关心孩子学习外,对性格、品德、锻炼、健康水平各方面都可以进行评价。鼓励孩子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进步。特别要注意防止仅从孩子的学习成绩去评价好坏,更不能
施加压力,使他们产生紧张感、压迫感甚至恐惧感。总之,父母对子女“望子成龙”“望女成风”,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避免引起与孩子之间关系的紧张、对立。
四、学校教育因素
学校作为一种特殊的环境,它的组织体系、管理制度、人际关发展。小学生中的不少心理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本身往往就是学校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甚至失策所造成的。因此,学校应当从卫生保健和教育的立场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疏导,对各种心理障碍进行预防或早期发现,早期,充分发展小学生的智能、情感和意志。师生关系紧张是引起学生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教师如果自己心理失调,他们是不会理解学生的行为的,不但在学习上不能帮助学生,并且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会起相反的刺激作用。为了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施加有益的影响,教师首先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教师的职业要求其本身具有高度健康和稳定的情绪,对学生抱有同情心,有能力在任何情况下自觉地将个人的不健康的情绪消除在课堂之外。教师个人品质的不断改善,会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课堂上民主的、宽容的、循循善诱的、深入浅出的、公正和热烈的气氛,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起促进作用;相反,专制的、过分严格的、不平等和冷漠的气氛,则对学生的身心健康
起消极作用。实验证明,教师为中心的专制作风,割断了师生之间的联系,造成学生的心理紧张、神经过敏和相互攻击。相反,师生之间的民主气氛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社会环境因素
社会环境因素对小学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是综合性的。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条件、环境污染等因素相互作用,有些直接影响学生的生长发育,有些通过中间环节发挥作用,形成一个复杂的影响生长发育的生态体系。如贫穷、营养缺乏、居住拥挤、缺乏必要的卫生设施、缺乏卫生知识、离婚、性病、子女过多、经济危机等,不仅常见于发展中国家,就是在较富裕的国家,这些社会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也是明显存在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社会制度,其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社会政治、经济条件。优越的社会制度能为广大小学生提供良好的居住、生活和教育等条件。我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各项事业飞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从而促进了小学生的生长发育向更高标准发展。
心理健康的标准
 
一般来说,某个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正常即为健康,不正常即为不健康。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以什么为标准?或者说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人的心理和行为正常或不正常呢?这是任何一位从事心理卫生、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和心理的专业人员都无法回避、必须明确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相当复杂和十分困难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正常心理和异常心理之间的差异是相对的,很难划出一条严格的界限。比如注意分散,记忆减退,精力不能集中,以及抑郁、焦虑、恐惧等不良心态,在正常人身上也可能存在,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出现病理性变化才能表明由正常心理变为异常心理,才是不健康的表现。所以绝对的正常和异常是很难确定的。另一方面,心理正常或异常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种形态的心理或精神症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影响、互相交织或互为因果的,往往表现为某种形态的症候。比如抑郁总会伴随着焦虑、恐惧和哀伤,而焦虑也难免紧张和惶恐,不同的症状总是相伴而生,相随而行,每个人心理上的承受能力和康复能力也各不相同,因而很难规定一个不变的、到处适用的绝对准确的标准。当然我们也必须明确,心理上的正常或异常也和其他事物一样铲其内在的差异性和界限不管怎样复杂,总是客观存在的,是可以认识的。因而从不同的角度提出某些条目,确定某种标准,作为鉴别和诊断心理健康与否的客观依据是可能的,也是必须的。
   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乐于学习、工作;(2)情绪乐观、稳定;(3)人际关系和谐、融洽;(4)能面对现实,适应环境;(5)能认识自我、悦纳自我;(6)智力正常;(7)人格完整;(8)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规定着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因而认真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其内容,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现简要介绍以下几种:
  (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
  (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
  (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
  (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总之,各种方法都有其实用性,也有局限性,在实际工作中,要根据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灵活掌握,综合运用。
2003-11-13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殷炳江,人民教育出版社)
心理辅导案例一:我是小学生
辅导题目 我是小学生
主题分析 小学时代,既是人生最富梦幻彩的时代,也是人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黄金驿站。儿童从进入小学校门的那一天起,孩子的角就已经发生了变化,由小朋友变成了小学生,学习将成为他们的主导活动,他们一方面要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参加集体活动,接受良好行为规范的训练和约束,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个性品质。总之,小学时代是儿童由“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因而启发引导小学生认识自己社会角的变化,唤起他们的自我意识,帮助小学生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其中:重点是促使小学生意识到自己角的变化,自己长大了,成为小学生了;难点是理解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是义务。
目的要求
1.通过同幼儿园小朋友比一比,同爸爸妈妈比一比,同其他成人比一比,使小学生从心理上意识到自己长大了,不再是小朋友了。
2.通过辅导活动,让小学生懂得,自己的主要任务不再是游戏,而是要在教师和家长的指导下进行学习。
课前准备 拍摄两段相关内容的录像片。
操作过程
1.导入课题。“同学们,从你们背上崭新的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那一天起,你们就不再是小朋友而是小学生了,从此你们离开了无忧无虑的幼儿园,走进一个崭新的天地即学校。开始你们可能会有些不习惯,但老师相信,你们慢慢就会习惯的,会很好地适应学校生活,你们有信心吗?”“有!”“现在把全班同学分为四人一组,请坐好。”
2.活动与训练。
(1)播放录像:小学高年级同学严格遵守校规校纪,有着良好的规范化的行为,努力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如学生很有秩序地走进学校,升国旗时庄重的神态,上课时聚精会神地听讲,上下楼梯靠右走,认真做好值日工作……
(2)小组讨论:录像里高年级的大哥哥大们在干什么?他们的行为好不好?好在哪里?我们和他们比一比,差在哪里?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3)教师小结:高年级的大哥哥大们严格遵守学校的纪律和小学生守则,这是他们进入小学以后多年训练的结果;我们也要和他们一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4)播放录像:一组不同行业的人员辛勤工作的镜头;一个小学生访问父母的情况。
(5)小组讨论。先放前半段录像。“每天当我们在学校里上课时,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工作,其中也有我们的爸爸妈妈。”播放后半段录像。“我们来看看,这个小同学的父母在干什么工作?是不是也非常辛苦?家长对这个小学生有什么希望?”“说说看,你们的爸爸妈妈对你们有什么希望?”……“同学们说得都很好,我们的爸爸妈妈也和千千万万的其他劳动者一样,每天都在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辛勤地工作着,他们对我们抱有很大希望。我们应该做听话懂事的好孩子,在老师和父母的培养教育下,努力学习,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