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及教育方法
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迅速.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感知觉有了充分发展
在整个小学阶段.小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很快.其准确性、系统性都能够不断地提高。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观察活动.对于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注意水平有限
刚刚进入学校.小学生注意的目的性还很低.只能够注意自己感兴趣的对象。他们随着学习活动的进行.注意能够很快地得到发展.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习活动和教师的要求将注意指向学习对象.注意的持久稳定性和范围都不断地发展。但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水平仍然是有限的.需要教师通过专门的努力引起并给与指导。
3、不随意记忆占主要地位
在小学低年级.不随意记忆占有比较主要的地位。随着年级的升高.小学生的随意记忆明显得到
发展。但在整个小学阶段.他们的不随意记忆始终占主要地位。
4、想象力丰富.但想象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界限
小学低年级学生.想象力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头脑中.现实与想象之间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有时候.他们会由于想象与现实的同一化.导致行为和言语的"不合情理"。如果没有考虑到儿童想象发展的这种特征.会经常在成人眼中被当作"说谎"" 欺骗"。对此.家长要充分的理解。想象力是十分宝贵的.是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萌芽.家长应当着力保护和慎重对待。
小学生心理5、以形象思维为主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有很大的发展。开始时.思维依赖于具体的对象和情境.只能孤立地认识事物的个别特征和表面现象。随着年龄增长和学习活动的深入.他们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根据种属关系对事物进行分类.进行简单的分析概括.甚至掌握一些抽象的概念等。但从总体而言.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6.情绪情感较稳定且比较单纯:与学前儿童和青春期学生相比.小学生的情绪情感都比较稳定.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自己的情绪.有时甚至能够将真实的情绪隐蔽起来。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情绪情感是比较单纯的。
6、自我意识更加明确:
与学前儿童相比.小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加自觉.更加明确地意识到自己作为独立个体的存在。与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自我意识更多地依赖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权威人物的评价——主要是教师和家长。他们十分渴望得到教师和家长的肯定.而对于同学的意见则不太在乎。从总体上说.小学生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彩。
从以上几个方面来看1、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特点如下:
感知觉充分发展.注意力有限.记忆力逐步提高.想象力丰富.但幻想的成分较高.以形象思维为主。
2、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协调性。这一时期是发展和谐个性、良好品德和社会适应性的最好时机。
3、具有开放性。与同学、老师、亲子的关系融洽.这有利于孩子真实的心理活动.从而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4、小学生心理发展具有可塑性。
了解了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家长们又如何有效的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呢?
〔一、首先家长要学会与孩子进行沟通。
有些家长百思不得其解.觉得自己三天两头和孩子谈话.怎么孩子对自己总是敬而远之.永远像个陌生人?可见.真正有效的沟通不能停留在表面.而必须是心与心的沟通。
不少家庭对孩子是:批评多于表扬.禁止多于提倡.指责多于鼓励.贬低多于欣赏.威胁多于启发.命令多于商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孩子处于不被尊重的地位.怎么可能产生真正的心灵沟通呢?
要达到心与心的沟通.关键要优化亲子关系。家长要主动地把那种居高临下的、专制的、紧张的亲子关系.变成平等的、民主的、和谐的亲子关系。这种优化过程我建议从这几个方面进行。
1、转变观念:一是尊重孩子.把孩子看成是和自己一样有人格的人。二是要有正确的人生观
、成才观。不要逼着孩子去考100分.而要让孩子有高尚的人格.度过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潜力的幸福快乐的一生。
2、掌握心理学的知识与相应能力:善于了解和理解孩子。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孩子由于年龄小.常常会出现与成人不同的看法。能做到理解孩子.就是一个能注意孩子年龄特点善于沟通的好家长。其次.还要注意随着孩子年龄的变化而改变沟通的方法。当孩子幼小的时候.家长更多地要带领他、教导他.而孩子逐渐长大.家长就要更多地与他商量.再大一些.家长则应该学会向孩子请教.主动地和孩子建立朋友关系。最后.还要理解孩子是在这个时代成长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