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5篇)
第一篇: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
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初探
------班主任工作总结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其他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是一个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加强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具有优秀心理素质的儿童,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我从事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体会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十分重要的。
小学生心理一、时刻以良好的心理状态去影响学生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在培养薛生良好素质的过程中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为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指导者,他的一言一行在不知不觉中给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所以作为班主任首先要对工作,对学生充满信心。无论工作是顺利还是挫折,都要一如既往地负责、耐心、热情的工作。第二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学生和谐可亲,主动用自己乐观愉快的心境感染学生,使他们保持轻松的心境。
二、努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自理能力是学是管理班级和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是衡量学生其他一切能力的标准。如何培养他们的自理能力呢?我的做法是;
1.制度规范,要求明确,培养自制力。
在班级管理中,学生是被管理者,也是管理者。工作,我除了定期安排学生学习<<小学生手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之外还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学生讨论,制定班级制度等,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能有所遵循。
2.引导学生做学习,生活的小主人,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我认为班级教育活动及管理有两个-----教师和学生。学生的主体性,即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参加与班级管理,把管理看成是自己必须履行的义务和必须承担的责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团结合作的精神,我用多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培养。如:我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做管理班级的小主人,打破过去让尖子生当班干并且“终年制”的做法。实行小组值周制,即小组成员集体负责一周,每人分管一项具体工作,记录考勤、负责晨读、安排卫生打扫、两操、
路队等。周末全班学生对值周小组每一位成员进行评议,评选优秀值日生。
三、重视培养学生抗挫能力,提高心理素质
在顺境中成长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如成绩下降,竞赛失利等。对此,向他们进行心理素质教育时,要十分重视对他们进行抗挫能力的培养。
1.发挥榜样力量,进行挫折教育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工作中,我常给学生讲中外著名人物战胜挫折的典型事迹。如失学挫折而奋发成才的爱迪生,高尔基,,周恩来等。在具体榜样的感染下,使学生加深对挫折的认识,激起内在的热情,提高学生要把挫折化为自己健康成长的动力。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懂得人要有理想,要实现理想,就得付出艰苦的代价。人生的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面对挫折和困难要有战胜它们的勇气和毅力。
2.在实践活动中磨练抗挫意志。
我常与班队会结合起来,创造锻炼学生克服挫折的环境,有意识地组织学生磨练意志,培养抗挫的能力。如:进行“远走活动、智力体育障碍赛、今天我当家”等。
3.做好家长工作,形成教育合力。
现在的孩子过着“小皇帝”,“小公主”般的生活,缺乏必要的措折,困苦的磨练,意志薄弱,面对这些情况,我们要与家长沟通,善待身心脆弱的孩子,培养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具体措施是:①改变溺爱,娇惯孩子的教育的方法,有意识地让孩子吃些苦,特别对孩子不良习惯要应严格要求,切忌简单粗暴,打骂体罚。②增加孩子的活动量,让他们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户外活动。③教育学生要有持之以恒的精神,敢于面对挫折,从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
现在的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时代要求他们不仅要有扎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要具有优良的身心素质。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重对儿童进行心理素质的引导和培养,这样才能使他们挑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成为优秀的人才。
二00六年九月
第二篇: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中文摘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当今学校教育一个重要的问题。作为教师,我认真发现各种问题,认真思考、研究各种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论著,在吸收前人关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述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个案,从学生的自信心理,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以及将心理健康问题渗透于教学过程中几个方面。【关键词】小学生
心理健康
心理素质
在当代社会,特别是各种压力之下学生的心理状况问题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当代中国独生子女中以“自我”为中心的问题,以及家庭残缺儿童问题,西部留守儿童问题,以及海外留守儿童问题的心理缺陷都严重影响着儿童健康状况。因为现代社会关于“健康”的概念已超越了传统的医学观点,不仅躯体,生理健康,还应该精神,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本身及其环境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况。
教育的目标就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人的发展中既包括身体的、生理的发展,也包括心理
的发展。可见在学生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本身占有重要地位。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要关心儿童的生活和健康,关心他们的利益和幸福,关心他们的精神生活。”[1]一般来讲,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和特征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具有稳定的情感;
2、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3、具有符合其年龄特点的多种心理特点;
4、智力正常;
5、意志力发展好,自控力较强,有较好的适应能力。因此本文将从小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出发从各种方面论述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问题。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信心理
自信是一个成功者最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但它并非与生俱来,必须由家长或者教师对孩子从小加以正确引导,使孩子逐渐学会相信自己,建立起自信。尊重和信任学生。尊重学生,
使他切实地体会到自己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信任孩学生,调动学生做事的积极性,并给予积极关注和表扬、切忌包办代替,更不可打击、讽刺。这样既培养学生对自己行为负责的品质,又培养了自信心。对此,可以通过名人效应让学生在认识自我中培养学生的自信。笔者认为教师在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可以名人为榜样来引导学生培养自信心理。在尊重和信任学生的基础上还要老师善于发现学生并且肯定学生的各种优点。从心理学的角度上看,尊重和信任学生不仅符合心理在儿童阶段的心理特征,而且可以使学生的心理情感处于一种积极的状态,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
锻炼中挑战自我培养自信。在锻炼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是一个特殊的过程。而且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这种锻炼机会本来就很多。因此必须建立符合学生的心理目标,根据学生的心理阶段的不同特征建立各种不同的目标。并且让学生自主独立,教师适当时候可以加以引导。从班队活动的内容、节目主持人的确定、主持词的创作、活动安排到各个环节,老师均不参与,让学生自己做主。这样,每个学生的潜能得到发挥,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实行轮流办委制,让每个学生都当“管理者”的机会。传统的固定班委制,使大多数同学认为自己当不上班干部,也干不好班干部,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实行轮流班委制,使每个同学都可以当上班干部,参加管理班级事务。这种给学生自主锻炼的舞台可以使学生的心理得到满足,更
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理。因此在锻炼中培养自信必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自由。因为对困难的成功跨越,都是对自己的一次肯定,都会增加一份自信。从心理学的角度上分析锻炼是一种最为实效的增强自信的方法。
在集体生活中感受自我培养自信。我发现让有心理缺陷的儿童在集体生活中有利于培养儿童的自信心理。在集体生活中培养主要是针对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因此,我认为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环节。马卡连柯说,班集体“并不是单单聚集起来的一人”,而“是由于目标的一致、行动的一致而结合起来的,有一定组织机构和组织纪律的统一体”。[2]集体主义教育主要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原则,集体荣誉敢的培养能把学生带进一个以他为家园的主体中来,发挥了学生的主人公作用。所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自觉的意识到作为集体的成员的尊严和荣耀,从而更加热爱集体,珍惜集体的荣誉,并能推动学生积极向上的一种情感。
综上,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理对儿童的心理健康,特别是有心理缺陷的学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创造适合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环境具有强大的影响力,它给孩子耳濡目梁、潜称默化的力量,环境是立体化的、从头到尾的“三维教材”。因此,要培养小学生的健康心理,有必要创造合理的环境。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学生从学校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教教育。因此,优雅、洁净、文明、舒适的校园环境能给学生“润物细无声”的良好心理影响。学校根据小学生接受教育的特殊性,不断优化这个关键育人环境,使小学生在良好的文化环境、人际环境、学习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增强他(她)们的学习信心和生活情趣,进一步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一是营造优美校园文化,环境熏陶育人。校园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园地,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对陶治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品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