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与对联里的爱情故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
相传在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家住抚州临川的王安石,年仅20。十年寒窗,已是饱学之士。正是英俊青年,意气风发。庆历二年,踌躇满志的王安石赴京赶考。一人一骑一书童,是晓行夜宿,赶往东京汴梁。这日,到了江宁的马家镇。只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一打听,原来是该镇首户马员外在征联择婿。当地人俱称:马员外是家有万贯钱财,只有一女。此女不仅俊秀,而且自幼熟读《四书》、《五经》,琴棋书画是无所不通。马员外视女为掌上明珠,依女以文择婿。第一关,即是门上所挂两盏硕大走马灯,一盏上书: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步”为仄声,当是上联。据当地人说,一共有三关,小还可能加试。
王安石一看,赞叹道:真是好句。可惜我没有时间在此地耽搁,如有时间,一定要会会这位才女。感叹自己无缘,只好与书童继续赶路。
王安石会试时,飞书走檄,斐然成章,第一名交卷。主考官是当代著名文豪欧阳修,时任参知
政事、太子少师。他见王安石少年英俊,不由心中欢喜。便问到:答题如何呀?王安石道:学生自认尚可。欧阳修一指厅外的飞虎旗道: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
王安石知是主考官出联,“身”乃平声,应为下联。以下求上,往往难度较大。转念一想,不由心中“呀”了一下,便答道:走马灯,灯走马,灯熄马停步。欧阳修一听,好对,大喜。尔真乃才思敏捷也。王安石却心中暗想:那才女是吾之贤助也。
拜别主考官,王安石急忙赶回馆驿。也不与其他学子考生谈诗论文、聚会饮酒。叫上书童,收拾东西。主仆二人,一人一骑。日夜兼程,赶往江宁马家镇。这日,王安石主仆二人到了马家镇。只见路上冷冷清清,王安石心中一凉,以为马家小已择得佳婿。急忙赶到马府门前,但见两只大灯笼依然挂在门前。一个有字,一个仍是空白。王安石大喜过望,急忙抢上前来。看见两个家人无精打彩,站立门旁。面前有一案,案上笔墨纸砚齐备。王安石拿起笔来,龙飞凤舞,一挥而就。一个家人懒怏怏拿起,送入大堂。
马员外坐在大堂之上,是心神不定。以文择婿已近三个月,各地才子见过无数,竟无一被小认可,真急杀老员外了。家人送上对句,马员外也懒得动身,挥手叫丫环拿到内院,由小自看。
马家小虽也是心中焦虑,毕竟是大家闺秀,言行有矩。接过对句,展开一看,但见上书:飞虎旗,旗飞虎,旗卷虎藏身。笔法刚劲有力,一派大家气势。小看着看着,眼圈一红,骂道:冤家,让我等得好苦。丫环一听,急忙跑出报告。马员外顿时喜出望外,命家人:快请才子进来。王安石入堂,以晚生拜见马老。小在内隔帘观看。但见王安石英俊年少,气宇昂昂,话声朗朗,已是喜上眉梢。也是王安石满腹经纶,后两关自然轻松而过。两情相悦,终身立定。马老亦是读书之人,谈诗论经也是行家。有此贤婿,自然不会放过。王安石只好着书童回家报讯,让父母前来下聘。
这日,王家聘书、聘礼送到。马府是张灯结彩,锣鼓振天。合家上下,喜气洋洋。正在此时,又有飞报传来,王安石为钦定第四名进士。马家大院顿时一片欢腾,鞭炮齐鸣,锣鼓喧天。诸位知道,杜甫有一《四喜诗》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马、王两家一日之内,竟是双喜临门。王安石此时更是喜不自禁,抓起笔来,在红纸上大书连体喜字,家人、丫环纷纷拿去,到处张贴。这就是后来中国人在办婚事时,到处张贴大红双喜的由来。王安石此时仍觉意由未尽,又写一对联:
巧对联成双喜歌;马灯飞虎结丝罗。
从此,王安石是,外有欧阳修教诲提携,内有马小贤助辅佐。终于成为宋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列入唐宋八大家之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辉煌的一页。
王安石《元日》译文
原文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翻译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注释
⑴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⑵爆竹:古人烧竹子时使竹子爆裂发出的.响声。用来驱鬼避邪,后来演变成放鞭炮。一岁除:一年已尽。除,逝去。
⑶屠苏:“指屠苏酒,饮屠苏酒也是古代过年时的一种习俗,大年初一全家合饮这种用屠苏草浸泡的酒,以驱邪避瘟某,求得长寿。
⑷千门万户:形容门户众多,人口稠密。曈曈:日出时光亮而温暖的样子。
爱情对联
⑸桃:桃符,古代一种风俗,农历正月初一时人们用桃木板写上神荼、郁垒两位神灵的名字,悬挂在门旁,用来压邪。也作春联。
他人评价
王相《增补重订千家诗》:“此诗自况其初拜相时的行君政,陈旧布新,顺始行己之政今也。”
熊柏畦《宋八大家绝句选》:“这首诗既是句句写新年,也是句句写新法。两者结合得紧密桔
切,天衣无缝,把元日的温暖光明景象,写得如火如荼,歌颂和肯定了实行新法的胜利和美好前途。”
姚奠中《唐宋绝句选注析》:“用一‘换’字,即写出当时的风俗习惯,更为读者开辟了新的诗意。揭示出新的代替旧的,进步的代替落后的,历史发展的这个不可抗拒的规律。”
王安石《岁晚》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