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我会变》习作指导设计与评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的形式激发学生说的愿望,写的兴趣假如我会七十二变
2.在交流中,学会欣赏他人写得成功的地方,学习修改习作的不足之处。
3.享受大胆想象,自由表达的乐趣,受到真、善、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背景音乐
教学过程:
、回忆旧故事,激活想像力
师:联系本单元课文阅读谈话:同学们,仔细想想我们这个单元学过的课文,人类的想象力真是太神奇了。正是在想象力的帮助下,有了像女娲炼石补天,夸父逐日,嫦娥奔月,鹊桥相会等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想象有多遥远,故事就有多精彩。今天,我们也要放飞想象力,编织我们心中的精彩故事。
析: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量偏少,所知神话之类的故事基本源于卡通片,所以,新课开头就直接引用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不费力地让学生进入一种熟悉的想像境界。
二、创设情境,直入主题
师:同学们,如果你像孙悟空那样会七十二变,你最想变成什么?或者最想变出什么?
请你闭上眼,给你10秒钟,赶紧变出你最想变的事物吧,变!(播放电视剧《西游记》体现孙悟空“变”的背景音乐,烘托氛围)
析: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加上教师的激情引导,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果。
、调动情绪,想说就说
师:(停音乐)请睁开你的双眼,给大家说说你成了什么?
你变成了      ,你高兴吗?
那你就高兴地说:“我变成了      !”
带着你高兴的、激动的心情,在你的小组里告诉你的组员,你变出了什么,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其中一个“我变成了什么”写到黑板上来。
师:瞧一瞧,黑板上都有谁在变,变成了什么?如果他的变化跟你的变化一样,你就大声地读出来吧。
析:宽松愉快地教学环境,能让学生丢开习作的烦恼,开心作文。
放飞想象,神变奇思
师:大家都拥有了神奇的变化本领,我也不能落后啊,假如我会变,我想变出一辆神奇的汽车。(出示课件,范文片段,一边读)
假如我会变,我想变出一辆可以飞上天的汽车,这样我每天去学校只需要不到十秒钟的时间就可以到达,也就不用再担心去学校会迟到,我就可以在家多睡一会儿懒觉了。这辆汽车上面有一个定位功能,以后放假了我要去哪儿就去哪儿,而且这辆汽车一般人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必须念咒语:“巴啦啦小魔车变变变”,然后这辆车子就能摸得着也看得见。只要我们一坐进去说一声你想去的地方,它就能马上把你带到那儿,它可以去美国,英国,法国……
等等国家。      析:例文的引用,是学生熟悉的“汽车”,而句里行间又结合学生的普遍心理,从学生角度、用学生的语言去写,就所谓“我手写我心, 我手写我口”。 咒语“巴啦啦小魔车变变变”源于卡通片《巴啦啦小魔仙》,变化而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读来亲切易仿,激起写作欲望。
师:同学们,你们的变化一定带来很奇妙的事。请大家再次闭上眼,跟随着音乐,带着你神奇的变化本领出发吧。
师有感情地念,引导:假如你会变,你变了什么?你去了哪里?是在轻风吹拂的蓝天白云间?还是在绿荫幽幽的山林里?还是在……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你想做些什么……你会变化呀,你有什么神奇的有用的本领就使出来呀?……”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我们的神变之旅暂时结束了。我想你们肯定有很多话想说,在脑子里想一想怎么说。如果你感到有点儿困难,可参看黑板上的板书提示
师:想好了吗?赶紧和你的朋友说一说,怎么想就怎么说。(教师深入到学生中适时点拨指导。)
析:讨论、交流是习作起步阶段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要启学生之思,启学生之齿,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讨论,能避免出现学生动笔时挤牙膏似的痛苦,也能避免出现语句表达不连贯的现象。开口说,大胆想,使学生在动笔之前做到心中有数,心中有路,待到学生动笔之时,便是语文文字自由流淌之时。
、分享交流
1.看到你们说得兴奋的样子,大家肯定想听听其中的神奇故事。谁愿意讲一讲?其他朋友们认真听,他哪些地方说得好,一会儿你就夸夸他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一会儿可以向他提出你感兴趣的问题。看谁会倾听,会思考。
2.根据其他学生评价、提问,指导该学生把大家关心的关键问题补充具体。
析:“有效的课堂从倾听开始”。倾听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只有学会倾听,善于倾听,才能启发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小学生,他们更多的是想表现自我,而忽略与教师和同伴的交流与分享,这就要求教师去引领和激励。
相互交流和评价“假如我会变”的故事,由小组合作到全班合作,既有生生合作,也有师生合
作,形式多样。这样使得课堂生成更加精彩,学生习作思路更加细腻,更加开阔。
3.教师小结:其实,说出你变了什么,看到什么,听到什么,然后做了什么,把这些连起来就是一篇很生动的想象作文了。
六、写作
同学们,大家想象丰富多彩,各有千秋。拿起笔来,千万不要让我们的灵感稍纵即逝,把你想到的快写下来吧!别忘了给你的文章加个惹人注目的小题目。
总评:叶圣陶曾经说过:“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一篇习作的完成必须经历从思维到表达的过程,而相对于小学生而言,想好、说好是写好的前提。据此,本节习作指导课,努力在引导学生在“神变奇思”上下了功夫,先是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故事,触发想象兴奋点,让学生浮想联翩;接着让学生自己想想要变什么,然后与小伙伴相互交流,相互引发,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想象的世界中飞翔;再在全班交流中,启发学生把相关的情节说具体。这样一步一步地展开学生的思路,放飞思想,进行神变之旅,为动笔作文打好了头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