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箱地址】
三峡大教〔2016〕43号
**大学关于制定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
培养方案的指导性意见
我校2013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对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构建全面育人教育体系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高校人才培养也面临新形势、新问题。为进一步适应水利电力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学校决定启动2017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工作。根据学校党委常委会(2016年12月7日)本科教学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现提出指导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围绕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电力特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战略目标,以培养“高素质、强能力、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对接专业认证标准,强化课程设置弹性,体现人才培养规律,为水利电力行业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厚”(基础厚)、“二高”(志向高、素质高)、“三强”(创新创业力强、社会适应力强、自我发展力强)的多层次、应用型、个性化的本科高级专门人才,
并致力于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卓越医师、卓越教师和卓越文科等专业人才,促进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
二、制定基本原则
1.优化通识课程体系。基于2013版人才培养方案,完善通识核心课程体系,分层分类实施通识核心课程教学;推进素质拓展课程改革,完善学分置换与课程选修机制,丰富素质拓展课程选修类目,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2.推进大类人才培养。具备大类培养条件的学院原则上应实施大类培养,鼓励跨学院进行大类培养。大类培养原则应坚持“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应用”的人才培养理念,同时要结合教学组织实际情况,保持专业的持续稳定发展。大类培养方案在制定时应与专业分流紧密结合,各学院应形成相应的专业分流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
3.对接专业认证标准。适应社会需求,所有专业参照专
业认证和专业评估标准,进一步明晰培养目标,凝练专业核心课程,突出专业特。人才培养方案要强化与行业对接,应有企业或行业专家参与。工程教育类专业参照《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协会工程教育认证标准(2015版)》执行;医学类专业参照本科医学教育标准执行;其它专业参照理学、人文社科类专业认证标准或教指委相关文件要求执行。
4.强化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必修和选修学分体系,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
5.适当压缩课内学分。坚持以生为本,实现“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转变,适度压缩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的课内学时学分,改革课程考核方式方法,在不增加学生总的学业负担的前提下,强化课外学习任务和学习要求,提升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课程结构及课程设置
本版培养方案课程包括通识课程和专业课程。通识课程由通识核心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组成;专业课程由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组成。四年制专业课程教学总学分一般控制在160~170学分(不含课外学
分),其中理工科专业课程教学总学分控制在165~170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课程教学总学分控制在160~165学分;五年制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总学分一般控制在250~265学分(不含课外学分);五年制非医学类专业课程教学总学分一般控制在220~225学分(不含课外学分)。
表1课程体系及要求
注:五年制专业在教学总学分的限定下,上述各类专业课程的学分可适当调整。
1.通识课程
通识课程包括通识核心课程和素质拓展课程,该类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由学校统一安排。通识核心课程为全校必修课,理工科计43学分,医学类计42学分,人文社科类计41学分。
大学外语课程参照《**大学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方案(2016版)》(三峡大教〔2016〕16号)执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由教务处牵头,协同马克思主义学院形成具体方案。大学体育课程改革由教务处牵头,协同体育学院形成具体方案。计算机基础和语言类课程改革,由教务处牵头,协同计算机学院形成具体方案。
三峡大学是几本素质拓展课程计20学分,由素质拓展必修、选修和学分置换(课外学分)三部分组成。
课程设置说明:通识核心课程包括思政、外语、体育、军事训练、军事理论、计算机基础和程序设计语言、工程基础训练。素质拓展必修课程包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创业基础、就业指导课。素质拓展选修课程为教务处每学期开出的供全校学生选修的课程,分科技普及类、文艺欣赏类、公民教育类和创业工具类。学生跨学院跨专业选修课程可计入素质拓展选修课程学分。学生也可通过课外学分置
换的方式获取素质拓展课程学分。学生素质拓展选修课程所获学分应不低于5学分,置换学分最高不超过10学分。
2.专业课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