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规家教和精英家教谈起
观点
04-24 10:28
我出身贫寒,是1985年参加工作的乡镇老师,担任过小学二年级至初中三年级的班级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出于职业因素,我一直关注国家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1990年,伴随着女儿降临人间,我自然也特别关心家庭教育。我是一个有很多缺点的父亲,当时,像很多家长一样,我看了许多有关家庭教育的书,但还是感到有些茫然。如何使我唯一的孩子将来适应我们的学校教育而健康成才,并能适应剧烈变化的社会?这是我和妻子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我俩不敢盲目模仿别人,只好老老实实,从家庭、社会、学校等各方面的实际出发考虑,按一般常规做好对女儿的家庭教育。岁月匆匆而过,在今天看来,我们俩对自己的做法以及对女儿的成长,还是比较满意的。
一般来说,常规家教就是符合教育常规以及人成长规律的,简单而长效的家庭教育,并且是无论环境条
件如何,都可以从各方面的实际出发,克服困难,在日常生活中到适合的教育方法,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使孩子得到较全面发展,为孩子的健康成才打下坚实基础的平实自然的教育。简而言之,常规家教就是适合时代潮流的、优良的平民化家庭教育。
朋友,时代呼唤着常规教育的回归。很多时候,我们应看重的教育,常常是某个时期该做好的没做好,不该做的却提前做了,真正是被人为地弄糟糕了。比如,常规的早期教育应该是在家庭良好熏陶的基础上,使小孩子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之中反复学习,培养良好的兴趣和习惯为主。但人们往往要么热衷各种名目的智力、潜力开发,诱迫小孩子短时期里参加多种
‚兴趣班‛、‚培训班‛,进行超前、超量的教育,要么让幼孩呆呆地度日,使幼孩缺乏各种活动,造成教育的严重滞后。
常规家教和常规教育一样,是该做好什么就做好什么,不越位,不超前,也不滞后。自然,常规家教讲究均衡发展,顺应天性,不走极端。
卡尔威特的教育有人以为常规的教育没什么了不起。事实上,总体而言,最了不起的就是常规的教育。教育成就斐然的美国就是努力按常规办好学校教育,而我们的学校教育一直备受责难,就是因为在总体上,愈来愈严重地违反了常规。
我们的教育,并不是从常规教育的方向努力改革和落实,导致了从以前的半开放式的应试教育,渐渐走向了极端的应试的教育,即是完全封闭的应试教育。朋友,一个国家,常规教育和非常规教育,孰优孰劣,一目了然。所以,国家的教育在总体上好或不好,判断的标准,就是是否按常规做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不折腾‛。
教育之道是相通的,同样道理,一般来说,判断家庭教育在总体上好或不好,判断的标准,也应该是是否首先按常规做好,不折腾孩子。
朋友,应试教育越严重,显得常规的家庭教育更加重要。据我观察,在当今教育环境下能健康成才的人,无论是在城市还是乡村,无论贫穷还是富贵,其家庭教育,不管是有心栽花还是无心插柳,绝大部分恰恰是符合常规的。世界常常这样,平平凡凡的孩子,因为得到常规的教育而成为不平凡的人才。朋友,大道至简,表面上普通的常规教育绝不简单。
严重违反常规必然遭报复。可以说,品行、学业都很差,高分低能和低分低能这三大类青少年,除了没有得到常规的学校教育,更是因为没有得到常规的家庭教育而造成的。令人惋惜的是,不少家长很疼爱自己的孩子,并十分重视家庭教育,但由于急功近利,心态失衡,进行了不恰当的早教,或没有结合各方面的实际,不能从大的方面配合学校教育,导致了孩子适应不了我们的学校教育。另一个极端同样令人伤痛,就是不
少家长,特别是农村的老人,从小就溺爱孩子,孩子长大而无法管教了,就放任自流。结果,这些家庭的孩子,厌学、辍学、违法乱纪的情况就特别严重。
二十多年过去了,回过头来看,在我所看过的家庭教育案例书之中,引起我强烈共鸣的,还是有‚中国十大母亲‛之称的李振霞教授写的《我家走出四个博士》。我觉得,这是按常规做好家庭教育而获得人生幸福的典型。
李振霞及其丈夫金春明教授的家庭教育有两点可贵之处:一是他们经历了‚反右‛、‚文化大革命‛等频繁的政治运动,饱受政治打击,在‚‛中还背负着‚黑帮‛、‚反革命‛等政治恶名,也是物资匮乏、‚读书无用论‛一度成为潮流的年代,而他们的孩子也有几年在当时的农村小学(师资、学风较差)就读,但他们却能克服各种困难,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相对良好的环境,踏踏实实做好家庭教育。二是他们从来没有对孩子进行那些拔苗助长式的早期智力开发,也没有专门辅导孩子学习课本的知识,他们的孩子却能自觉地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并迎来人生辉煌。这不正是今天最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吗?
今天的社会教育环境,何尝不是恶劣的呢?要把孩子培养好,何尝不是困难重重呢?朋友,营造良好的环境,使孩子自觉地勤奋学习,不断进步,健康成才,不正是我们今天最需要解决的世纪性教育难题吗?
他们成功的经验使人坚信:无论社会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家庭多么贫困,无论自己的社会地位如何低
下,只要为人父母保持良好心态,踏踏实实按常规做好家庭教育,自己的孩子是一定可以成才的。朋友,他们的常规家教,也验证了‚把简单的事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的真理。
我觉得,他们的家教之路,适合大多数中国家庭借鉴,有助平民百姓增强信心,稳妥有效地适应学校教育而做好家庭教育,避免走弯路。
其实,常规家教和精英家教,我们只要研读中国常规家教的代表作,李振霞教授退休后写的《我家走出四个博士》、《父爱如山:四个博士妈妈眼中的父爱与教育》,再研读中国精英家教的代表作,蔡笑晚先生写的《我的事业是父亲》,你会发现,无论常规家教还是精英家教,共同点是主要的,都包涵了体力劳动、脑力劳动、生活活动、休闲活动、家庭及社会生活这五大方面,都是在这五大方面的合理教育之中,培育孩子良好的品德、智力、身心(包括身体、自尊自信、意志、情绪调控、情趣等)、社会适应能力等。他们的家庭教育并不神秘,不是高不可攀,而是平凡通俗,每个家庭都可结合实际借鉴的。
虽然常规家教和精英家教的共同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平民百姓就可随便选择精英家教。
朋友,即使是美国的鲍里斯对西迪斯(为此著下《俗物与天才》)、德国的老卡尔威特对卡尔威特(为此著下《卡尔威特的教育》)、美国的斯特娜夫人对维尼弗雷德(为此著下《斯特那夫人自然教
育法》)的精英家教,表面看起来尽善尽美,但从孩子一生的幸福快乐来说,他们的精英家教是很失败的。
西迪斯是智商测量分数极高的天才,十一岁就进入哈佛大学,并在哈佛开办高级数学的讲座,可是在舆论和媒体的压力下,他几近心理崩溃,最终一事无成,46岁便英年早逝;知识丰富但缺乏创造力、讲课不受欢迎的小卡尔威特的人生是乏味、压抑、窝囊的,只是在老年得到机遇,才成为研究但丁的普通学者;全才的维尼弗雷德成年之后不堪重负,母亲去世不到一年,28岁的她便逃之夭夭,以隐居的方式度过一生。
缺乏欢乐童年的人生是灰的。长期以来,形形的神童一直是心理问题的高危体,很难承受不可避免的各种外界压力。2008年3月6日,湖北枝江一中一个13岁的高二女生投湖自杀,绝笔遗书中称一直承受巨大压力,而她生前不喜欢别人叫她神童。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老子的智慧启迪我们,选择精英家教,确实要慎之又慎啊。
良好的精英家教是在全面素质教育的基础上,为着成为出类拔萃的精英而专门、系统地培养和训练智力、能力的教育,如蔡笑晚先生培养6个子女成才的教育。精英家教,不可避免要进行专门、系统的早期培训。要进行专门、系统、高水平的早期培训,施教者必须要有良好的素养,正如蔡笑晚先生所说,
要‚气概恢弘‛,而且要把握好方法和量度,否则,难免造成无可挽回的教育伤害。实际上,良好的精英家教除了必须担负家庭教育的责任,还必须担负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这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好的,更不是知识水平高就行。
正如蔡笑晚先生所言,精英早教,应该要让孩子跳级或读大学少年班。的确,如果没有这种后续手段而勉强进行精英早教,孩子将来在学校按部就班地读书,无疑是痛苦的。但按国家义务教育的常规,只能6、7岁入学,而且入学后不能跳级。即使家长有本事使孩子跳级,如果缺乏有爱心的老师和团结友爱的同学,孩子不合或受欺负的概率就很大。
蔡笑晚先生的孩子入学读书的年代是改革开放前后,他的孩子在成才道路上,遇上多个好老师,蔡笑晚先生也为此而深感幸运。其实,那个年代的社会风气还比较纯朴,同学、师生之间的关系都比较好,学校也鼓励优秀的学生跳级,这何尝不是他的孩子读书成才的幸运因素呢。今天,这些幸运因素已大打折扣,如果要复制蔡笑晚式的成功,无疑是十分艰险的,非要比蔡先生付出更多不可。
怎么样的家庭才有条件进行良好的早期精英教育呢?一般来说,要参考以下条件、因素:
1、家长潜心学习,深谙教育之道,深谙成长的规律,热爱孩子,能循序渐进地因材施教,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突出特长地培养孩子,保证孩子有较健康的身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