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一个坚强的后盾卡尔威特的教育
曾几何时,初为人妻的我习惯于把一天的工作、见闻絮絮叨叨说给老公听,这其中当然也少不了有受了委屈后的抱怨和牢骚,常常会引来一顿说教和批评,结果在外面受的气没发泄出来反而又惹了一顿气,从此有事也不愿回家说,宁愿自己扛着或跟要好的同事发泄一顿完事。也常常埋怨老公的不近人意、时间长了以后反而不以为意也渐渐淡了——包括那心中的情。心想:不是都说吗“时间长了,爱情少了、亲情多了”,“平淡如水,水因为淡而久远”于是欣然——这样平平淡淡过一生也好。可谁知当我这样淡定处之以为已经习惯了时候,渐渐长大的女儿却又把这一难题摆在了我的面前。
随着女儿的出生,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我们生活的一个重要课题,想让她快乐、健康的成长;想让她成为一个自尊、自重、自信的人;想让她成为一个博览书、学术渊博的人……当第一个期望实现的时候,后面的期望或许是为人父母的欲望便不可遏制的迸发了出来。虽然为了孩子的成长也正在读教育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蒙台梭利的教育》《卡尔威特的教育》等。但有些问题是可以学来的,而有些根植于骨子里的东西――尤其是一些劣根性的东西在不经意中便会暴露出来:呕气、冷嘲热讽、粗暴打骂等坏习惯在我的教育过程中还
是会在克制不住中暴发。在这些不经意的教育方式下的孩子自然留下了瑕疵,却又想看到一个优秀出众的孩子。这些矛盾集中在了一起便会有斗争——昨天晚上因了一件小事的缘故暴发了:在楼下玩的时候受了委屈我又没给她撑腰,睡觉前哼哼着事把我惹火了:揍了一顿。(真有点汗颜)
本来最近一阶段应该说各方面的发展很好,每天下午在小区和小朋友玩一会儿,我在家做熟了饭再叫回家吃晚饭。应该很高兴才对,可事实却不尽人意,有事不直接说问题,而是采取哼哼和磨洋工的方式,说了好几次、也发过几次火,却大有日趋高涨的势头,于是有了昨天的暴力行为。晚归的老公突然问了我一句“怎么样,这几天表现的还行吧?”对于比较疼爱的孩子的他本来不想告诉他女儿挨打的事,可他一问,一张嘴便招了。也引来了一顿反思:是我们的教育方式出现问题了,却赖在了孩子的身上。我们的教育想法过于理想化了。一个五岁的孩子为了培养独立性让他事事亲为:洗脚、洗脸、洗袜子、倒自己的尿罐、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痛也是自己做事自己承担……当他回家诉说“今天哪个小朋友又说他‘臭美了’我也说他‘臭美了’”,我会告诉她“那个小朋友说你‘臭美了’不对,但你那样说也不对,我们要做个有礼貌的孩子”“今天谁谁打人了,我不跟他玩了”我又会告诉她“他打人不对,你不跟他玩也不对”。总而言之,只要她诉说的那些事情中她做的方式方法与我们大人
行为准则不相符的地方我都会告状她“这样不对,应该怎样怎样”结果却从没考虑过一个五岁的孩子所能承受的能力有多大,也忘了我最初的彷徨和无力、甚至于的无奈和苍凉。在她需要一座靠山和支持的时候,我却把她推了出去——虽然这不是我的本意,甚至于是背道而驰。曾经我一直的想法是“孩子,不管你走多远、不管你有多难,家永远是你的避风港”可现在……孩子,以后我会告诉你“宝贝,你做的对,妈妈支持你”你永远是对的,爸爸妈妈永远站在你的身后做你的坚强后盾——当然,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