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七年级语文第一学期阶段检测试题 
考试形式:闭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分值: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8分)
1.诗文名句填空。(11分)
(1)今夜月明人尽望,                  ?    (王建《十五夜望月》)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杜牧《赤壁》)
(3)江山代有才人出                  。    (赵翼《论诗》)
(4)                  ,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5)青山有幸埋忠骨,                  。    (杭州岳墓对联)
(6)乐观的人即使到了老年,也会用“谁道人生无再少?                                  ”来激励自己。(用苏轼《浣溪沙》中的名句填写。)
(7)人生和自然都是难以完满的,因此,人们常用苏轼《水调歌头》中“                                      ”的词句来劝勉人不要过于忧愁悲伤。
(8)古往今来,吟咏花草树木的诗句很多,请你写出连续的两句来。
                                         
2.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填入表中,然后改正(2分)
谈笑风生  锱铢必较  眼花缭乱  陈词烂调
雅雀无声  无动于衷  一事同仁  厉厉在目
错别字
改  正
3.根据汉字写拼音或给加点字注音:(2分)
移默化(    )              眼花liáo乱(    )
谆教导(    )              xī利 (      )
4. 下面一段话中有两处语病,请出来,并作修改。(4分)
①学生书写水平逐渐下降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②中考和高考评卷已经采取了对字迹潦草的试卷酌情扣分。③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人支持这一做法。④认为这样做就有可能防止改善学生书写质量差的状况。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_____句,修改意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2分
A会议开始前,主持人特别提醒:“为了保持会场安静,请各位关闭手机,否则后果自负!”
B有人从公交车上往外扔香蕉皮,一位乘客冲着他说:“老兄,你太过分了!积点德吧!”
C.酒店经理对员工们说:“大家要用心做好服务工作,让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D.提到自己的父亲,老刘动情地说:“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做人要清清白白。”
6. 对下列一段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            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②④①③
7.名著阅读(5分)
  《汤姆索亚历险记》是推荐的名著阅读。他是_____国作家_______(作者)的作品。
过了很长一段时间——他俩也说不清有多长——A说他们得悄悄地走,听有没有滴水声——他们必须到一眼泉水。果然很快就到了一处,A说现在该好好休息一会啦。两人实在觉得累惨啦,B却说她觉得还能再走一小段。A居然不同意,使她很吃惊。B不明白为什么。他们坐下后,A用些黏土把蜡烛固定在他们面前的岩壁上。两人都忙着想事儿,一时没有说话,接着B打破了沉默。
上文中的A是指___________,B是指___________,这段文字是他们在__________(情节)中的一段经历。
二、阅读理解(32分)
(一)阅读王湾的《次北固山下》,回答问题。(4分)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诗人对旅途的感觉是顺利的,还是不顺利的?从诗中哪个地方可以表现出来?(2分)
                                                                           
9.残夜将尽未尽之时遥望东海,一轮红日正在升起,旧年将尽未尽之时,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江上,这写出怎样的生活哲理?(2分)             
                                                                           
(二)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9分)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 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②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11.文章写了作者童年生活的哪几件“物外之趣”?(3分)
                                                                   
12.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2分)
                                                                   
(三)阅读梅香,回答问题。(8分)
梅香
⑴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⑵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⑶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⑷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候,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⑸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
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
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⑻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⑼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⑽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
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
13.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为什么震惊?请用文中语句回答。(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品读文章第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2分)
有关亲情的作文600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最美的月亮》,回答问题。(11分)
最美的月亮
①那个中秋节他和母亲是在医院度过的。
②母亲的手术是临近中秋节做的。母亲感到身体不适,本来以为是老毛病,但医院检查结果竟然是癌症。在他小的时候,家境贫寒,母亲总是忍受着饥饿和痛苦,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年幼的他,独自支撑了这个家。他觉得不能把这个消息告诉母亲,不是害怕母亲经受不住打击,而是害怕母亲拒绝。他的孩子刚满2岁,妻子下岗了,他的收入是全家人唯一的经济来源。没有工作的母亲知道家里艰辛,很早以前就说过,如果患上癌症,就不,因为她认为那样既浪费了钱也救不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