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民族文化是民族的瑰宝和象征,它需要被继承和发展的。而民族音乐不仅是中华民族伟大文化的具体体现,还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应注意民间音乐在教学中的应用,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特定的音乐活动,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关键词:民间音乐;小学音乐课堂;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为了推动民族文化,尤其是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展,教师要把民族文化引入小学音乐课堂中来,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促进民族音乐的传承。
一、民间音乐在小学音乐教育中的现状
民族音乐是我们文化的关键组成部分。但是在发展过程中,它受到了多元文化主义的影响。尤其是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无法平静下来欣赏民族音乐,致使民族音乐得不到传承。尽管教育改革积极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研究,但小学传统民族音乐的教学方式仍有待改进。首先,音乐教材单一,传统音乐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其次,教师忽视体验式和互动式教学,无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教师资源缺乏,教学水平不均。这些,都会影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民
族音乐教学。
二、民族音乐传承的意义
1.弘扬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
国家力量是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力量。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人民的向心力。民族音乐是民族精神的延伸,它鼓励学生通过音乐来了解我国的发展史,并不断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例如,在学习《满江红》时,学生可以感受到奉献精神,这样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价值观。
2.加强思想教育,树立良好品德
小学教育,会影响儿童的一生。为此,我们必须特别注意普及初等教育。将民族音乐融入到教学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而且可以指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品德。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通过学习优秀的曲目来加强思想教育,并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缓解情绪,为学生的成长创造健康良好的氛围。
3.培养艺术素养
目前,社会的步伐越来越快,人们习惯于“快餐文化”。可以看出,小学生欣赏艺术的能力正在下降。通过探索民间音乐,可以帮助他们提高艺术素养,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为民族音乐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民族文化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渗透
手拉手地球村1.将民族文化渗透进课程内容中
将民族文化渗透到课堂内容中,一方面,使学生能够理解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他们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将民族文化与音乐结合起来。这对学生的音乐思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有助于理解对民族文化。因此,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民族文化渗透到课堂中,并需要制定不同的渗透策略。换句话说,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来渗透民族文化,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民族文化和音乐。
例如,在《手拉手,地球村》的教学中,教师借此机会渗透民族文化。具体来说,在介绍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询问学生一个问题,那就是,你认为地球村里有哪些民族和国家?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广泛,学生可以有很多回答。当全班气氛活跃起来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少数
民族的服饰照片以及节日活动,并让学生猜测是哪些民族。这可以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让他们更积极地学习唱歌。
2. 将民族文化渗透进音乐鉴赏中
音乐鉴赏分为客观和主观,它首先涵盖音乐的旋律和节奏,还涵盖学生的思想和感情,但是无论是客观还是主观,都可以往其中渗透民族文化。为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音乐的鉴赏,以便学生可以将音乐与民族文化联系起来,对民族文化有深刻的了解,并在多个层面进行音乐鉴赏。
例如,教师可以播放两首不同的民族音乐,让学生比较和鉴赏这两首歌,并谈论他们的感受。通过鉴赏,学生们会给出很多反馈,同时会将对少数民族的音乐文化有更好的了解,并还会培养他们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这就是音乐鉴赏的魅力。因此,教师需要利用音乐鉴赏来渗透民族文化。
3. 将民族文化渗透进课堂评估中
音乐课的课堂评估是渗透民族文化的有效环节,但也容易被教师忽略。因此,教师应更加重
视音乐教学的评估,自觉渗透民族文化。教师都可以在评估中进行一定的提及和干预,以扩展评估的内容,也加深了对民族文化的理解。
以侗族歌曲为例,在渗透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对少数民族音乐很感兴趣,但是他们对民族音乐了解的很少。因此,在笔者的评估中,笔者告诉他们音乐是多种多样的。除了日常生活中听到的流行音乐和课堂上学习的音乐外,还有很多值得学习且需要关注的民族音乐,尽管评估中提到的民族文化通常比较简单,但是这会激励学生在课后努力学习,会将扩大学生的音乐学习范围,他们对民族文化的理解也会更加多样化。
结语:民族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是一个国家与其他国家区别开来的标志,因此,民族文化值得继承和传播。小学音乐教学应成为传播民族文化的有力工具,教师应认真选择和学习与音乐相关的文化,以便学生可以在音乐教室里学习音乐和体验文化,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整体文化素质。
参考文献:
[1]梁慧.创设视听动教学,培养小学生音乐欣赏力[J].小学教学研究,2018(35):15-16.
[2]谷喜明.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9(09):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