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李贺诗歌导学案
高二语文组        时间:2018.12.03
【教学目标】
1.学会诵读诗歌,掌握诵读技巧 。
2.理解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体会诗人杜甫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感情。
3.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4. 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初步掌握诗歌鉴赏的答题技巧。
第一部分    杜甫诗歌
【知人论世】
杜甫生平简介及诗歌风格
杜甫(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自称少陵野老在成都时被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又称他为杜少陵、杜工部。他的生活从20岁后可分为四个时期。
漫游时期
从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载(745)杜甫进行了两次长期的漫游。第一次是在江南一带开元二十三(735)回洛阳应进士考试,未被录取次年在齐赵一带开始了第二次漫游他在这两次漫游里,看到祖国秀丽雄伟的山川,吸取了江南和山东的文化,扩大了眼界,丰富了见闻,写下如《望岳》等诗
长安时期
天宝四年(745)至天宝十三年(754)。杜甫在长安居住10年,他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到长安,本为求得官职,有所建树。他不断写诗投赠权贵,希望得到他们的推荐,都毫无结果
玄宗晚年完全改变了他在开元时期励精图治的优良政风,一任宰相贪污骄横,边将穷兵黩武,
自己则在宫中寻欢作乐。人民受到的租税与征役的残酷剥削日益加剧。杜甫“尝困于衣食”,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出入贵族府邸,充当“宾客”,陪伴他们诗酒寓游,取得少许资助。同时他结交一些与他同样贫困的朋友也比较广泛地接触劳动人民。仕途要求的失败使他能客观地认识统治阶层的腐败,个人的饥寒交迫使他能体会到人民的疾苦这两方面截然不同的生活都在杜甫诗中得到反映。
任职左拾遗与流亡时期
从肃宗至德元(756) 至乾元二年(759)。安禄山起兵后,长驱南下,很快就攻陷了洛阳、长安。他听到唐玄宗逃往西蜀,肃宗在灵武即位便把家属安置在城北的羌村只身北上,投奔灵武,不幸被叛军截获,送往长安。至德二载(757)四月,杜甫冒着生命危险逃出长安,奔赴肃宗临时驻地凤翔,受任为左拾遗。不久触怒肃宗,竟遭到审讯。这年九月,唐军收复长安洛阳,肃宗返京,杜甫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次年,杜甫受到朝廷内肃宗新贵与玄宗旧臣相斗争的影响,外调为华州司功参军,从此与长安永别。
漂泊西南时期
从肃宗上元元年(760) 至代宗大历五年(770)。随着九节度官军在相州大败和关辅饥荒,杜甫弃官,携家人随人民逃难,经秦州、同谷等地,到了成都。在朋友剑南节度使严武等人的帮助下,在成都城西浣花溪畔建筑了草堂,过上了比较的生活。这一时期的诗歌,如《春夜喜雨》《客至》等,大都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和暂得的喜悦之情。但他并不曾忘记流亡失所、无处安身的人们,《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5年四月严武忽然死去,杜甫失去凭依,不得不在五月里率领家人离开草堂,乘舟东下又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大历四年至五年是杜甫生活的最后两年,他居无定所,往来于岳阳、长沙、衡州、耒阳之间,大部分时间是在船上度过的。他在大历五年冬死于长沙与岳阳之间湘江上的舟中,终年59岁。
诗歌风格
杜诗最显著的特点是社会现实与个人生活的密切结合,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的完美统一。杜甫的诗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全貌,生动地记载了他一生所走过的路程。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所谓“沉郁”,主要指思想感情的博大深厚、深沉苍凉;所谓“顿挫”,主要指表现手法的沉著蕴藉、曲折有力,而不是感情奔放,一泻无余。
《蜀相》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欣赏对联猜猜这两幅对联写的是谁
1.  扶古柏,碧水春风,贱儿无家别,安得广厦万千,草堂美誉留后世;
过潼关,朱门酒肉,夔女负薪行,但闻夷歌数处,诗圣文章著千秋。
2.  一生惟谨慎,七擒南渡,六出北征,何期五丈崩摧,九伐志能尊教受;
十倍荷褒荣,八阵名成,两川福被,所合四方精锐,三分功定属元勋。
杜甫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想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才华却得不到施展,当他站在深受重用的诸葛亮的祠堂前,会有怎样的感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蜀相》感受这位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二、写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这时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研习文本思考探究:
《蜀相》全诗八句四联,可分两部分,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并总结诗歌的主旨。
第一部分(前两联):写谒武侯庙之所见;第二部分(后两联)写谒武侯庙之所感,是主旨所在。
主旨:诗人借歌颂诸葛亮的过人才智和丰功伟绩,惋惜诸葛亮的壮志未酬,抒发了自己的功业未就的深沉感慨。
【知识链接】
咏史怀古诗的特点
借古事、古人、古迹或历史事件抒发议论,托古讽今抒发情感。
杜甫的诗有1.结构:临古地-思古人-忆其事-抒己志
2.意象:历史人物、城池、宫殿、寺庙陵墓等;江山、流水、野草、燕子、明月等
3.内容:国家-国运衰微、统治者-荒淫奢侈、古地-昔盛今衰、古人-壮志难酬
4.表现手法:今昔对比、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借古讽今、吊古伤今、用典 
5.思想感情:
①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像古代英雄一样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爱国热情。
②抒发不能建功立业、光阴虚度或怀才不遇的感叹、失意、郁闷(壮志难酬)。
③通过今昔对比,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表达对历史兴亡的思考和伤感。
④对统治者无视人民疾苦、沉湎于享乐的鞭挞,对统治者的昏庸腐朽、荒淫误国的讽刺。
6.语言特点:含蓄
7.风格:或雄浑壮阔、或含蓄沉郁
《客至》
学习过程
一、导入
古人总结了“人生三大快事”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由此可见人们对友情的珍视。今天,我们学习杜甫的这首关于友情的诗歌——《客至》。
二、写作背景
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杜甫在严武等友人帮助下,于成都西郊建了一所草堂,暂时
定居下来,生活上也有人接济他,从“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江村》)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他一家人的日子过得倒也平稳,有了生活的情趣。这时期他也写了不少的闲适诗这便是其中的一首
研习文本,思考探究:
1.《客至》全诗八句四联,可分两部分,简要概括每部分内容,并总结诗歌的主旨。
第一部分(前两联),写迎客。日常生活的孤独与客人到来的欢乐形成对比,突出了迎客之喜悦。
第二部分(后两联),写待客。因饭菜不够丰盛的歉意和邀邻助兴的提议,体现了情感之质朴。
主旨:这首诗表现了诗人诚朴的性格和客至的喜悦心情。
2. 诗歌的首联描绘了怎样的环境?有什么作用?
首联描绘了一派屋舍绿水环绕碧波荡漾鸥翔集、清幽僻静景象,点明时令、地点和
环境,表现了杜甫日常生活的闲适与孤独,与后文接待客人的欢乐情景形成对比。
《登岳阳楼》
学习过程
一、导入
永泰元年(765)四月,严武去世,五月,杜甫离蜀南下,又过起了漂泊无定的生活。代宗大历三年(768)冬,杜甫由公安一路又漂泊到岳阳,此诗是诗人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而望故乡,触景感怀之作。诗人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处境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贫病交加,全家人寄居在一只小船上,沿着洞庭湖向南漂泊。
当时吐蕃进攻唐王朝,京师戒严,战争频繁,处于多事之秋。杜甫抱病登上岳阳楼, 面对烟波浩渺、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会有怎样的感情呢?
二、研习文本,思考探究:
这首诗选用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作者的情感前后有什么变化?
1.意象:洞庭水、岳阳楼、吴楚、乾坤日月、孤舟
2.意境:沉雄悲壮、博大深远 
3.情感变化:首联写自己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此时的诗人,经历了岁月的沧桑,面对山河破碎的祖国,自己壮志未酬,国家前途渺茫,可谓百感交集;颔联写景中渗透着诗人的胸怀,暗中透露唐王朝的分裂衰败和国势的不;颈联突出了自己漂泊天涯、孤苦无依、怀才不遇的身世之悲;尾联由己推及国家,由家事延伸至国事,表达了深沉的家国之忧,深化了诗歌主题。
【思维拓展】
学习了杜甫的作品之后,结合杜甫生平如果让你用“一个                    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示例: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战争,在战争中东奔西走漂泊无定
一个爱国的杜甫。杜甫许多诗篇表现了他对祖国和人民的无比热爱之情, 字里行间渗透着爱国的热诚。
一个不得志的杜甫。他渴望报效国家,但统治者并没有给他机会,英雄无用武之地。
第二部分    李贺《李凭箜篌引》
学习目标:
1.赏析诗歌内容,掌握本诗写作手法,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所描绘的音乐的强大魅力。
学习过程:
一、导入
诗的唐朝也是音乐的唐朝,诗与音乐在这个伟大的时代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有三桩“姻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就是被清人方扶南称为“摹写声音的至文”的三首诗:白居易的《琵琶行》、李贺的《李凭箜篌引》、韩愈的《听颖师弹琴》。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中唐诗人李贺的这篇浪漫主义珍品《李凭箜篌引》。
二、解题
李贺(790~816):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生于福昌昌谷(今河南宜阳),是唐宗室郑王后裔,到李贺时家道已经彻底没落了。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一生抑郁,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故被称为“诗鬼”。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引:古代一种诗歌体裁,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三、整体感知
1.解读内容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