㊀㊀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1期
叙事性与杜甫咏物诗的辨体意识
白松涛
摘㊀要:㊀叙事性是杜甫咏物诗体物艺术的重要特性,通过研究杜甫咏物诗对叙事性因素的调度与重组,可以看出其诗创作的辨体意识:古体咏物诗和近体咏物诗分别依托词句形式和章法结构选择不同的叙事策略,形成了不同的叙事节奏与风貌;物的客体属性会影响诗歌体式和叙事策略的选择,并最终使物呈现出不同的神韵风度;咏物组诗则构建了内在的逻辑线路,在文本复加的结构中完成组合叙事㊂杜甫在充分发掘诗歌体式特质和功能的过程中以 事 写 物 ,从而实现了传形入神㊁神形兼备的艺术效果㊂
关键词:㊀咏物诗;杜甫;辨体意识;叙事性;事境;组合叙事
作者简介:㊀白松涛,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㊁语言文学教育研究,E-mail:baisongtao@zju.edu㊂
引用格式:㊀白松涛.叙事性与杜甫咏物诗的辨体意识 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1):71-81.
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实践中,叙事与写景㊁抒情㊁议论等写作方式并非是截然对立的,而常常是在 意境 的营造中互相融合,如‘文章辨体汇选“云: 一体之中,有序事,有议论;一篇之中,有忽而叙事,忽而议论,第在阅者分别读之可尔  1 ㊂美国学者浦安迪在分析抒情诗㊁戏剧㊁叙事文三种文体处理 事 的方式时,也意识到 很难到纯抒情诗,纯戏剧或者纯叙事文的作品㊂在具体的文学现象中,同一部作品往往可以同时包含上述三方面的因素,它们互相包容,互相渗透,难解难分  2 ㊂
抛开中西文学中 叙事性 的本质差异来看,许多中国古典诗歌往往并不追求故事要素的准确呈现尤其是情节的完整连贯,而是在模糊的意象㊁朦胧的表达㊁错综的语法等汉语诗歌语言的特质中实现 叙事 的效果,尤其在以抒情言志为最主要意图的咏物诗创作中, 事 的因素往往被拆解为破碎的时空片段㊁寓言性的行为动作㊁聚焦视角下的几处细节甚至是典故㊁意境㊁本事,从而产生 事 的意味㊂这显然与典型的叙事文本的创作方式
27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大相径庭㊂
杜甫咏物诗常常被认为是传形入神㊁寄寓情志的经典抒情文本,如朱庭珍在‘筱园诗话“中称其 神理俱足,情韵遥深  3 ,施补华更是直言杜诗 咏物必有寄托  4 ㊂但在抒情功能下,杜甫咏物诗的文本写作与意义建构的过程也往往融入了重要的叙事性因素,这一自觉的创作意识不仅影响着诗人体物状物的方式,
还体现在诗人对不同诗歌体裁的差异处理上㊂
㊀㊀一、各体兼擅㊁事因体异的总体风貌
㊀㊀咏物诗概念历来争议颇多㊂笔者在‘近四十年杜甫咏物诗研究述评“中对 咏物 概念进行了自中古以来的文学史寻绎,借鉴当代学者洪顺隆㊁王次澄的观点,认为 咏物诗是指以自然物象㊁生命物象㊁人工器物等特定的具体物象为写作中心,将其置于审美场域里体察其形态及风貌,并由物兴感㊁寄托情志的诗歌  5 ,并针对杜甫咏物诗中的特殊题材如画作㊁天象类诗作进行辨析,由此统计杜甫咏物诗共计163首(见表1)㊂
表1㊀杜甫咏物诗分体统计
杜甫的人生历程时间五律七律五绝七绝排律五古七古合计裘马轻狂漫游路745年前22
困守长安潜悲辛746年 755年167
渔阳鼙鼓动地来756年 759年195327
浣花溪边漫兴长760年 765年5月182112131258
漂泊西南天地间765年5月 770年3754212969
77711623030163㊀㊀杜甫的咏物诗题材广泛㊁内容丰富㊁情韵深厚㊁各体兼备,并存在着对五言律诗的明显偏好,历代诗论家更是普遍尊崇杜甫的咏物五律,以此作为咏物诗写法的典范之作㊂例如,元代方回曾说: 月诗五言律无出于杜少陵  6 ,所以其‘瀛奎律髓“收入的 月类 诗以杜诗居多;清人雷国楫在‘龙山诗话“中也说: 咏物诗,唐人最夥者,莫逾杜陵㊂杜陵诸诗,五律十七㊂然观其诗,皆词在个中,意超象外,有不即不离之妙  7 ㊂清人俞琰则具体指出律诗体制对于咏物诗的价值体现在精炼的文本容量与和谐的声调构造上,他说: 咏物体制,正宜稳顺声律,不蔓不支㊂累句芜词,亦无足取  8 ,所以其‘咏物诗选“多收律绝,少有古体㊂尽管俞琰已经认识到咏物诗的诗体差异,但他的看法尚显偏颇㊂
37叙事性与杜甫咏物诗的辨体意识
实际上,杜甫咏鸟诗㊁咏马诗好用歌行体且历来赞誉甚多,如写飞鸟的有‘朱凤行“‘义鹘行“‘呀鹘行“‘白凫行“等,写马的有‘沙苑行“‘骢马行“‘瘦马行“和‘天育骠图歌“等㊂杜甫在古体咏物诗和近体咏物诗创作上各有所擅,但不同的文本体制影响着诗人体物的方式,吟咏之物的差异也影响了文本体制的选择㊂那么,何以从叙事性的角度分析杜甫咏物诗的诗体差异呢?实际上,叙事性因素在杜甫革新南朝以来体物写法上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也为我们提供了解读诗歌的另一重方式㊂以‘归雁“为例:闻道今春雁,南归自广州㊂见花辞涨海,避雪到罗浮㊂
是物关兵气,何时免客愁㊂年年霜露隔,不过五湖秋㊂ 9
仇兆鳌‘杜诗详注“在‘归雁“一诗后引黄生评论云: 事起景接,事转景收,亦虚实相间格㊂  9 这便是注意到 事 在文本中推动进程㊁连接意脉㊁丰富内涵的功能㊂不过具体来看,‘归雁“并非构建了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 事 ,而是调动时间㊁空间㊁背景㊁行为主体㊁情感脉络等叙事性因素,营造了四重模糊的事境:其一,文本表层是大雁南飞北归的生命历程;其二,象征层面是诗人漂泊无依的人生经历;其三,隐含层面是时局动乱的宏大叙事;其四,据钱谦益考证,这首诗还可能在背景层面包含着岭南节度使徐浩谄媚奉上一事 10 ㊂作为中心物象的 大雁 便在四重事境中展现出丰厚的精神内涵㊂与南朝以来的咏物诗写法相比,叙事性因素的引入使得杜甫的体物方式不再是共时性空间中的冷静审视,而是在历时性动态叙事中呈现物象㊂但是由于不同诗歌体裁在声律㊁篇幅㊁句子单位㊁文体风格方面的差异也影响了诗人对叙事策略的选择,因此即便是同样题材的咏物诗,也会因体裁不同而表现出整体风貌的显著差异㊂
㊀㊀二、古体与近体咏物诗的叙事策略
杜甫的诗有
㊀㊀古体和近体咏物诗各自依据文体范式实现对叙事策略的自我选择㊂古体咏物诗便于在散句中铺展事境,但这并非是以散文笔法肆意创作,而是隐含着汉魏古诗的创作传统和唐代以来陈子昂㊁宋之问㊁杜甫等人对古体诗句法的探索贡献,从而在声律㊁风格㊁结构等方面形成新的特,如王夫之云: 古诗无定体,似可任笔为之,不知自有天然不可越之榘矱  所谓榘矱者,意不枝,词不荡,曲折而无痕,戌削而不竞之谓㊂  11 杜甫正是在古体诗体式中探索了咏物诗的多种叙事方式,主要表现为在疏宕起伏㊁曲折变化的整体气势中推动叙事的节奏,涉及紧密的语词组合㊁单行散句的语言提炼 12 ㊁句子单位的灵
活处理等方法㊂如‘荆南兵马使太常卿赵公大食刀歌“:
太常楼船声嗷嘈,问兵刮寇趋下牢㊂牧出令奔飞百艘,猛蛟突兽纷腾逃㊂
白帝寒城驻锦袍,玄冬示我胡国刀㊂壮士短衣头虎毛,凭轩拔鞘天为高㊂翻风转日
47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木怒号,冰翼雪澹伤哀猱㊂镌错碧 鸊鹈膏,铓锷已莹虚秋涛㊂鬼物撇捩辞坑壕,苍水使者扪赤绦,龙伯国人罢钓鳌㊂
芮公回首颜劳,分阃救世用贤豪㊂赵公玉立高歌起,揽环结佩相终始㊂万岁持之护天子,得君乱丝与君理㊂蜀江如线针如水,荆岑弹丸心未已㊂贼臣恶子休干纪,魑魅魍魉徒为耳,妖腰乱领敢欣喜㊂用之不高亦不庳,不似长剑须天倚㊂
吁嗟光禄英雄弭,大食宝刀聊可比㊂丹青宛转麒麟里,光芒六合无泥滓㊂ 9
杜甫在这首诗中借大食宝刀来写唐军勇猛的气势,并化用乐府句法,显得奇崛非凡㊂尤为值得注意的是, 鬼物撇捩辞坑壕  贼臣恶子休干纪 两处都是以三句为一个单元,语势疏宕㊁语意滞密,这与常见的两句式结构不同㊂且前半段用平声韵,后半段用仄声韵,声韵的转变与事境的转变彼此配合:先叙宝刀之来
历与特征,落笔飘逸有神;后述宝刀能杀敌平乱,语词波澜壮阔㊂句式和声韵的破新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将语言的节奏与叙事的节奏紧密结合,使得故事的铺展更为张弛有度;另一方面也使得歌行体在篇幅长度和内容深度上拓展了叙事容量,譬如宝刀㊁赵太常两重事境彼此构成互文关系,再如 翻风转日 数句既用了事典,又构建了虚拟幻动的事境,在诗内之事与诗外之事的联动中将宝刀与时局㊁史事㊁传奇㊁赵太常的个人经历融通起来,风格雄奇神异,正如王嗣奭评此诗云: 布局既新,炼词特异,真惊人语也  13 ㊂
创作咏物律诗时,杜甫还在章法结构上将体物与叙事结合起来㊂清代金圣叹将唐人律诗的八句分为前后各四句,作 前后解 ,其‘杜诗解“所选咏物律诗均按此方式解读㊂不过金圣叹显然没有注意到咏物诗和律诗章法结构的内在关系㊂韩成武先生提出的 二节式 章法与 前后解 的分法相似,且明确指出 这种章法多用于咏物律诗 ①㊂杜甫的咏物律诗前四句往往描摹物象或展示物性,是体物的部分;后四句则由此引申开来,或融入诗人之事以抒发感慨,或由物展开联想而走进事境,或在句意转折中留出叙事空间, 事 的意味也在后一节中大大增强㊂例如‘月“(天上秋期近)前四句咏月清亮,后四句引入个人与时代的两重事境,其中 丹心苦  白发明 写个人忧心国事㊁年岁空老的感慨, 国西营 则隐含肃宗避乱㊁逃往凤翔一事,后一节叙事都是由前一节的体物感发而来㊂在‘野人送朱樱“中,诗人用二节式的章法展示了今昔两重时空,由樱桃联想开来,先 忆昨 ,再回到 此日 ,融入了个人风光往事㊁长安时局变化㊁漂泊巴蜀的现状㊂再有‘玉腕骝“一诗亦是从第三联起引入更广阔的背景从而展开叙事的㊂
①韩成武在‘律诗章法研究“一文(2011年第三届世界汉诗大会会议论文)中以杜甫律诗为例分析了四节式和二节式的章法㊂其中,二节式章法在杜甫的咏物律诗中体现得较为突出㊂作者称: 前节的笔墨重在描写物的形态特征,后节的笔墨重在由此及彼的联想㊂用这种格局写出的作品不仅逼真地再现了物的形态和精神,而且寄托了作者的思想志向或审美情趣㊂
57叙事性与杜甫咏物诗的辨体意识
不过,与律诗不同,绝句限于体裁篇幅的短小,在叙事时基本不能展开,且咏物绝句还要留出一定的篇幅来状物之形,所以只能精心剪裁最关键的 事 的因素,在意境的营造㊁情感的脉络㊁极富隐喻性的表达之中提醒读者隐含层面的故事㊂绝句构造的原理不必赘言,单从叙事性的嵌入来看,杜甫咏物绝句往往在 第三句 上精思傅会㊂元代杨载对绝句章法的解说很有参考价值:
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㊂至如宛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㊂ 14
清代施补华也有相似说法:
若一二句用意,三四句全作推宕作指点,又易空滑㊂故第三句是转柁处;求之古人,虽不尽合,然法莫善于此也㊂ 4
杜甫的咏物绝句往往是一二句承题,就物论物,展现物的状态㊁外观㊁环境等,展开叙事的关键由第三句而来,在句意转折之后,物就从静态时空被带入到动态的事件之中㊂例如‘绝句漫兴九首(其九)“:
隔户杨柳弱嫋嫋,恰似十五女儿腰㊂谁谓朝来不作意,狂风挽断最长条㊂ 9
此诗前两句细摹物象,第三句突然发问 谁谓朝来不作意? 句意陡转,打破意境㊂到第四句给出结局: 狂风挽断最长条 ㊂弱柳断折的悲惨遭遇正隐含着诗人自身的不幸经历,两重事境便都由第三句转折处延展开来㊂此外‘三绝句(其三)“一诗,一二句写楸树花开之貌,三四句则由眼前花开景象联想到花落,在强烈的情感表达中展现历时性的发展过程㊂‘得房公池鹅“前两句专写鹅,第三句则是一处悬念:为何房琯 应回首 呢?第四句给出结局:原来是诗人得鹅而去,故意这么说的,在轻松的风格中交代了事情原委㊂‘解闷十二首(其十)“一二句回忆在泸戎之地摘荔枝,第三句突然跳跃空间,转而写荔枝送往京城之后品相不佳,由此展现远贡之事,包含讥讽之意㊂总的来看,在第三句转折处叙事是杜甫咏物绝句中十分常见的叙事策略㊂第三句虽有转折之意,却并非孤句,而是引入叙事性因素,在绝句有限的容量中丰富了文本的层次与内涵,在句意的跳脱㊁情感的波折㊁视野的转换或时空的发展中,展露诗人的写作意图,并由此赋予物象更为深厚的内涵和意义㊂
㊀㊀三、物性与诗体的双向影响
㊀㊀所咏之物的属性特征影响着叙事的方法和风貌㊂相比较而言,古体咏物诗表现了大量奇绝怪异的物
象,包括侠义鸷鸟㊁西域奇树㊁避乱之马㊁杀敌宝刀等,如‘义鹘行“‘石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