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5篇
桥的⽬的是允许⼈、车辆、⽕车或船舶穿过障碍。桥可以打横搭着⾕河或者海峡两边,⼜或者起在地上升⾼,槛过下⾯的河或者路,让下⾯交通畅通⽆阻。这次⼩编给⼤家整理了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供⼤家阅读参考。
更多故事相关内容推荐↓↓↓
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1
杭州上城有座“安乐桥”,同⼀条河上还有并排三座“⾖腐桥”。这四座桥都是南宋年间造的,到如今已经有⼋百多年了。
岳飞⼤破⾦兵的时候,⼿下有个将军叫王佐。他⽤苦⾁计说降了陆⽂龙,把⾦兀术打得⼤败。只是他从此缺了⼀只胳臂,不能再打仗,岳飞便保举他做安乐王,皇帝还答应他在杭州城内造⼀座王府养⽼。
安乐王的王府造在河边。动⼯时,泥沙、⽯灰、⽯板、⽊材堆满在河埠上。河上没有桥,原来的⼀只摆渡船,⼜被运砖送⽡的⼯匠占⽤了,⽼百姓没法来往,⼼⾥很⽣⽓,便编出歌⼉来唱:“安乐王,安乐王,为你安乐⼤家忙!”
王佐从军中回到杭州,得知了这件事情。他想:我⼀个⼈要那么⼤的王府做啥!不如拿这些材料在河上搭座桥,好让⼤家⽅便些。于是,他就吩咐⼯匠,先挑扎实的青砖⽯板,在河上搭⼀座⼤桥,剩下的材料,随便造两间房⼦做王府。
百姓听说不造王府先造桥,都来帮忙。⼈多⼒量⼤,不到⼀个⽉⼯夫,便在河上造起⼀座宽阔平整的⼤桥。河上有了桥,⽼百姓⼀⾼兴,⼜编出新歌⼉来唱:“安乐王,好⼼肠,造座⼤桥通四⽅。”
你唱我唱,⼀传两传,消息刮进宰相秦桧的⽿朵⾥,秦桧很妒忌,说道:“造⼀座桥也能扬名!我如今就要造它三座,⼀座⽐⼀座阔,⼀座⽐⼀座⾼,跟你王佐⽃⽃富有,看看你强还是我强!”
秦桧动动嘴,下⾯的官员便跑断了腿:增捐加税,强迫⽼百姓不分昼夜地造桥。过了整整三个⽉,在安乐桥同⼀条河上,并排造起了三座桥,果然是⼀座⽐⼀座阔,⼀座⽐⼀座⾼。
秦桧很得意,亲⾃给这三座桥取了名字,叫做“⽃富⼀桥”、“⽃富⼆桥”和“⽃富三桥”。
⼀条河上有⼀座桥就够了,造那么多做什么!⽼百姓恨死了秦桧,都赌⽓不⾛他那三座⽃富桥。
因为杭州⼈讲话“⽃富”与“⾖腐”差不多,⽼百姓取笑秦桧,就把那三座桥叫做“⾖腐桥”,⼀直叫到现在。
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2
西湖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沙堤,从孤⼭蜿蜿蜒蜒到这⾥,只有⼀座⽆名⼩⽊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要到孤⼭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桥,⽇晒⾬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分不便。
桥旁有⼀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地善良,⼿脚勤快,男的在湖⾥捕鱼为⽣,⼥的在门⼝摆个酒摊,卖家酿⼟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意清淡。
⼀天,⽇落西⼭,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个⾐衫褴褛的⽩发⽼⼈,说是远道⽽来,⾝⽆分⽂,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条刚从西湖⾥捕来的鲤鱼,打上⼀碗家酿⼟酒,款待⽼⼈。⽼⼈也不客⽓,⼀连饮了三⼤碗,便倒在床上,呼呼⼊睡。
第⼆天早晨⽩发⽼⼈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款待,这⾥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去。
段家夫妇将⽼⼈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酿出来的酒,颜⾊猩红,甜醇⽆⽐,⾹⽓袭⼈。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城,⽣意⼀天⽐⼀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发⽼⼈,积蓄了⼀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
岁⽉流逝,⼀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雪,⽩发⽼⼈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见恩⼈来到,喜出
望外,留⽼⼈长住他家。然⽽⽼⼈第⼆天便要告别。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送给⽼⼈。⽼⼈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好⼼,这孤单⽼⼈,要这么多银钱何⽤?你们还是⽤在最要紧的地⽅吧!”说罢,便踏雪向⼩桥⾛去。段家夫妇站在门⼝相送,只见⽼⼈刚跨上⼩⽊桥,脚下⼀滑,桥板断啦,⽼⼈也跌进了湖⾥。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发⽼⼈⽴于湖⾯,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漂然⽽去。
段家夫妇这才知道,⽩发⽼⼈不是凡⼈。想起⽼⼈临别说的话,使⽤那笔银钱在原来的⼩⽊桥处,造起了⼀座⾼⾼的青⽯拱桥,还在桥头建了⼀座亭⼦。从此,游西湖的⼈,再不怕路滑桥断啦。
乡亲⽗⽼怀念段家夫妇⾏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使被称为断桥。
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3
北宋时候,诗⼈苏东坡第⼀次来到杭州当地⽅官。他⼗分迷恋杭州的⼭⽔,觉得西湖⽐古代美⼥西施更美,便写下了“欲把西湖⽐西⼦,淡妆浓抹总相宜”这句绝妙好诗。可是过了15年,苏东坡再来杭州当太守时,发现西湖长久不治,湖泥淤塞,葑草芜蔓,就感慨上书,认为“杭州之有西湖,如⼈之有眉⽬”,决定要学唐朝诗⼈⽩居易,疏浚西湖,为杭州⼈做件好事。
疏浚西湖的告⽰张贴出来了,可苏东坡却被⼀件事难住了:疏浚出来的葑草湖泥堆放在何处呢?如果堆在西湖四岸,既妨碍交通,⼜污染环境;如果挑运到远处去,费⼯费事,何年何⽉才能将西湖疏浚好?愁得苏东坡三天三夜饭也吃不⾹,觉也睡不稳。第四天,他决定到西湖四周⾛⾛,看看如何更好地处理这件事.苏东坡带上随从,骑马先到北⼭栖霞岭。⼀看这⾥是通灵隐、天竺要道,堆放葑泥,显然不妥当。于是,想转到南屏净慈寺去看看。他站在西泠渡⼝,正想上渡船,突然听到柳林深处传来⼀阵渔歌声:南⼭⼥,北⼭男,隔岸相望诉情难。天上鹊桥何时落?沿湖要⾛三⼗三。
苏东坡⼀听,⼼中⼀阵⾼兴:这不是在向我献计献策吗?对,天上可架“鹊桥”,湖上难道不能修长堤?这样,既解决了湖上葑泥堆放场所,⼜⽅便了南北两岸交通,真是⼀举两得啊!苏东坡⾼兴得喊了⼀声:“好!再到湖对岸去看看。”这时,从柳林中飞出⼀条⼩船,船头站着⼀个青年渔民,⾝打躬,⼿作揖,向苏东坡说:“⼩民在此等候太守多时,快请上船吧!”苏东坡⼜惊⼜喜,问道:“你何以知道我要来湖边?”那青年回答道:“听说太守要疏浚西湖,⾃然要到湖边来亲⾃察看,因此特来恭候。”苏东坡说:“好啊,那刚才的渔歌⼀定是你唱的了!”⼩青年笑笑说:“是啊,这就是我们西湖南北⼭⼩民的⼼愿啊!”苏东坡乘上渔船,来到南⼭。柳林中⼜驶出⼀只⼩船,飞扬起⼀阵清脆的歌声:南⼭⼥,北⼭男,年龄⼤过⼆⼗三。两情相慕难诉说,"⽜郎织⼥”把堤盼。苏东坡听了,哈哈⼤笑道:“唱得好,唱得好,南⼭⼥,北⼭男,让我在湖上筑⼀条长堤,成全你们的好姻缘吧!”
要在西湖上筑堤的消息不胫⽽⾛,南北⼭渔民、农民和城⾥市民都闻讯赶来,⾃愿出⼯出⼒。苏东坡说:
“谢谢乡亲们啦,连年早涝成灾,你们⽣活困难。我已申报朝廷,决定拨出⼀批⼤⽶,以⼯代赈。”乡亲们听说有粮⽶可发,更加踊跃。⼈多⼒量⼤,从夏到秋,终于在北⼭到南⼭问筑好了七段长堤,段与段间留了六处⽔道,只是由于银钱不⾜,暂时未能造桥。湖北岸⼀个青年樵夫想出了个好主意,砍了⼀批树⽊,拼成⽊板,造了六顶吊桥。平时吊桥拉起,让⾥外湖的船只往来通⾏,早晚把吊桥放下,让两岸乡亲通⾏。⼜在长堤两边种上桃树和柳树,⼀来保护堤岸,⼆来春天桃红柳绿,为西湖添⼀美景。
后⼈为怀念苏东坡浚湖筑堤的政绩,就将这条南北长堤称为苏堤。春⽇之晨,六桥烟柳笼纱,⼏声莺啼,报道苏堤春早,有民谣唱道:“西湖景致六吊桥,⼀株杨柳⼀桃。”“西湖⼗景”中的苏堤春晓就此⽽得名。
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4
韩愈要在恶溪上⾯造⼀座⼤桥,因为⽔深流急⽆法施⼯,便请⼋仙和⼴济和尚帮助建造,⼴济和尚负责西岸⼯程,⼋仙负责东岸⼯程。为了早⽇把⼤桥建好,两边仙佛们都施法⼒,各显神通。
⼴济和尚跑到桑埔⼭来,⼝中念起符咒,⽤⼿⼀指,只见满⼭⽯头都滚动起来,霎时变成⼀羔⽺。由⼴济和尚赶往潮州城来。东岸⼋仙跑去凤凰⼭,把⼭上⽯头变成猪,也赶向⼯地。
⼋仙⼈多,分批赶猪,别⼈都⾛了,只有铁拐李赶着最后⼀批猪下⼭,那知半路碰到⼀个孝妇在⼀⼝坟前啼哭,被这丧⽓⼀冲,即时符法失灵,那乌猪都倒下去变成⼀座⼩⼭,叫做“猪⼭”。
⼴济和尚⼀⼈赶⽺,顾此失彼,赶到潮州城⼀点,少了两只⽺,急忙跑回头寻。当他到了⽺⼜往回赶时,却遇上⼀个财主,那财主见⽺起了不良之⼼,便对⼴济和尚说:“这两只⽺是我家丢失的。”说完就把⼆只⽺拖⾛了,财主赶⽺经过⾃已的⽥⾥,⽺忽然不⾛了,财主在⽺⾝上抽了⼀鞭,两只⽺变成了两座⼭头,把财主和他的⼀百亩地都压在⼭下。这两座⼭⼈们叫它“乌洋⼭”。
⼋仙少了⼀猪,⼴济和尚⼜掉了⼆只⽺。⼤桥建到江⼼,便没有⽯头可把桥接起来,恶溪两岸照旧还是被⽔隔断。铁拐李急得直跺脚,结果把东岸桥墩踩低了⼀⾓,⼤家正不知如何是好,只见何仙姑把⼿中宝莲花抛下,花瓣在江⼼散开来,变成了⼗⼋条梭船,对岸⼴济和尚看了,急忙丢下⼿杖,⼿杖变成了⼀条长藤,把⼗⼋条梭船紧紧连成⼀条浮桥。
关于桥的故事桥建成了,⼈们把⼤桥叫做“湘⼦桥”。也叫做“⼴济桥”。
关于桥的中国民间故事5
"有病不请医⽣-⾃来瞧(桥)",这⼀地名歇后语常听⼈说,但⾃来桥这名字的来历,很少有⼈能说清楚。⼀个双休⽇,我回了⽼家明光,⾛访了⼀些⽼⼈,这才知道它颇有点神奇的来历。
⾃来桥位于明光市东南约40公⾥的⼭之中,和滁州市、来安县及江苏的盱眙县接壤,是历的⼭区古镇,清朝以前叫太平庵。传说中北宋杨家军的杨六郎、李开芳率太平军北伐途中在这⾥驻扎过,太平军
失败后洪秀全⼿下⼀个苗将军也在此安营扎寨占⼭为王。1940年春中国共产党成⽴嘉⼭县抗⽇民主政府,县政府就设在⾃来桥镇,⾸任县长汪道涵。⾃来桥虽是个⼭区⼩集镇,但它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的千年历史。
紧挨着⼩镇有⼀条不宽但也不算窄的清⽔河。枯⽔季节河⽔浅,两岸过往⾏⼈得脱鞋卷裤涉⽔⽽过;⾬季⽔深,过往⾏⼈及⽣意⼈要绕很远的道,⼗分不便。早些年河上也架过森桥,不顶⽤,发了场⼤⽔,洪⽔下来就给冲了。再架,第⼆年洪⽔⼀下来⼜给冲了。
北宋时,有⼀年秋天⼤将呼延庆要到王村(今⽩沙王)探望舅舅,见两岸百姓过往⼗分⿇烦,就在太平庵住下来,召集当地
有钱⼤户出钱、百姓出⼯要建⼀座⽯桥。当桥基建成后桥⾯却⽆合拢⽯,周围虽然⼭多,但⼤⽯头都是圆⿎楞墩的灰⿇⽯,或是不耐压的沙尘⽯,必须到较远的地⽅去开采。⽆论是到⽼嘉⼭、中嘉⼭、鲁⼭或是龙⼭,最近的也有40多⾥地,就是有合适的合拢⽯,当时当地也⽆运输能⼒。呼延庆⽆奈,最后还是⽤林桥⾯,学撑两年就被⼀场⼭洪给冲了。那以后⼀直留下两个⽯桥墩。
⼀⼋五三年夏,洪秀全部下两员猛将林凤祥、李开芳率太平军精锐部队⼆万余⼈从扬州出发,实施洪秀全的北伐计划,路经太平庵,⽆意中听⽼百姓说起当年呼延庆帮助建桥之事。林、李两将商议后,将部队驻扎下来,决⼼要把这桥修好。这天下午林、李⼆位将军带领军中⼏名⼲过⽡匠、⽊匠、⽯匠的⼈和
⼏名偏将前往桥墩处,后⼜派快马四处寻合拢⽯。第⼆天早上有⼈返回禀报,涧溪以东的龙⼭⽯质坚硬,块也⼤,是花岗⽯,只是⽆法运回。林、李⼆位将军正犯愁呢,军中⼀名偏将略通天⽂,他说近期有⼏场暴⾬,定会引起⼭洪暴发。到时借暴涨的⼭洪,⽤⼈顺溜拖来,可使⽯桥合拢。林、李⼆将采纳了那位偏将的建议,派⼈去上游开采巨⼤花岗⽯,另派⼈多准备粗长的⿇绳。可⼀连⼏天都是烈⽇当空,北伐任务也紧急,正不知如何是好时,突然第六天上午饭后乌云滚滚,电闪雷鸣,倾盆⼤⾬下个不停,机会来了。林、李⼆位将军按原计划⽴即派⼈冒⾬⾏动,命令全军⽯桥合拢后连夜开拔。
翌⽇,⾬过天晴,河⽔渐退,⼈们发现⼀块巨⼤的花岗⽯,横担在桥基上。消息迅速传遍全镇,围观者⽆不称奇,⼈们七嘴⼋⾆,有的说太平军为太平庵百姓做了件⼤好事,对太平军将⼠赞不绝⼝。镇上有个富户活龙活现地说,他⼀连在飞来庙烧了三天的⾹,感动了⽟帝,⽟帝派⼀神龟将花岗⽯驮来的,并说他亲眼见的,那神龟的头有笆⽃⼤。这可是太平庵的吉祥之兆。在他的⿎动下,很多⼈⼜来到飞来庙烧⾹磕头,感谢神灵。后来⼈们主动捐款在⽯桥的两边砌上⽯栏杆,桥的两头还⽴有⽯狮,从此⾃来桥远近闻名。后来⼈们就太平庵改叫"⾃来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