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古代文明的产生与发展
第1课 古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主要讲述了人类文明的起源和世界上几种重要的古代文明的特点。本课第一部分理论性较强,学生不便理解,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第二部分相对较简单,可以发挥学生主动性。同时在一部分应注意思考为什么文明之间具有差异。
【唯物史观】利用唯物史观讲解文明起源,理解文明起源问题,培养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
【时空观念】将各个古代文明定位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去认知,能够运用各种时间术语描述各个古代文明的发展;能够利用已有的历史年表、历史地图等方式对相关史事加以描述;能够认识事物发生的来龙去脉,理解空间和环境因素对认识历史与现实的重要性。
【史料实证】能够认识不同类型的史料所具有的不同价值;能够掌握获取史料的基本方法;能够在对史事与现实问题进行论述的过程中,尝试运用史料作为证据论证自己的观点。穷人教案
【历史解释】阅读“古代主要文明示意图”,分析地理环境对早期文明形成的影响,初步学习根据图例,观察地图,提取历史信息的方法。
【家国情怀】人类早期文明是在适应与改造自然环境中发展起来的,让学生初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重点:了解世界上几种古代文明的特点。
难点:理解文明起源和文明之间的差异。
通过查阅资料先行了解西亚与埃及的历史和相关内容。
西亚:
两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干旱少雨,但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提供了充足的水源,使农业始终是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在生产的过程中,开启了私有制的发展、阶级分化和国家的形成,成为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出现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和目前所知最早的史诗。为了测量土地、计算粮食产量和人工,发明了60进位制。河水经常泛滥,诞生了著名的洪水和方舟的传说。
为了解决该地区河水泛滥时易涝,其他时间易旱的问题,就需要修建许多水利灌溉设施。大规模集体协作劳动加强了各地居民间的联系,提高了生产组织化程度,从而进一步促进了国家的形成。
两河流域不像尼罗河流域那样封闭,为了争夺两河地区的肥沃土地,此地多有战争,王国更替频繁。这种频繁更替给当地人民带来了灾难,但也在客观上刺激了国家职能的健全和发展,同时导致了民族融合的发展,推动了两河地区文化上的繁荣。
埃及:
东北非的埃及同样干旱,但尼罗河的定期泛滥,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始终是埃及最主要的社会经济基础,根据尼罗河水涨落制订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相对封闭的环境使古埃及人可以安全地栖息,无须遭受蛮族入侵所带来的恐惧与苦难,促进古代埃及的人民的经济发展。
尼罗河作为快速交通的要道,连接埃及全境,有利于统一国家的形成,并形成法老的专制统治。
尼罗河的特产纸莎草成为古代埃及主要的书写材料和重要的出口物资。
尼罗河流域带来了经济和农业的发展,因此古代埃及建立起了辉煌的埃及文明.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第一课《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大家现在快速阅读教材并结合标题,之后告诉老师本课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述的是什么?
生: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人类文明的产生”,第二部分讲述的是“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设计意图:阅读教材,树立学生对于本课的整体框架。
(二)新课讲授
1.人类文明的产生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来学习第一部分“人类文明的产生”,在这一部分我们要解决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文明是怎样被创造出来的?
师: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前,也就是原始社会的时候,人类都是依靠采集狩猎获取食物。通过这样方式获取的食物是不稳定的,当时的人类可以说是“吃了上顿没下顿”。之后,人类在采集果实和狩猎的时候,逐渐掌握了植物的生长规律和其他动物的习性,最终人类开始有意识的播种和驯养动物,于是最初的农业和畜牧业诞生。人类掌握了农耕和畜牧,人了可以获取更多的食物。由采集狩猎到农耕畜牧,标志着人类的生产力提高。生产力就是人类人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也是劳动产出的能力。放在这里,我们可以将其简单的理解为人类获取食物的能力。
师: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又出现了手工业和商业。人类的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与原始社会不同,这时候的人类没有办法一口气消耗掉所有的事物和产品,因此就出现了剩余产品。面对这些剩余产品,人类开始思考一个问题“这些剩余产品改该由谁来管理?”。起初,这些剩余产品是由部落首领管理,但是后来部落首领就利用特权将剩余产品变成自己私有。因此,私有制就出现了。在私有制的基础上,部落里的人开始分化穷人和富人。之后富人就成为统治者,穷人变成被统治者。于是阶级出现。被统治者不甘于被统治,于是出现了反抗。统治者为了保住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就发明出政府军队文字这些便于自己统治的措施。
师:这是人类掌握了农耕畜牧后的一个变化。另一个变化就是人类开始定居,出现定居点,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一些定居点逐渐演变成早期城市。我们现在结合第一个变化。在一个较大的城市中出现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以及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统治的一系列措施。因此,这个城市我们就可以将其成为国家。此时,文明便诞生了。
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回顾刚才所讲的内容。出现这一系列变化的根源在哪?
生:农耕畜牧的出现。
师:没错,因为农耕畜牧的出现,所以引起了这一系列的变化,最终出现了文明。因此教材上本课的第一句话就是“农耕畜牧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文明的基本标志是什么?
生:阶级,国家和文字。
师:阶级的产生、国家的形成和文字的出现是文明诞生的基本标志。
文明的共同特征表明,这种新的社会类型已经完全不同于此前那种崇尚平均主义的部落社会。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到21世纪(上)》
师:通过刚才的讲述,我们可以看出文明社会与原始社会大不相同。原始社会是崇尚平均主义的平等社会,而文明社会里面有的是因生产力提高而带来阶级的不平等,以及为了维护不平等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设计意图:利用唯物史观解释文明的产生,提升学生唯物史观的素养。利用流程图,便于学生理解。
2.古代文明的多元特点
师:文明自诞生之日起就呈现出多元的特点。世界上古代文明主要有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腊文明和中华文明。因为之前学习过中国历史,了解了中华文明,所以今天就不再介绍中华文明。同学们,现在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师:现在我们通过图片了解这四个文明。
师:同学们现在阅读材料,观看地图,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文明之间存在如此大的差异?”
苏美尔人及其后继者的宗教信仰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尤其是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每年河水泛滥的影响。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不是河水泛滥的周期性,而是泛滥的时间和洪水量的不可预见性。北部地区的大雨加上了札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上的积雪消融,常常会引起特大洪水,它们不只是充满灌溉沟渠,还毁坏了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尼诺塔不是一位慈祥的神,而是一位恶毒的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