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
单元(或主题)名称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单元
1.单元(或主题)教学设计说明
本单元选编了中外作家各具特的三篇小说,这些小说都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刻画了普通人物在面临困境时所闪现的人性光辉。《桥》《穷人》是精读课文,《在柏林》为略读课文,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习作《笔尖流出的故事》,语文园地以及快乐读书吧。语文要素是“读小说,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
2.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1学习本单元22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小说的主要情节。
3紧扣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感受人物形象。
4留意环境描写,体会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教学重点
1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人物的心理活动。
3.单元(或主题)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内容
要点
课时
教学思路
关注情节,通过老支书的神态、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形象。
2
初步感知“小说”——初读课文,提出问题——把握故事情节,初步感受形象的程序引导学生感受人物形象
穷人
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2
自读课文,体悟“穷”。感受环境描写,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在柏林
关注情节和环境,了解小说表现战争主题的方法,感受小说结局构思的巧妙。
1
对比阅读,感受特点。
口语交际:请你支持我
能根据任务情境说服别人,在说服时讲清楚想法和理由。
1
议一议,提出话题;说一说,明确要求;试一试,完成任务;评一评,选“口才奖”
语文园地
读通读懂文言语段,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2
在回顾课文的基础上,领悟抓住关键词句,感受人物形象
指导背诵,理解古诗。
1课时教学设计(其他课时同)
课题
课型
新授课       /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其他□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刚刚病故的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赞美了桑娜和海夫在自身生活困难的情况下仍本能地向别人伸出援手的可贵品质。他们在生存境面前的善举、一个信念,让人动容,显出人性之美。
    课文共二十七个自然段,分为三个部分,第部分(第1、第2自然段)写了在一个暴风雨之夜,桑娜在焦急地等待出海打的丈夫归来: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写桑去探望邻居西蒙,却发现西蒙已死,便抱回两个孤儿:第三部分(第12-27自然段写了渔夫归来,得知西蒙死去,主动提出收养孤儿,夫妻俩的想法不谋而合。
2.学习者分析
(学生与本课时学习相关的学习经验、知识储备、学科能力水平、学生兴趣与需求分析,学生发展需求、发展路径分析,学习本课时可能碰到的困难)
六年级的学生已形成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能进行自主阅读,初步学会从文章中提取信息,并掌握了一定的构段方式。不过平时教学中多引导学生自主地对课文进行阅读理解,引导督促学生多阅读,多思考,关注情节、环境来感受人物形象。
3.学习目标确定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指向学科核心内容、学科思想方法、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进阶,描述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后应达成的目标和学生应能够做到的事情。可分条表述)
1. 会写“汹、涌”等14个字,会写“渔夫、汹涌澎湃”等18个词语。
2. 快速默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3. 能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4. 能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4.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环境描写来体会桑娜和渔夫的人物形象。
难点:根据提供的语境联系课文内容描写桑娜的心理活动。
5.学习评价设计
(从知识获得、能力提升、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思维发展、价值观念培育等方面设计过程性评价的内容、方式与工具等,通过评价持续促进课堂学习深入,突出诊断性、表现性、激励性。体现学科核心素养发展的进阶,课时的学习评价是单元学习过程性评价的细化,要适量、适度,评价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通过学生的行为表现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度)
6.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环节一:导入新课,了解作者。
教师活动1
1. 出示课题。
我们读了小说《桥》,初步领略了小说的魅力。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篇小说《穷人》。
2. 齐读课题。
3. 出示资料链接,了解作者。
出示: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是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学生活动1
1.齐读课题。
2.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活动意图说明:本文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距学生的认知经验比较远,借助资料,激发学生对作家的兴趣,了解时代背景。
环节二:检查预习,感知内容。
教师活动2
  1.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预习情况,学习生字新词。
1听写两组词语。
第一组:
      湿     
汹涌澎湃  寒风呼啸  波涛轰鸣
第二组:
沉思  抱怨    心惊肉跳   
探望  照顾    忐忑不安
出示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
对照自己批改,订正。
2) 指导朗读词语。
这两组词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组词语描写环境;
第二组词语描写人物。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要求:读出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3)根据课文内容选择词语填空。
海面上波涛(    ),天气非常(    ),桑娜在家里等得(    )。她认真(    )屋外的动静,又起身去(    )生病的邻居。
4)指导书写:汹涌澎湃
3. 概括课文大意。
1) 课文主要写了哪几个穷人? (板书:桑娜、渔夫、西蒙)
2)学生利用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渔夫和桑娜一家生活贫困艰难。邻居西蒙去世后,他们主动收养了西蒙家的两个孩子。)
3)小结:阅读小说时,抓住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就能很快把握小说的情节。
学生活动2
1.快速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默写两组词语。
3.对照ppt,自己批改、订正。
4.指名读词,体会两组词语的的特点。
5.读好两组词语,能读出环境的恶劣和人物内心的不安。
6.从两组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7.学习生字:汹涌澎湃。
8.齐答课文主要描写的穷人:桑娜、渔夫、西蒙。
9.指名学生用桑娜、渔夫、西蒙这三个人物概括课文大意。
活动意图说明:认识词语时将词语分成环境、人物两组,凸显出小说在环境、人物方面的描写。借助主要人物概括课文内容,使学生在概括中习得方法。
环节三:自读课文,体悟“穷”。
教的活动3
1.质疑激趣。
课文的题目是“穷人”,可文章当中没有一个“穷”字。你从哪里看出他们确实很“穷”?
1)提供方法。
老师提供两种表达观点的方式:
第一,默读课文,到能证明你的观点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谈谈自己的理解。
第二,朗读课文,抓住最能证明你观点的句段,展开想象,读好这些句段。
(2)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2.集体交流,教师梳理。
1)“屋内装饰”体现”穷”。(课件)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这一句中省略号的作用是什么?
A.表明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            B.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
C.表示语意的跳跃。                    D.表示说话结巴,欲言又止。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忙碌看出“穷”。
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糟糕,真糟糕!什么也没有打到,还把网给撕破了。倒霉,倒霉!天气可真厉害!我简直记不起几时有过这样的夜晚了,还谈得上什么打鱼!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
4)指导读句子。
学的活动3
1.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体悟“穷”。
2.小组交流自己的观点。
3.集体交流。(先读句子,再说自己的观点。)
4.指名回答省略号的作用。
活动意图说明
  教师提供学习方法,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去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意识,从整体上感受文章所提供的自然环境和屋里的环境,体会“穷”。
环节四:精读12、自然段,感受环境描写,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教的活动4
1.读第一、二自然段,感受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
1)默读12自然段,思考:渔夫和桑娜是个怎么样的人?在书上做批注。
2)交流。
A.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境(“补一张破帆”“屋外寒风呼啸”“海上正起着风暴”)
B.人物:勤劳能干的桑娜和她的丈夫
(“地扫得干干净净”“食具在隔板上闪闪发亮”屋内环境描写体现了桑娜的勤劳能干)
C. 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渔夫勤劳勇敢)
D. 不过,孩子们都还健康,没什么可抱怨的。
E. (桑娜的乐观与对生活的热爱。)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语气略沉,节奏紧凑;第二自然段桑娜内心活动语气自然,自言自语节奏要略急)
学的活动3
1.默读读12自然段,书上批注自己对桑娜、渔夫的人物形象的理解。
2.交流自己对桑娜、渔夫人物形象的理解。
3.练习朗读,读出人物的特点。
4.集体交流对西蒙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
5.指导朗读第7自然段。
活动意图说明:抓住环境与心理描写进行品读,初步感受桑娜夫妇的人物形象,同时也为后面感受桑娜和渔夫宁可自己受苦也要抚养孤儿的高尚品质作铺垫。
7.板书设计(板书完整呈现教与学活动的过程,最好能呈现建构知识结构与思维发展的路径与关键点。使用PPT应注意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的完整性)
                                                 
    穷人
人物:  桑娜    勤劳能干
渔夫    勤劳勇敢
西蒙   充满母爱
                          环境:自然环境    屋内环境  (穷)
                          情节:主动收养
8.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从课文中分别出描写人物对话和心理活动的句子,有感情地读一读。
2. 从这些描写中,你看出桑娜和渔夫是个怎样的人呢?在书上做批注。
                         
穷人教案
9.特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和实际撰写)
    《桥》塑造了一位党支部书记在山洪爆发时舍己为人、不徇私情的光辉形象。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引导学生感受山洪爆发时的凶猛、危急;通过课文中的插图,引导学生感悟老支书的忠于职守、大公无私。
10.教学反思与改进
《穷人》是部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渔夫和妻子桑娜在邻居西蒙死后,主动收养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一、抓住核心问题,实现长文短教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长文短教”,是阅读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如果像以往的教学那样,按课文顺序串讲串问,结果肯定耗时低效。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要抓住开放的思维空间、牵一问而动全篇的核心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
在反复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核心问题:“文中的哪些场景令你感动?你感动于什么?”以此问题放手让学生阅读批注,学生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汇报时自然把目光集中在桑娜和渔夫的表现上(即文中的重点段落),此时教师及时抓住学生生成的资源,引导学生品味文字,感受桑娜的善良,进而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尤其是在把课文中相关语段重组朗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将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品质,体会表达方法无痕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了阅读教学所提倡的得意、得情、得法。
二、注重读中领悟,学习表达方法
“读”是学生与文本间实现心灵对话与沟通的最有力桥梁,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应让学生充分的品读、感悟。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非常想构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阅读教学,使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空间里自由飞扬。因此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立足文本,注重以读为主,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带动学生,努力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内容,读中品味语言,读中领悟方法。要帮助学生在学习中不仅理解内容,而且悟到以上写法,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便是读。
文中桑娜的心理活动描写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这一环节时,我设计了这样几个层次:
1.在学生自学自悟的基础上,通过朗读引导他们体会桑娜当时的复杂心情,感受她的善良品质;
2.借助课件,从省略号句子的正确朗读中,体会省略号对表现桑娜复杂内心活动所起的作用;
3.结合上文对桑娜家庭环境与自然环境的描写,通过对相关句段的重组朗读,进一步感受人物的美好品质;
这样的教学过程,读的目的性很明确,符合学生结合人物心理活动描写,感悟人物品质的习惯与规律,遵循了在联系中读懂文本的语文学习方法。把感受人物品质与学习表达方法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既“读进去”又“读出来”,阅读教学取得了一定的实效性。
当然,由于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有限,教学中还有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我虽然有意识地进行了读的训练,但学生读得还不够充分、畅快,源自教师对读的指导方法还有待提高。此外,及时捕捉课堂生成资源,进行有目的的引导,教师语言还不够准确精炼。今后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从而真正实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的最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