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纪录片——
温  暖
 她爱美。
(张淑娟照片  字幕)
她无法奔跑。
(张淑娟一瘸一拐走路)
她一直在努力。
(车间,张淑娟)
她有一个梦想。
(同期声 张淑娟:办一个残疾人学校)
她的故事和温暖有关。
(张淑娟画面定格  字幕  出片名——温暖)
浦江,位于浙江省中部。南宋年间,居住于此的郑氏家族,以孝义治家,历十五世同居共食达三百六十余年,孝义家风名冠天下,人称“江南第一家”。
浦江,也藉此以“义”闻名。
公元一千九百六十六年,张淑娟就出生在这个注重仁义的江南小县。
在那个年代,对于浦江新岭脚村这户张姓人家而言,第四个孩子张淑娟的出生,并没有给他们带来多少欢乐。
儿时的一场大病,让家境贫寒的张淑娟由于缺医少药,发展成小儿麻痹症。从此,她成为残疾人中的一员。
尽管如此,生活的重担并没能让张淑娟能够受到额外的照顾。父亲为了让她早日挣到工分贴补家用,将她年龄虚报了四岁。
大队放牛娃的队伍里,从此多了一瘸一拐的瘦弱女孩。
年幼的张淑娟明白,她的人生,即便如何的艰难,都要依靠她自己行走。
在这样的行走中,张淑娟记住了所有曾经帮助过她的人,记得她人生道路中的每一份温暖。
(同期声,张淑娟讲述曾经帮助她的人)
(出片花)
今天的张淑娟,已经创办起了自己的企业——浙江浦江兴通工艺品有限公司。
她和她的企业,拥有了一大堆光环。
(画面:各种荣誉证书)
说起成功,张淑娟不愿谈及她个人的努力,她更愿意归功于所有帮助过的人。
(张淑娟同期声)
高中毕业的她,很多企业因为她的残疾拒绝了她工作的要求。是浦江县花边厂凭着她的考试成绩,优先录取了她,又破格把她转为正式职工。
1994年,花边厂破产,张淑娟下岗。当张淑娟开始自己创业,创办兴通公司的前身——家庭花边加工点时,她的创业资金中,甚至还有同样困难的妹们借给她的三百元。
她也感恩客户。
残疾的她在创业伊始,骑着自行车联系加工点,无数次连车带人摔倒在山区小道上。上海、杭州、苏州的写字楼里,那些集团、大公司惊讶于一瘸一拐、自带干粮的张淑娟,将订单信任地交到她手里。张淑娟觉得,所有的这些人、这些企业都是她的恩人,都让她感到温暖。
2013年,北京的孙国林教授,为张淑娟的创业精神所感动,谢绝了所有申请合作的企业和投资商,将自己列入“国家十一五技术支撑计划”、“国家十二五大力推广项目”的科研成果——“微胶囊相变材料”转让给她的企业。
从政协委员到人大代表、从自强明星到全国残运会的火炬手,从资助三百元的普通人到今天转让成果的张教授,张淑娟觉得,这个社会给予了她太多的温暖。
她要用温暖来回报温暖。
温暖的时光(出片花)
张淑娟二十年前创办的兴通公司,现在已经发展成一家年销售额上亿,产品销售遍及欧美、日韩和东南亚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企业。
在张淑娟的理想中,她不愿她的企业仅仅是一家生产利润的企业。
她的理想,是这家企业也能够和她的主导产品——每一床被子,每一件面料一样,能够给这个社会传递温暖。
张淑娟知道残疾人就业的困难,她的企业,让两百多位残疾人直接或间接实现了就业。
她在自己的企业建起了浙江省残疾人扶贫基地。
企业的一百五十多个联营加工点中,张淑娟优先让残疾人家庭加入。这些残疾人通过张淑娟安排的来料加工,摆脱了单纯的救助,走上了创业自强致富的道路。
今天,张淑娟又有了新的梦想。她准备通过融资和寻合作伙伴,把孙教授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智能恒温被”,让这个世界的“温暖”能够永恒,让企业能够更上一层楼,实现她更多未竟的理想。
(张淑娟同期声,介绍理想)
张淑娟,一位温暖的使者。
(全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