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感问题的提出可以帮助解决类似职业倦怠的问题。它可以帮助辅导员树立信心来面对工作。首先是工作量的问题,如果总是在超负荷地工作,长久以往,就会感到疲劳,进而产生厌倦的情绪。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同事和学生。他们需要时间重新振作。我们热爱辅导员工作,但不能因此而献出我们的全部生活。人们需要得到像样的报酬,但同时也希望在关注他们的环境中工作。
(一)生理幸福感。生理幸福感是首要的,如果辅导员没有及时关注自己的生理幸福感的话,就不可能以好的状态来对待他的学生,他只会简单地围绕这份工作而忙碌。学校应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学生工作队伍的体育锻炼活动,并给予比赛奖励,提供行政和经费的支持,培养这支队伍的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关注成员的健康和营养状况,并践行之。先要爱惜辅导员,才会有利于辅导员更好地向学生传递幸福。
(二)情绪幸福感。情绪幸福感是必须给予密切关注和培养的,宽松和谐、友爱团结、信任合作的工作氛围很有利于辅导员保持良好的情绪,愉悦地面对和处理一切学生问题和事务,并表现出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办事效率。相反,只会降低和限制辅导员的工作热情和能力的发挥。有些学生工作办公室有鲜花有笑语,
既简洁又高效,有工作区,也有接待区,办公设备齐全,服务态度一流,赢得师生的好评。可惜这样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不占多数,这些条件很多都是人为创造的,只不过,有些人营造了和谐,有些人却制造了紧张氛围。发展情绪幸福感,不仅为辅导员自身,也为学生们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
(三)心理和智力的幸福感。各辅导员的成就心理和继续教育培训的机会相关,也是涉及平衡与否的问题。当今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殊不知大学生的管理者——
—辅导员队伍中呈现的心理问题也日趋严重。试问:一名心理失衡的辅导员能带好学生吗?学校已经为辅导员考研开了绿灯,只不过拿到文凭后对以后的发展也没有很大的作用关联。心理咨询培训班也举办,但辅导员干预学生心理危机的能力并没有很明显的提高。但这些均是增强心理和智力的幸福感的办法,只要运作得更加完善些,失衡的人就会更少些,幸福感和归宿感自然就会强些。
(四)精神幸福感。精神幸福感可以说是辅导员们赖以生存和继续及坚持的原动力,甚至是最重要的幸福感。穷教书匠,可以没钱,但不能没有爱和感动,不能没有精神支柱,不能没有精神寄托。大部分老师受“人类灵魂工程师”这句话影响很深,可以没有物质财富,但不可以没有精神财富。就凭一帮学生异口同声的一句“谢谢您!”便可以热泪盈眶,并矢志为了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他们仅凭这些便可以得到幸福的感觉,并支撑着他们继续坚强地走下去,清贫一生只为教书育人。同样,学校如果在精神上给辅导员们一滴水的关怀,他们就定会以涌泉的奉献来回报。
辅导员如何到幸福感,需要做的工作很多,道路是曲折的,我们希望看到最好的结果,那就是看到辅导员们热爱工作,专注工作,心理平衡,身体健康,家庭幸福,科研开花,硕果累累。
参考文献:
[1]Elizabeth Holmes著.闫慧敏译.教师的幸福感[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7.
摘要:辅导员在高校思政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辅导员是我国高校中的特殊体和教师中的特定角,特殊的工作性质和多重角的冲突,使他们承受强大的心理压力,进而使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严重。本文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善的对策。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现状改善对策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进步,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和重视,各高校相继建立了引导和干预机制,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社会在关注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时候却忽略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难度大、任务繁多、突发性事件多,影响着高校辅导员心理的健康发展。此外,由于辅导员是我国高校中的特殊体和教师中的特定角,特殊的工作性质和特定的职业角,不仅使他们承受的心理压力比普通教师大,而且对他们心理素质的要求比一般教师高。因此,关注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仅是提高学生工作队伍的整体素质的需要,而且对于全面开创高校学生工作的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
(一)事务繁多和任务繁重
高校辅导员每天面对的是大量繁琐的事务性工作,所谓的“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两眼一睁,忙到熄灯,两眼一闭,提高警惕”就是辅导员工作的真实写照。高校各部门各项工作落实到学生层面,执行者都是辅导员,学生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事情都落到了辅导员的身上。有时,高校各部门的规定或者管理不科学和合理,辅导员不但要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还要及时执行,因此,所面临的任务极其艰巨,进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
(二)教育效果的周期性长和工作量大
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需要投入很多精力和时间,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做好每一项琐碎的工作,但是辅导员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和时间,其工作的业绩都很难在短时间内形成明显的成果,这样辅导员难以产生成就感。
(三)职责不明确
各高校均明确了政治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其主要任务是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然而在现实中辅导员的主要精力和时间却花在了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管理;第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三,
学生党团组织建设。在工作中政治辅导员实际上还承担了大量的具体事务性工作。如:出早操,检查宿舍卫生、课堂纪律和考勤,评定各级各类先进,奖、贷学金(有的高校甚至评定奖学金或学生毕业的学分或绩点都要辅导员来算),安排学生勤工助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科技和文体活动。此外,还要反馈教师授课效果,做好专业分流、实习安排,从事部分教务工作,追缴学费,安排学生宿舍,反映伙食质量,等等。有的领导认为:“凡是与学生有关的事,就是辅导员的事。”职责不明,评估考核也就无从谈起。
如此繁杂的事务,使辅导员没有更多的时间从事深入细致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没有时间去加强自身的理论
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1南京邮电大学理学院;2南京邮电大学通信与信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3)
高志华1郭彦铮2
204
诱发工作心理疲劳和厌烦。
(四)突发性事件多
当前,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已经成为各个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保平安、创和谐、促稳定”的理念不断加强,学校各级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而其中辅导员是直接责任人。为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和学生人身安全,辅导员基本上是“5+2”、“白+黑”24小时待命,随时应对学校可能出现的突发性事件。而且目前很多高校采取了“出了问题,一票否决”的制度,辅导员一旦处理事情不当,轻则挨批写检讨,重则考核不合格扣奖金甚至可能被解聘丢掉饭碗。辅导员长时间处于这种精神高度紧张的“应激”状态中,工作压力得不到及时舒缓,势必导致身心的疲惫、心理疾病的产生。
(五)多重角的冲突
高校辅导员与其他系列教师相比角需求是多方面的,一个辅导员往往扮演着教育者、管理者、服务者、“学生保姆”、知心朋友、师兄师等多种角。辅导员在将不同的角加以融合和组织时,常常会碰到两个角同时为他提出相反的两种要求。如辅导员既要树立角权威,又要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既要履行管理的职责,又要如同学生的保姆;既要树立辅导员的领导地位,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于是辅导员为了成功扮演多重角,就不得不在面对学生时压抑自己的情绪,不同角需要之间的取舍必然引起心理冲突,导致焦虑的产生。
(六)职业认同感和个人成就感低
辅导员的工作岗位既无教学人员的中心地位,又无行政人员的政治前途,加上很多高校缺乏相应的保障机制,既没有科学的考核制度,又没有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使得辅导员的业绩得不到肯定,收入得不到保障,职务得不到晋升,付出得不到应有的回报;很多辅导员还面临着结婚购房、赡养父母等诸多现实问题,这些使得部分辅导员对自我的出路产生了后顾之忧,最终丧失了对职业的热爱和应有的敬业精神。
二、改善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高校辅导员的种种心理健康问题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作应激(压力)需要组织和个人共同解决,否则,个人成功应对应激的策略只是帮助雇员从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中求生存所用的临时补救方法。面对如火如荼的社会和高校改革及由此催生的种种问题,首先社会和学校应该创设良好的外部支持系统,其次辅导员自身要注意加强自我调适,以更好地保障身心健康发展,进一步促进高校的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一)自身
1.充实有关心理健康知识。这是自我心理健康管理的基础,如形成合理的压力应对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寻求心理援助等。
2.培养良好的性格,提高心理素质。主要指个人应付、承受及调节各种心理压力的能力,如情绪是否稳定,情绪反应是否适度,意志是否顽强、果断,人际关系是否和谐。
3.改变不良行为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这是免除一些疾病的根本方法,如生活规律、经常运动、不吸烟、少饮酒、戒毒、戒赌,胸怀坦荡,工作生活松弛有度等。
4.创造良好的小环境。主要指家庭的物质、心理环境,如生活、学习、休息和娱乐条件,家庭成员间和睦相处、关心照料等,这对保持良好的心理环境有着积极的作用。
5.建立个人心理健康档案,制订心理健康计划(目标、措施),并做好定期自查。
长期以来,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定位一直是学生工作中有争议的问题。迄今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如辅导员应做什么不少人还不清楚。没有一个清楚的定位,没有明确的职责范围,严重地影响了辅导员职能的发挥,也使很多辅导员觉得很迷茫,使辅导员队伍处于一种不稳定的状态。在高等教育的发展对于管理者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工作面临严重考验的今天,要明确辅导员的岗位职责和科学定位,改变辅导员重管理和服务,轻引导和教育思想的状况。
理顺辅导员和教务管理人员、办公室人员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关系,明确辅导员与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进行科学的定位,把辅导员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更好地发挥其思想教育的职能,确保辅导员队伍的稳定。
教师幸福感
2.建立辅导员心理保障机制。
当前,由于辅导员一般都比较年轻(大学毕业1—4年的居多),心理承受力也不是特别强,心理健康水平偏低,辅导员虽然感到自己有心理问题,但是也不知去哪里求助,所以,高校及有关部门应建立辅导员心理健康保障机制。
3.加强辅导员队伍的素质建设。
随着知识经济的日新月异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的加快,学科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化趋势日益显著,竞争日益激烈,对高校辅导员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辅导员要加强自身的素质建设,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自信心,提高整体素质,克服知识经济时代所面临的各种心理疾患。
4.优化各项辅导员管理机制,优化辅导员的成长和工作环境。
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系统可以充分提高辅导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工作机制上,高校既要保证辅导员工作重心不转移,又要允许辅导员把鲜活的思路带到工作中。在奖惩激励制度上,高校要改变“无事就是功,有事功全无”的观念,而是以科学、客观的态度对待学生问题,在人事机制上,要根据辅导员自身情况和综合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流动机制和发展规划,允许换岗流动,给辅导员提供各种施展才
华和体验成功的机会,并根据辅导员的工作实绩、思想素质和个人专长,培养一批专业化水平高的辅导员队伍。要激活用人机制,优先提拔优秀辅导员走上领导岗位,使辅导员看到工作有出路。在后勤保障机制上,建立人员经费、设施等落实投入机制;要同培养教学科研骨干一样,把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培养规划和年度培养计划之中;要创造条件鼓励年轻的思想政治工作干部在职攻读博士学位(因为现在各高校现招的辅导员基本都是硕士)或进修有关课程,给予一定的经费资助。只有出路解决好了,才能从根本上稳定这支队伍,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优化辅导员的成长和工作环境,为高校的稳定发展作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延民.关于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及心理维护的思考[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06.
[2]陈翔.高校思政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探析及对策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综合版),2006.
[3]罗伏生,沈丹.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自我修复策略[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
[4]尚靖君.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与对策[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5]倪亚红.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现状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