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打小报告什么办
学生爱打小报告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也是学生心理异常的外部表现。打小报告的原因有求助、嫉妒、报复和引人注意四种;常见内容有:张三不扫地,李四骂人,某某爬围墙,某某踩草坪等。
现将以前我采取的应对措施及弊端分析如下:
一是置之不理,只简单地应对学生:“嗯,我知道了。”或是否定报告事件的价值:“这点小事也来报告?” 学生会觉得自己的行为在老师看来是多么愚蠢,从而会自己产生否定性的评价,以后发现问题他们会视而不见,当别人触及到自己时,他们以自己的方式自行解决问题,如被人打了,就私下叫人帮解决等。
二是,马上把造势者揪来训斥;老师的批评超过学生承受的度,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负担,甚至出现厌学、逃学或产生心理疾病。
三是培养班级间谍,表扬打小报告者,鼓励他继续发扬,因为这是老师了解学生动向的极佳渠道。培养班级间谍会引起班里其他同学的反感,同学之间会相互猜疑,不利于班集体的团结。
四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指出错误,分析其具体原因,耐心细致的对其进行思想教育。开始,效果还不错,后来学生听多了也非常烦,大部分是听不进脑的。
以前每天我都疲于应付发生的似曾相似的“报告”事件,自己亲力亲为式的教育获得一定的效果,但效果不明显。话说药吃多了,会失去药效,教育学生也是类似,有些学生听多了,耳朵和心也起老茧了。既浪费时间,又浪费精力,工作效率积极低下。
穷则通,通则变,变则久。调查了解到学生已有了一定的生活、学习经验,有一定的是非价值观念和一定程度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发现与其通过各种形式的口头教训,不如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认识错误,得到教训,学生也有属于自己的思维世界,作为教育者的我能做的就是关心、鼓励及引导,在他们需要帮助时及时给予援助。我决定把“球”反踢给学生,让他们自行处理,最后再向我汇报处理过程及结果。
我以《当我看见……时,怎么办?》为主题召开班会,首先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根据要求练习说话:当你看见……时,你心里想些什么?你会对他说什么?(可以加上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接着学生自由上讲台说,再让学生在小组内情景表演,最后全班汇演。
在班会结束时,我先极力表扬平时爱打小报告的学生:他们善于观察周围的人事,并及时地向老师汇报,这说明他们非常关心同学,关系班集体等,再提出自己的希望:希望同学们下次到老师办公室汇报的时候,像刚才你表演的那样,不仅把看到的说明白,老师更想听听你们是什么想,什么说,什么做。
班会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以下就是班会课后的第一个个例:
蓝湘雅:“报告!”
打报告
老  师:“请进!”
蓝湘雅:“老师,刚才我在学校花园里玩的时候看见兰铭海摘花。”(蓝湘雅和兰明海同时进办公室——两人对口保证内容的真实性,更容易抓住事物的本质)
老  师:“嗯!当时你是什么想的?”
蓝湘雅:“我觉得花是给我们看的,是美化校园用的,不应该摘。”
老  师:“嗯,我很想知道接下来你是什么做的。”
蓝湘雅:“我看见后,就跑过去对他说,校园里的花是供我们欣赏的,它能美化我们的校园,是不能乱摘的。”
老  师:“你说的对,做得很好。兰铭海听你的劝告吗?”
兰明海:老师,我知道错了。
老  师:“湘雅,你做得好极了。不仅自己做到了爱护环境,而且还教育其他同学要爱护环境,值得大家学习。兰明海,你也不错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决心改掉,知错就改,真是好样的。”
说完他俩高高兴兴地跑出办公室了。
上课前,我充分表扬了蓝湘雅和兰明海,并向他们表明我对他们的信任。渐渐的他们再来向我汇报的时候已经不用我提示,他们可以一口气就把整件事说完整,说明白。而且来向我汇报的情况越来越少,有时候一个月才有一两次。打小报告变成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途径,学生们的观察能力更强了,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也提高了,他们变得更自信、更宽容、更大方,同学间的感情更深更浓了,班集体的凝聚力也增强了。我显得更清闲
了。
纵观其教育过程,一开始自己总认为学生年龄小,阅历浅,认识水平差,把学生置于被动的位置,不厌其烦地把大道理灌输到他们的脑子里,短期教育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后来明白是自己低估了学生,误导了学生对自我认识偏低,其实每个学生身上都隐藏着很大的潜能,那潜能像只沉睡中的狮子一样,正待着我们去唤醒,一旦被唤醒,他们将发挥出巨大的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