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社戏》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 月夜行船 →
                           
点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参考答案平桥概况→伙伴游玩→无船出行→月夜行船→赵庄看戏→停船吃豆→深夜返回→再谈吃豆
以上答案不是唯一的,还可以有其他的层次划分和短语表述。
二、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点拨:注意体会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效果
参考答案
全文有几处出现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语段,如课文开篇一段,讲述了“我”的外祖母的家乡平桥村的情况,用的都是描述语句,大概说了几件事:一是“我们鲁镇的习惯”,二是“我”随母亲来平桥村的缘由,三是平桥村的地理概貌、村民状况。层次非常清楚,语言非常简略。“但在我是乐土: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是充满感情的议论语句,尤其是“乐土”二字分外醒目,表达了“我”对平桥村的热爱和怀念,以及对自己在城里读书生活的厌倦。
又如课文最后两段,讲述了“我”再次吃豆的经历和感受。六一公公不仅不指责孩子们偷豆,反而给“我”家送来新豆,并且夸奖“我”有见识,说明他这个人除了心地善良外,还有一些可爱的虚荣心,想博得他人的夸赞。最后一段关于吃豆的议论,是全文的总结性议论,表达了“我”的内心想法:“我”觉得那夜的豆好吃,觉得那夜的戏好看,是因为有那种特殊的经历,让“我”感到愉快。这一议论句起着点明主旨的作用。
三、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点拨:学会揣摩作品中人物的深层情感
  参考答案“我”最难忘的是平桥村的环境和乡民。一方面,平桥村有美丽的风光、自由的空气,还有朴实、率真的老人和孩子,人与人之间有着亲密和谐的关系。“我”还目睹了他们的劳动本领、办事能力。这一切都是“我”童年时在城镇未曾见到过的,在后来的人生旅途中也很少再见到。由于这种心理的、情感的因素,让“我”觉得那晚的戏是“好戏”,那晚吃的豆是“好豆”。另一方面,时间已经久远,早年在平桥村短暂的生活片段,留下的不仅是一些记忆,更是一种情感。时间越久,这种记忆中的影像越珍贵,所以作者赞之以“好豆”“好戏”。说“好戏”还有一个原因,是原著《社戏》开头讲述“我”在大都市看戏,感觉非常不好,于是怀念早年在外祖母家的“社戏”。乡村社戏或许俗些,但是“我”感觉很好。
四、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孩子在浪花里蹿……
  点拨:结合语境品味课文语句,理解作品的儿童叙述视角。
参考答案
1.“我”非常想去看社戏,但又不能去,于是想象社戏表演的情景,以及看戏人买豆浆喝的情景,表现了一个孩子的沮丧、失落的情绪。
2.“我”可以出门看社戏了,心情自然变好了。“忽而”表明孩子的心情易于突变,“轻松”“舒展”与前面看戏不成的沮丧心情形成鲜明对比。“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是夸张手法,非常形象地表明“我”的心情无限之好。
3.这是一个儿童眼中的景物描写,非常富有诗意。“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是儿童才有的想象;“但我却还以为船慢”表明“我”非常急于到赵庄看社戏,这也是儿童心理的表现。
4.儿童对看戏很有兴趣,但在夜间容易犯困,所以台上戏子的形象变得模糊,这里真切地描写出了儿童看戏的精神状态,富有奇趣。
5.这是半想象、半纪实的描写,大白鱼驮着一孩子在浪花里蹿,是童话里才有的情景,这样的比喻反映出“我”当时愉悦的心情,也表现了孩子极富浪漫彩的想象力。
五、《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参考答案原文开头部分的内容要点:一是“我”当时在北京,对看戏本无兴趣;二是在北京第一次看戏,因为人太多,声音嘈杂,且无合适座位,便“不由的毛骨悚然的走出了”;三是在北京第二次因为募捐,看谭叫天的戏,可是到了很晚谭叫天还不出场,只好失望地离去;四是反思中国的戏剧,“大敲,大叫,大跳,使看客头昏脑眩”,不适合剧场观看,只适合在野外观看,远观反而有风致。在北京看戏的失败经历,使“我”怀念小时候在外祖母家乡
所看的“社戏”。虽然过去几十年,但是当时的难忘经历如在眼前。如此对比地写来,眼前的戏不适合看,过去的戏永生难忘,一贬一褒尽在文中。以眼前的戏为写作的由头,反衬早年“社戏”的好看;其实未必真好看,主要是当时当地的民风民俗让“我”神往,“我”在心里的一角永远保持着对家乡的爱、对乡民的爱、对乡村文化的爱。
第2课《回延安》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一、诗人阔别延安十年当他重新“扑”进“母亲延安”的怀抱时那激动喜悦的心情是一般人难以体会的朗读这首诗概括每部分的主要内容说说诗人是按照怎样的线索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点拨: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诗人的抒情线索
  参考答案:每部分的主要内容参见“课文详解”部分。抒情线索是“重逢—回忆—赞美—展望”
二、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试着出相关诗句,细心揣摩其中蕴含的诗人的情感
  点拨4年级下册语文书:揣摩诗人的情感理解诗人的抒情方式
参考答案:直接抒情:“革命的道路千万里天南海北想着你……”延安熔炉锻造了“我”我”与延安永远有割舍不掉的感情。此句表达了“我”对延安母亲的感激之情。“身长翅膀吧脚生云再回延安看母亲!”直接抒发了离开延安时的留恋不舍
动作描写:“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 “抓”“贴”等动作,将重回延安的兴奋心情表露无遗。“满心话登时说不出来,一头扑在亲人怀……”心中有千言万语,却“登时说不出来”,表现出诗人见到亲人们时无以言表的激动,“扑”这一动作正是这种心情的外在表现。
语言描写:“‘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保卫延安你们费了心,白头发添了几根根’”表现了以老爷爷为代表的革命众与诗人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
场景描写:“一条条街道宽又平,一座座楼房披彩虹”描写延安在新时期的新面貌,表达了对延安建设成就的赞美。
三、这首诗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试根据下面的提示深入体会,完成练习
1.全诗采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两行一节,节内押韵形式活泼节奏自由试选两三个诗节做简要分析。
2.诗中使用了不少具有地方特的词语描摹了当地的生活细节和场景。试出几处感受陕北的地域风俗。
参考答案
1.本诗两行一节,节内押同一韵,“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中最末字“笑”和“招”押“ɑo”韵,“白羊肚手巾红腰带,亲人们迎过延河来”中最末字“带”和“来”押“ɑi”韵,这样节内押韵,不同节用不同韵使得读起来整齐中又有变化。
2.语言上具有陕北民歌“信天游”的特点使用了许多具有地方彩的词语,如“几回回”“树根根”“羊羔羔”“眼眶眶”“白生生”等都是“天游”式的言语,具有浓郁的地方特
四、品味下列诗句,说说修辞手法的使用所产生的表达效果。
1.千声万声呼唤你——母亲延安就在这里
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3.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