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1、诗中描绘了鸟尽云去,只有敬亭山与作者相伴的情景,整首诗表现的是作者在政治上遭受打击后,心情郁闷,到敬亭山寻求慰藉的孤单寂寞的心情。
译文:仰望天空,只见几只鸟儿向远处飞去,直到看不见影子;一片白云也慢悠悠地越飘越远,四周一片寂静。我静静地凝视着山,觉得山也在看着我,好像在互相交流,彼此总是看不够。此时此刻,我的心里似乎只有那座敬亭山了。
2、课内理解:
(1)通过对敬亭山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因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的感情
(2)“尽”“闲”两个字,展现了一个孤独的情境。第一、二句中动中有静。
(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运用了拟人的写法写出了诗人与敬亭山的相知之情,突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1、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湖秋月图。全诗纯然写景,既有描写的细致,又有比喻的生动,读来饶有趣味。
译文: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平静潭水无风,如一面没有经过打磨的迷蒙的铜镜,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从远处看,就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2、课内理解
(1)“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把洞庭湖无风的潭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铜镜”,“镜未磨”表现了洞庭湖的平静和朦胧。
(2)“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把洞庭湖水比作“银白的盘子”,把洞庭湖中的君山比作一只小小的“青螺”
《忆江南》  【唐】白居易
1、“忆江南”是词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作者白居易曾任杭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写了三首回忆杭州的词,这是其中一首。
译文: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我对江南的风景是多么的熟悉。春回大地,百花盛开,太阳从江面升起时江边的鲜花无比火红,像燃烧的火焰;江水在江花的映衬下更加碧绿,像湛蓝的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呢? 
2、课内理解
(1)“江南好”一句抒发了作者对江南的赞美之情。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江南风景的优美
(3)“能不忆江南?”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表达了词人对江南深深的热爱、赞美和怀念之情。
古诗名句总汇 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②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③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第二课《桂林山水》
1、这篇课文抓住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以优美、简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桂林风景的喜爱之情。本文从“桂林山水甲天下”讲起,既概括说明桂林山水在祖国名胜中地位,又交代了作者观赏桂林山水的缘由。
2、课内理解
(1)“桂林山水甲天下”为全文的总起句。下文就围绕这句话从‘山’‘水’两方面来写。
(2)课文写了桂林水的特点:静、清、绿用一个“却”字转折,衬托出桂林水的迷人山的特点:奇、秀、险衬托桂林山的别具一格
(3)“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结尾,在文中起到了概括全文和首尾呼应的作用。
(4)作者在描写桂林山水的特点时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手法。
第三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1、本文作者叶圣陶,著名教育家、文学家、出版家,中国现代童话创作的拓荒者。作品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等。
2、这是一篇游记,写的是浏览浙江金华双龙洞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外洞的景象;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
游览路线是:沿途——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顺序,二是以水(溪流)为线索。双龙洞的特点:洞口很宽,外洞宽敞,孔隙窄小,内洞漆黑而且大。
3、课内理解
(1)课文第一段开门见山,直接写游览的时间和地点。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时而……时而……”写出了溪流的蜿蜒曲折。“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写出了溪流的变
化多端
(3)“怎样小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这是一个设问句,说明船小,从而突出“孔隙”窄小的特点
(4)“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稍微、一点儿、要是……准会”说明必须一动不动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用来说明孔隙的窄小
(5)第六自然段主要介绍内洞中的双龙石钟乳石笋
    石钟乳和石笋的观赏价值表现在:形状变化多端颜各异
(6)“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各异,即使不比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即使”就是“退一步讲”,说明这些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已经很吸引人,不需要再比较。
第四课《七月的天山
1、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边陲天山风景的喜爱之情。
2、课文是总分总的结构。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3、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重点从水、树、花三个方面展示了天山的景物。
4、“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的花。”
这句是比喻句,把雪峰比作白缎子,把云彩的影子比作银灰的花朵
第五课《中彩那天》
1、《中彩那天》主要记叙了“我”的父亲经受了道德考验,把不属于自己的一辆奔驰汽车还给了不知道自己已经中彩的库伯先生。父亲面临的道德难题是(中彩的是库伯的,是否把
车还给库伯),父亲的决定是(把车还给库伯)。反映出父亲诚实正直、讲信用的品质
2、课内理解
(1)“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这句话蕴涵的哲理: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珍贵。
我的体会:一个人只要诚实,讲信用,便可以得到他人的信任,在社会上便有了施展才能的空间,便会凭着诚实,讲信用获得发展。所以诚实,不贪图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这比物质财富更加珍贵。
(2)“一个人只要活得诚实,有信用,就等于有了一大笔财富。”为下文的故事埋下伏笔,又照应了文章的结尾,使文章首尾呼应。
(3)“K字用橡皮擦过,留有淡淡的痕迹”,父亲用橡皮擦掉K字时会想些什么?
答:面对如此之前的奔驰汽车,父亲确实想把它留下来,因为“我们家六口人全靠父亲一人工作维持生计,生活很拮据”,而且“他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汽车”。从这“淡淡”的K字上,可以看出父亲是经过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的。
(4)为什么父亲选择了还车?
答:虽然别人不知道这件事,父亲有将车占为己有的好机会,但是“诚实、有信用”的做人原则又不允许父亲把车留下来,所以父亲选择了还车。
(5)“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为什么这样说?
父亲打电话的通知库伯领走中奖的车子,但得到的是人情和道义,是更多真正的朋友,是心灵的宁静和快乐。诚实守信是一笔很大的精神财富,是金钱所买不来的。
第六课《万年牢》
1、《万年牢》通过写父亲做糖葫芦这件事,表现父亲真诚为人做事的故事。赞扬了父亲做事认真实在,一丝不苟的品质也说明了: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2、本文三次写万年牢,第一次,这叫万年牢:指的是(糖葫芦工艺高、质量好)。第二个,(做生意讲究实在)是万年牢:产品好会受到顾客的信赖,赢得众多的回头客,生意会越来越兴旺。第三,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指做人
的道德准则上来,一个具有诚实、可靠品质的人也是万年牢。有层层递进的关系。万年牢的产品质量赢得了生意的万年牢,万年牢的生意靠的是诚实,守信是“万年牢”的人品。
3、从《万年牢》受到的启发和教育:无论做事还是做人,都要认真实在,脚踏实地。
第七课《尊严》
1、这篇课文写的是美国石油大王哈默年轻时的一个故事。在一个寒冷的冬天,在逃难的路上,他饥寒难忍,但是他拒绝了送到面前的食物,理由是他不能白吃人家的东西,只能在帮忙干完活以后,他才吃这份食物。后来,他留在杰克逊家里干活,成为庄园里的一把好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没有财富,但必须要有做人的尊严,要自爱、自强、自尊,这是一个人最大的财富;只要有了做人的尊严,就有可能拥有财富乃至一切。
2、课内理解
(1)课文题目为什么叫尊严?从年轻人和杰克逊大叔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
以“尊严”为题,含义深刻。一方面概况了哈默的品格,说明人是要有“尊严”的,要自爱、自尊;另一方面也反应了杰克逊大叔尊重他人、看重人品的长者风范。
(2)“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
4年级下册语文书“现在什么都没有”,说明哈默目前是个难民,是个一无所有的人。“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笔金钱的人,而是拥有尊贵人格的人。这里的人格就是指以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的行为。
(3)《尊严》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和语言描写展现了哈默(用自己的劳动去换取报酬,自尊、自爱、自强)的性格特点。
(4) 这个年轻人有什么“不例外”?又有什么是“例外”的?说明什么?
答:“不例外”是指他也一样饿,一样疲惫。“例外”是指他没有拿到食物就吃,而是主动请求以劳动获取食物。 说明年轻人认为必须付出劳动,他是一个自强的人。
(5)“别看他现在什么都没有,可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因为他有尊严!”为什么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答:这里的“富翁”并不是指拥有大笔财产的人,而是指拥有高贵人格的人。年轻人有尊严、有骨气,目前贫穷是暂时的,他一定会创造出财富,所以说他“百分之百是个富翁”。
第八课《将心比心》
1、《将心比心》:本文记叙了日常生活中的两件小事,一个是听奶奶讲述一位阿姨在商店门前主动为她推开沉重的大门,先人后已,心里感到很温暖;另一件“我”陪妈妈去医院输液,妈妈宽容和鼓励对待小护士的三次扎错针一事,揭示了令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鼓励是一盏明灯,将引你走向成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要将心比心,互相理解、宽容和关爱,这样社会才能充满爱。
2、知道“将心比心”的含义:拿自己的心去比照别人的心,形容做事应该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
第九课《自然之道》
1、《自然之道》是一篇以科学常识为主的叙事文章。它以事情发展为顺序,讲述了我和同伴去旅游时看到一只幼龟被嘲鸫啄食。他们不顾向导的劝阻,让向导把幼龟放入大海,结果指使更多的海龟成为食肉鸟的口中之食。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愿望截然相反的结果。违背自然规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