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
《兰亭序》的艺术特征
《兰亭序》是被后世尊之为书圣的晋代王羲之的代表作,是王氏参加一次修禊雅会为 与会者所咏诗歌结集时写的序言手稿。这个手稿不仅有着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有着深刻  的历史意义,可以说集行书艺术之大成,对我国行书艺术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该稿自被唐太宗发现并倡导之后,历代书法大师无不从中吮吸乳汁营养自己,故历来对之评价甚高,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
 其艺术特我认为大志可分为以下9点:
 1.笔道精致,一丝不苟。点画是书法的基石,尤以行草运笔较快,易于浮滑,故起止运行,提按转换,须笔笔到位。虽细若游丝,绝不拖泥带水,含糊过去,而是一丝不苟,力到锋杪。《兰亭》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范例。细察全帖,所有点画,莫不如此。《兰亭》之所以千古立于不败之地,这是一个重要因素。
 2.藏露正侧,诸法俱备。点画形态,决定于笔法。笔法一般分为正、侧、藏、露,正则圆实,
侧则多姿,露则轨迹清楚·,秀俊灵动,藏则呼应内藏,含蓄浑穆,故方笔(小方笔)用露、侧,圆笔用正、藏。《兰亭》可谓诸法俱备,且往往融合于一字或一画之中。可以说使藏露融于起笔之中,是《兰亭》的一大特,从而收到方中见圆、露中有藏的特殊艺术效果,为后世开辟了诸多笔法融合无间的道路。
 3.点画形态,竭尽变化。千篇一律不是艺术,艺术贵在干变万化。由于《兰亭》笔法变化多端,故而点画形态也就必然丰富多彩,这也是该帖一大特。虽初学难于把握,但习之即久,一旦悟其奥秘。那就享受不尽了。同时还有出锋与不出锋的,实在是变化无穷,异彩纷呈帖中撇画除按字形规定的平、斜、竖、长、短外,在形态上却被写成多种多样的捺笔除以点代外,也有的至捺脚处顿笔放锋尖出,少数捺脚露锋尖出,多数捺脚则是回锋圆收,所谓回锋捺就是指这种捺脚。
 4.阴阳互补,刚柔相济。从总体说,美分为两大类,即壮美和优美,也就是古典美论中的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书法亦如此。羲之《记白云先生书诀》亦云“阳气明则华壁立,阴气太则风神生”。书法既要有“华壁”阳刚之气,也要具"风神”阴柔之美。故刘熙载说:“书,阴阳刚柔不可偏陂”,无刚则浮弱而不雄强,无柔则不灵动而乏生机。刚柔虽是一对矛盾,然绝非对
立而不可调和,历来大家无不力求使之融为一体,所谓刚中有柔,柔中见刚,就是指此而言的,对此,《兰亭》也是很好的典范。阴阳刚柔,内含深广,可包括书法一切方面,其狭义主要是指笔形的方圆和笔势的弧挺。
 5.俯仰揖让,顾盼有情。要想行书写得生动活泼,饶有情趣,除欹正变化外,还须注意结体的俯仰揖让,并使之顾盼生情,历来大家莫不如此。然情生于象(意象),无象何能有情,故蔡邕说:“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得谓之书矣。”王羲之也说过:“凡作一字……或如虫食木叶,或如水中蝌斗,或如壮士佩剑,或似妇女纤丽.” 
6.疏密相附,匠心独运。疏密为书法审美一大原则,既体现于章法上,亦见之于结字中,于行草尤为重要。所谓虚实黑白,是由疏密来的,琉为虚为白,密为实为黑,一切艺术都离不开这一原则。
7.万字不同,各尽其妙。不同的字写成不同的形态则易,相同的字写成不同的形态则难了.千古以来,怕是为王羲之为能,故后世誉之为“万字不同”,确非盲过其实.大凡言及《
兰亭,者,莫不盛赞其二十个“之’字的不同写法.今细观之,确是形态各异,或长或方或扁,或楷或行或草,或用中锋,或用侧锋,或兼有之。点则有侧卧之分,撩则有方圆之别,且有出锋回锋的不同.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8.行路摆动,诗意盎然。曲则有致,直则无味,所谓曲径通幽是也.故文贵曲忌直,古人有言:“文似看山不喜平”只有情节曲折,波浪迭起,方能引人入胜,画家之所以认为曲线最美,九曲桥之所以胜玉带桥,其理皆在于此。行路摆动,不仅使人感受音乐的旋律,同时也增添了诗意.古人所谓行草行气要活,就是指此而言的。行路的摆动,确实能使观赏者产生一种自然、活泼和轻松的美感,《兰亭》于此可谓是创始者了。
 9.节奏鲜明,犹如乐章。如果你具有一定的音乐欣赏水平,那么当你在观赏《兰亭》时,仿佛聆听一首美妙的交响曲,这不是夸张,事实如此
人们不是常说书法是无声之乐吗,其实书法不仅与音乐,而且与诗画、舞蹈、雕塑、建筑,也都是相通的。不过音乐与书法更加贴近,如书法是由用笔的藏露、提按、急涩,结字的欹正;断连、揖让、向背、茂密、粗细、大小,墨的浓淡,润枯等等所形成的,不正象乐章靠音阶的高低、节拍的快慢,以及强弱、轻重、延长、休止等等组成的那样吗?
王羲之 兰亭序
我们静心观照《兰亭》,那么在28行的324个字中,无处不荡漾着音乐的旋律。书法为实践活动,尽管领悟也很重要,但即使真有所谓诀窍的话,不去练写,还是等于零,孔子说:  “思而不学则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