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概述
前言:
    行书差不多与草书同时产生,早期的行书,是草行掺杂,行书发展为成熟而独立的书体,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作出了杰出贡献。
    史称小王创非草非真的新体王羲之 兰亭序,就是指的行书。如传世二王墨迹、摹本,以及号称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是行书的典范。行书介于楷草之间,近楷者称行楷,近草者称行草
    行书虽有自己的特点,但可变性很大,如用诗歌比拟,则楷书是律诗,草书是古风,行书就是绝句了。有人主张行书不必学,有楷书和草书的根底,自然就能写好行书。这虽有一定道理,但不无偏颇之处,因为行书也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则。
    行书的用笔比楷书活泼,又没有草书放纵,既不是楷书的一板一眼,又不是草书的狂欢乱跳,它的节奏属于轻歌曼舞。行书的点画上有游丝牵引,所以在结体上对楷书来说,行书是加法,是在布白上求散乱之白,从点画结体、字形等方面,都要求有参差变化。所以《兰亭序》中二十几个字,都各不相同。
    我们以王羲之《兰亭序》为例,来详细讲解行书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行书推荐碑帖:王羲之《兰亭序》、《圣教序》王献之《鸭头丸帖》王珣《伯远帖》李邕《麓山寺碑》、《李思训碑》颜真卿《争座位帖》、《祭侄文稿》杨凝式《韭花帖》苏轼《黄州寒食诗帖》黄庭坚《松风阁诗》米芾《蜀素帖》、《苕溪诗帖》、《玉堂述书帖》、《虹县诗》、《研山铭》、《多景楼诗》、《大行皇后挽词》。
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概述
 
王羲之兰亭序临写法
目录
1  王羲之与兰亭序
2  《兰亭序》(神龙本)墨迹
3  《兰亭序》基本点画图解
4  《兰亭序》用笔及结构图解
5  《兰亭序》中同字异形
    氏,梁司空袁昂之玄孙,其宝重《兰亭》过于师在日,至贞观中,太宗锐意学羲之书,访募真迹备尽,唯《兰亭》未获,寻知在辩才处,凡三召之,恩赐甚厚,方便善诱,才确称历经丧乱,坠失不知,竟靳固不出,后经左仆射房玄龄奏举监察御使萧翼以智赚取兰亭,辩才惊悸成疾,岁余乃卒。太宗喜获兰亭,宝爱有加,命供奉搨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贞等四人,各摹数本,并命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名字各临数本,以赐皇太子、诸王近臣,以为永宝,贞观十二年,帝不豫,幸玉华宫含风殿,谓高宗日:吾欲将所得兰亭去,遂将兰亭真迹殉葬於昭陵。今行之於世的兰亭有虞世南、褚遂良临本,冯承素摹本,欧阳询的临本早已不存,拓本称定武兰亭,翻刻本有数十种之多。其中冯承素摹本於字旁有神龙半印,神龙乃唐中宗年号,是断为唐摹的确证。所谓摹本,亦称搨本双钩廓填,是指把纸或绢复在真迹上,向光照明,以细笔钩出字的轮廓,再于空心字中填墨,高手于游丝牵连、墨浓淡也能填出,毫发不移,与珂罗片或水印木刻效果相信,下真迹一等,此为唐人绝艺,临本不免渗入书家已意和个人风格,与真迹很难完全相似,故冯承素摹本最
真切地保存了兰亭原迹的风貌,为后人所一致公认。因此本书以冯承素摹本(神龙本)为资料,进行点画和结体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