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意见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
【公布日期】2014.12.09
【字 号】扬府发〔2014〕170号
【施行日期】2014.12.0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机关工作
正文
 
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管理和利用工作的意见
   
扬府发〔2014〕170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公司),市各直属单位:
  建设文化博览城是扬州世界名城建设的创新之举、特之举、惠民之举,在传承历史文化,培育城市精神,提高市民素质,增强城市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为进一步组织实施好《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规划纲要(2006—2020)》,加快文化博览城建设,加强已建场所的管理和利用,充分发挥文化博览场所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特提出如下工作意见:
  一、总体目标和原则
 
(一)总体目标。依托扬州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到2015年,市区建成100个左右特鲜明、内涵丰富、受众面广的文博场所,打造扬州文化特精品,形成扬州文博特品牌,不断优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文物、生态、旅游、经济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二)工作原则。扬州文化博览城建设、管理和利用应当坚持公益性、参与性和持续性原则。
  1、公益性原则。文博场所的建设、管理和利用要以社会效益为重,同时兼顾经济效益,带动文化产业发展。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多渠道办馆。非营利性的文博场所建设列入民生支出,由政府负责投资,同时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建设、管理与利用。文博场所应普遍实现对市民和游客的免费开放。
  2、参与性原则。文博场所建设、管理和利用要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相结合,充分挖掘历史文化内涵,面向社会,服务公众,吸引广大市民和游客参与体验,让文博场所成为传承扬州文化的主阵地,成为提升城市品质和市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要把追求受众面扩大作为重要目标,突出各自主题,做深各自内涵,让市民和游客真心喜爱、自觉走进。
  3、持续性原则。文博场所建设、管理和利用要与文化遗产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文博事业的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文物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以保护为前提,对文物做到最小干预。
  二、重点工作
  化城
(一)围绕规划目标,坚持建设与提升并举,推进文博城建设。围绕文化博览城建设工作的既定目标,坚持建设与提升并举,加快推进文化博览城建设。合理整合和利用文化遗产资源,新建一批高品质的文博场所。同时,完善并提升已建成的文化博览项目的功能,进一步做优做强,使其特更特,优势更优,成为展示扬州历史文化、人文精神、民俗风情的窗口,精心打造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文博城品牌。
 
(二)实施分类管理,特发展,建立文博场所运行管理新机制。对已建成的文博场所,按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历史和现代人文类、古宅遗址类、民族宗教文化类、民间收藏展示类
等类型实施分类管理。
  1、非物质文化遗产类:实行展销结合,实现产业化运作。对这类文博场所,由经营主体负责建设、管理和运营,政府给予优惠条件和政策扶持。推进由企业实施自主经营管理,逐步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
  2、历史和现代人文类:坚持政府主导,创新管理机制。此类场所要坚持公益性为主的定位,积极组织开展各类符合时代精神、弘扬时代主旋律、内容与形式推陈出新的展览活动,进一步强化社会教育功能和文化渗透功能。这类场所主要由政府负责场所建设,相关部门代表政府进行管理,要积极探索理事会管理下的博物馆管理机制和大馆带小馆、名馆带小馆的连锁管理办法。
  3、古宅遗址类:加强保护利用,探寻平衡发展。此类文物建筑和遗址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以文化价值优先,以服务公众为目的,尊重科学精神、遵守社会公德”的原则,禁止设立私人会所,不允许再利用时仅为私人或个别单位服务。尽可能向公众开放,实现保护与利用双赢。同时,积极实施立碑或挂牌保护,通过多种形式解读其文化内涵,充分展示扬州的历史文化和城市特质。
  4、民族宗教文化类:加强交流,实现自我优化提升。充分挖掘宗教文化内涵,开展宗教文化交流活动,依托现有的宗教活动场所强化旅游和传统文化展示功能,实现宗教文化场所内涵和功能的自我完善提升。
  5、民间收藏展示类:规范管理,吸引社会力量参与运作。进一步探索完善多元投入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利用古建筑等兴办收藏展示类的文博场所,支持优先发展填补我市博物馆门类空白和体现地区文化、行业特点的专题性博物馆等。建立、完善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鼓励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符合保护、修缮和建设控制要求的前提下参与建设和管理。
 
(三)探索文旅结合,整体推介,提高文博场所受众面和影响力
  1、推进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实施数字化博物馆建设工程,重点推进历史和现代人文类、古宅遗址类等国有博物馆的数字化建设。要指导各类博物馆加强服务网站建设,逐步实现“一馆一站”,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扬州文化博览馆”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传播
手段,实现信息共享,提供便民服务,加强宣传推介,弘扬地方历史文化,服务众文化生活。
  2、拓展文博旅游。将近百个文博场所串成若干主题参观线路,开辟扬州八怪文化游、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游、扬州古巷游、扬州古宅游、运河文化游、古城遗址游、宗教文化游、戏曲文化游、扬州淘宝游等文博精品线路,形成扬州城市旅游特。市旅游部门负责线路推介,纳入扬州城市旅游推广计划,提升我市旅游的文化含金量,形成城市文化特旅游。各文博场所主管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场所对外开放。
  3、打造文博场所特服务品牌。充分发挥博物馆在公共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阵地作用,根据文博场所建设规划和公共服务需求,共同研究开展馆联动的特文博主题活动。引导更多青少年积极参与文博活动,积极开展“文博直通车”、“博物馆之夏”活动,使之成为品牌。进一步壮大扬州文博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发挥博物馆之友作用,加强与民间藏友的联系。鼓励各类博物馆从自身实际出发,结合文化旅游、文化遗产保护宣传和其他公益服务,打造特品牌,提升文博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