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化影响下的城中型风景区发展
[摘要]本文通过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的案例论述了风景区化解城市化不利影响,抓住城市化机遇借力发展的思路与策略,以实现城景和谐,促进风景区为城市服务为目标是新时期城中型风景区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城市化城中型风景区和谐 发展
城市化是城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进入了一个城市化加速发展的繁荣时期。然而,由于缺乏完整的独立学科建设和理论体系的支撑,城市化将成为中国必须面对的三大挑战之一。表现在城市建设上就是土地的矛盾、基础设施配置的矛盾、生态环境的矛盾等等。城市扩张、人口激增、交通压力等城市化问题对我国风景区的建设与发展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本文通过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为实例,为风景区应对城市化不利影响谋求长远发展提供一点浅见。
1 项目规划背景
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今天的湖北省武汉市,是国内典型的湖泊型风景区。东湖是目前中国最大
的城中湖,水域辽阔,面积达32.5平方公里之巨,乃杭州西湖的6倍,最宽处28公里,最深6米,其湖岸线长达111.5公里,山环抱、浩淼明净。
早先的东湖位于原武昌古都的东部,是一座郊外的野湖,著名的武汉大学美学教授陈望衡先生曾经这样评价东湖的美:东湖偏离繁华地带,显得有点儿偏僻,有了些许的寂寞,也就平添了不少高雅和清纯。在这广阔的区域内,有“一围烟浪六十里”的浩瀚之美,有“登高峰而望清涟,踏白浪以览山”的大气之美,还有“野木迢迢遮去雁,渔舟点点映飞乌”的野趣之美。
以东湖湖泊水景为主体的东湖风景名胜区前身为民族资本家周苍柏于1930年创设的“海光农圃”,武汉解放后,更名为“东湖公园”,化城1950年改称“东湖风景名胜区”;1979年,东湖被国家城建总局列为国家级自然风景区;1982年,东湖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审定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首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
20073月,武汉市东湖风景区管理局、武汉市规划局面向全球联合发布《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概念规划方案国际征集》,谋求新形势下的破茧碟变。此次国际征集共吸引了11个国家和地区的83家机构的参与,经专家审查,最终确定5家设计机构入围。20083月,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作为唯一中标单位接受委托,为《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实
施修编。
东湖长期以来得不到长足发展的“内忧”与源于城市建设挑战的“外患”迫切地呼唤规划策略上的调整与突破。新的总体规划积极推动风景区发挥其潜在价值,为大武汉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贡献,使这一宝贵公共资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最优化的同时又能保持其大自然的生态环境和美丽面貌,使其与城市和谐共生、与人类和谐相处。
2 困扰:城市化问题威胁东湖风景区的生存环境
在一度盛行的经济发展主导城市建设的发展思路下,风景区保护被迫让位于经济发展。环东湖沿岸被行政机关、居住小区、学校、研究机构、大型企业、重大市政设施等所蚕食;南侧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校园直抵东湖水域;北侧白马景区部分区域在上版武汉市总体规划(1996-2020)中被划入杨春湖城市副中心建设范围;东侧武汉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工程线路与京广客运专线线路建设对风景区范围进行了纵向切割,造成景区之间的隔离,导致风景区的整体性遭到破坏。
除了对风景区范围的侵蚀,城市化还给东湖风景区带来其他令人头痛的问题:
2. 1 景区交通的压力
东湖风景名胜区位于由武汉长江大桥至武昌城市腹地的重要交通线上,是两地联系的“捷径”,大量的城市过境交通经由东湖东路(东湖湖中堤)穿越风景名胜区,给景区带来了巨大交通压力,破坏了景区空间的完整性,造成了空间布局的割裂,同时对游憩环境造成影响,给游客的正常游览活动带来交通安全隐患。
2. 2 生态环境的压力
风景名胜区被城市生活区和工厂企业包围,未经达标处理的生活污水、医疗污水和工业废水非法排入东湖水域,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目前东湖整体水质已降为劣v类;此外,村民们利用东湖河湖港汊进行围湖填塘,发展渔业养殖,侵占了东湖水域,造成东湖水面的减少;而过境机动车辆的废气、噪声污染也给风景区的良好氛围带来了明显的负面影响。
3 机遇:城市化触动风景区重新定位
城市化发展给东湖风景区造成了负面的压力,但同时也带来了转型的机遇。可以说,已成为武汉城市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的东湖风景区正处于一个历史性的跨越转型期。城市社会经济的
发展使东湖风景区乃至整个东湖地区成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功能载体,并对其提出了诸多要求,从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