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网络语言的消极影响。
  首先,对汉语规范的偏离。一味追求新奇便捷使网络语言在多方面都违背了汉语规范,一些错别字和曲解词义的词语会对语文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青少年是网络交流的主要体之一,他们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同时也具有追赶时髦、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及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特点。他们在语言学习,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网络语言,吸收不规范的表达和词汇,很容易养成不使用规范字和规范表达的坏习惯,对于正常的语言学习势必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与此同用时,我们对语言的阅读能力、书写能力、鉴赏能力也再不断下降。
其次,网络的虚拟性打破了原有文化生活的界限,营造出一个与生活交融的大文化世界。语言文化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丰富多样性和巨大的张力使得网络语言建构了一种新的表达和阅读模式。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读者的阅读感觉受到了最大的诱惑,但是正是这种所有人都能读懂的文字,丰富的阅读材料和通俗易懂的声像文化的传播,迅速渗透到传统语言文化中,并在电脑工具的日益普及中演化为一种必然趋势,传统语言文化的说理、教育、济世等功能变得淡化更淡化,成为仅作交际使用的消遣工具。
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破坏了现代汉语的语言运用规则。现代汉语经过长期的发展本已形
成了约定俗成的用语规范,但网络语言中大量的新造和生造的词语违反了汉语正常的构词规律和语法规则,造成了语义的混乱,破坏了汉语言的纯洁。其次,网络语言的许多“行话暗语”和“奇异句式”,有悖于语言交际的规范,造成汉语言理解的障碍。语言本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网络语言中大量新词、符号、字母等的交互出现,网民的对句式、择词、选句等因人因时的随意使用,使人们对网络语言中的大量词语语句产生歧义、误解。而典型的网络对话则完全可以把网民与非网民区别开来,让非网民如坠雾中,无法看懂。因此,网络语言的过分个性张扬和流行,限制了受众范围,阻碍着信息的有效沟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规范汉语的交际工具功能的损害。
网络语言对汉语言专业学生的消极影响国家也很重视,2005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就规定:“汉语文出版物,学校教育教学不得使用不符合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规范的网络词汇”,2007年国家对少数民族语言考试的学生规定高考汉语作文中如果使用网络    7  词汇要扣分。所以除了规范的网络语言之外的网络语言,会对专业班学生带来不良的影响。一些网络语言只能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可以运用,不能把它们带来现实生活,不能让网络语言和现代汉语言之间发生的矛盾让他们尴尬,影响他们学汉语词汇
流行语言从语言发展角度和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客观分析,我方经过大量的查阅和客观分析后认为不利于汉语言文化发展。 
  首先,网络语言产生于网络、流行于网络,是网络上特定人间用于沟通的一种交流工具。它的产生条件和流行空间告诉我们它具有先天性不足,即不具备语言韵律感、不具备语境语义的能力。缺少韵律感就无法实现语言在口头上的交流和传播,因此网络语言是语言的变种,我们必须区别对待。语境是语言的生命,缺乏语境的语言没有生命力,当年的世界语不就因为缺少语境而昙花一现吗?网络语言甚至不具备完整的语音系统和构词法则,其命运可想而知。
其次,当今网络语言的产生对现代汉语造成的混乱不容忽视。尤其是当代青少年刻意的生造和扭曲网络语言,使其背离了其产生的原本目的,而成为了刻意张扬和所谓标新立异的工具,其后果是直接冲淡了原汉语言系统,对汉语言带来混乱,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后果,导致汉语言文化向混乱无序、低水平方向发展。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没有健康的政治参与,人就有丛林化的危险。那么,没有健康的语言因素的参与,语言就有荒漠化的危险。这决非危言耸听!!
  第三,任何文化只有传承才能发展。汉语言文化同样需要我们好几代人的共同努力。纵观语言文化发展的历史过程我们发现,正确的语言使用、健康的语言传播和良好的语言教育环境能够促进语言向有利方向发展。而网络语言却带来的是相反的作用,它不能实现上述三个条件,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我们同样需要从这三个条件出发,为汉语言文化发展今自己最大的努力。我们今天做出的选择必须上对得起祖先,下对得起子孙。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基础做起,学好汉字,用好汉语,说好普通话,让已经闪耀了几千年的汉语言文化在新世纪更加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