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第34卷第3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Mar.2019
Vol.34
No.3
【语言文学研究】
流行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与分析
———以流行语“宝宝”为例
范丽,刘雪莲
(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长沙410128)
摘要:为探究流行称谓语“宝宝”的社会语言学内涵,以问卷形式对流行语“宝宝”的使用及人们对流行语“宝宝”的理解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流行语“宝宝”具有表达多样性、含义丰富的特点。流行语“宝宝”的使用受人们心理认同差异,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差异的影响。我国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人们言论自由为“宝宝”的长时间广泛流行提供了有利环境。流行语“宝宝”的表达方式多样,指称含义丰富,指称对象多元,语用功能强大。在适当的场合,巧妙使用流行语“宝宝”,有利于营造更轻松和谐的交流氛围。
关键词:流行语;称谓语;“宝宝”;社会语言学调查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5128(2019)03-0051-09
收稿日期:2018-11-08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流行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调查及认知发展———以流行语“宝宝”为例(15WLH24)
作者简介:范丽(1975—),女,湖南隆回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硕士,主要从
事语用学、社会语言学研究;刘雪莲(1991—),女,河南固始人,湖南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语用学研究。
一、引言
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其所用词汇一般有通俗易懂、朗朗上口的特点。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不同的流行语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和关注。伴随着4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出现了很多新思想、新事物,而“流行语”正是这些新思想、新事物最好的见证。称谓语,简单地说,指的是人们用来称呼说话对象时所使用的语言。[1]《汉语大词典》(全新修订版)对称谓的解释是:(名)人们由于亲属或其他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等而得来的名称,如父亲、师傅、支书等。[2]163称谓语主要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个部分,亲属称谓语是指用以称呼与说话人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用语,如舅舅、姥姥等。非亲属称谓语又叫社会称谓语,是指用于称呼没有亲属关系的人的用语,如师父、老师等。[3]2015年,中国语言文字期刊《咬文嚼字》评出了当年最受欢迎的十大流行语,“宝宝”便是其中之一。流行语“宝宝”是社会称谓语的一种,我们在综艺节目、网络电视、表情包、、微博、网络购物及日常交流中随处都能发现其踪影,同时也引起了一些语言文字和社会学领域专家学者的关注。纵观以往的研究,学者们主要是从个人的视角对其进行分析和解构,而广大使用者对“宝宝”又是如何理解的?根据这些疑问,项目研究组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当前人们对“宝宝”的了解程度、使用人、使用频率、使用目的等。
DOI:10.15924/jki.1009-5128.2019.03.008
范丽,刘雪莲:流行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与分析第34
希望通过问卷调查,我们能对流行称谓语“宝宝”有更全面的了解,并能给流行语的使用带来一些启示。
二、“宝宝”研究现状
“宝宝”一词在走红之后不仅被人们频繁使用,而且还引来广大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对“宝宝”一词的
研究主要有三个方面,即语义、语用和语法。语义研究主要是从“宝宝”语义泛化的角度研究“宝宝”的新
用法,分析其产生新意义的原因,如胡玉琴(2016)的《网络自称语“宝宝”的泛化与成因考察》[4]
,万晓玥、李治平(2016)的《2015流行语“宝宝”探析》[5]
。语用研究主要从社会语境的角度分析其使用的社会心
理;从语用移情、模因等方面对“宝宝”的进化和传播进行研究;还有从“宝宝”的交际互动、情感指示等方
面的研究,如冯玉、李丽华(2016)的《网络流行语“宝宝”的自称功能探析》[6]
。语法研究主要是分析“宝
宝”的语法特点,对“宝宝”所在句子的结构进行分析。也有学者对“宝宝”进行了综合全面的研究,即从语义、句法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宝宝”系列新词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访谈、观察等形式,对不同地区的中学生、大学生及周边居民进行相关调查,探究流行称谓语“宝宝”的来龙去脉,语义内涵及发展演变。
三、流行称谓语“宝宝”问卷调查概况
2017年4月到7月课题组成员精心设计了问卷调查模块和调查内容并着手调查。主要从调查方法、
调查对象和调查内容三个方面对本次调查做详细的介绍。
(一)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是以问卷和访谈相结合的方式,主要以问卷的形式进行。具体方法如下:一是在长沙市内的街道、高校及高校周边的公共场所、餐馆、商场等场所随机发放问卷(以在校大学生和研究生为主,部分在校教师及外来游客),
并当场回收。二是在贵阳市某实验中学随机发放问卷并当场收回(全部为在校中学生)。三是对一些老年人采用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以校内居民及游客为主)。在调查过程中,共发放问卷310份,回收310份。其中无效问卷22份,有效问卷288份。288人中有276人对“宝宝”一词有或多或少的了解,12人不知道也未听说过流行语“宝宝”一词。
(二)调查对象
根据调查问卷,288份有效问卷中男性问卷139份,所占比例为48%;女性问卷149份,占比为52%。男女比例接近1ʒ1。具体分布如图1和图2所示
图1
样本的年龄分布图2样本的文化程度分布
从年龄看,
流行语言288人中12 17岁的87人,18 30岁的174人,30岁以上的27人,比例分别为30.2%、60.4%、9.4%。从文化程度看,288人中有小学文化程度9人,中学文化程度105人,大学及以上174人,比例分别为3.1%、
36.5%、60.4%。(三)问卷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设计之初拟回答以下问题:(1)“宝宝”
称谓语到底是自称还是他称,即可以用来称呼哪些人?(2)人们因为什么样的心理或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宝宝”
一词?(3)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对流行语“宝宝”的使用有何影响?(4)流行语“宝宝”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课题组成员带着拟回答的问题,阅读相关文献,设计问卷的具体内容。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问卷调查对象的个人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第二部分是对流行语“宝宝”使用的调查,这部分设计的问题有单选项也有多选项,包括
·
25·
2019年第3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对流行称谓语“宝宝”的含义的理解和认识,使用流行语“宝宝”的心理、指称的对象、接触流行语“宝宝”的途径、未来发展的趋势等。
四、问卷调查结果与分析
2017年7月至11月,课题组成员对回收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认真统计、总结和分析。通过总结和分
析,从以下六个方面对流行称谓语“宝宝”的使用进行深入剖析。
(一)流行称谓语“宝宝”的起源认识模糊
2015年至今,“宝宝”被广泛使用,但绝大多数人却不知“宝宝”一词出自于何处,实际上,他们也并不关心“宝宝”出自何处。根据问卷调查统计显示,95.8%的人知道流行语“宝宝”,但人们对流行语“宝宝”一词来源的回答五花八门,还有27.5%的人选择“不知道”。大多数被调查者认为流行语“宝宝”来自国内的一档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王宝强说的“吓死宝宝了”。选择该选项的被调查者比例最大,占比46%。此外还有7种不同的来源选项,如《天线宝宝》中小波受到惊吓时说的“吓死宝宝了”,东方卫视《相约星期六》节目某女嘉宾口头禅“吓死囡囡了”(囡囡上海话听起来像“宝宝”),YY 歌手东方宝宝的口头禅等。根据
《咬文嚼字》相对权威的报道显示,流行语“宝宝”一词最早语出网络潮语“吓死宝宝了”。这时的
“宝宝”指“我”,“吓死宝宝了”就是“吓死我了”。从流行的起始时间上来看,王宝强的“吓死宝宝了”是较为合适的起源。
从调查结果看,流行语“宝宝”的使用者们在接受并使用或传播一个流行语时并不关心或在乎流行语的出处,而使用场景的易适应性、使用语境的随意性、使用效果的亲切性或调侃的轻松度,以及普通大众的易传播性和易接受性才是重要的。
(二)流行称谓语“宝宝”的表达多样性
称谓语“宝宝”流行后,各种“宝宝体”随即出现并广泛复制传播。流行称谓语“宝宝”的常用表达呈现出多样化。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被调查者们最常说的“宝宝”有以下几种(表1):
表1
称谓语
“宝宝”常用表达方式“宝宝”常用的表达方式
统计数量吓死“宝宝”了
52句“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宝宝”心里……/“宝宝”不……41句“宝宝”+动词如“宝宝”要/想/是/来/委屈/惊呆……
33句“宝宝”+形容词/副词+其他如“宝宝”好/很/真/最/贼/这么/太18句我(们)/人家/……还只是个“宝宝”呢/嘛7句谁还不是“宝宝”了2句其他含“宝宝”的句子
31句合计
184句
问卷调查中被调查者们写了184句人们常说的“宝宝”
流行语,其中52句是“吓死宝宝了”(不含括“累死宝宝了”“饿死宝宝了”等同构“宝宝”体流行语),“宝宝心里苦,但宝宝不说/宝宝心里……/宝宝不……”有41句。这两种“宝宝”体结构是使用人数最多、复制传播最频繁的。流行语“宝宝”体表达的多样性足以证明流行语使用者们的丰富创造力和流行语“宝宝”的旺盛生命力。
(三)流行称谓语“宝宝”的含义丰富
“宝宝”一词并非新词,早就存在于字典、书本和日常交流中。《当代汉语词典》把“宝宝”一词解释为对小孩的爱称。这也是“宝宝”一词最原始最本真的定义。但是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和人们语言的丰富,“宝宝”的含义远非如此,其含义在不断泛化。作为流行称谓语的“宝宝”,其含义更具有时代特。根
·
35·
范丽,刘雪莲:流行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调查与分析第34
据问卷调查,“宝宝”的含义有如下几种。
首先,“宝宝”的指称意义在泛化。
表2
称谓语“宝宝”的指称意义
“宝宝”的指称意义
人数
所占比例
妈妈对孩子的爱称
16359%对他人的亲昵或同情或调侃的称呼15255%对自己的一种萌宠的称呼12846%对珍惜珍贵之物的爱称12345%用在表达惊吓的句子中8631%用在表达紧张的句子中5620%其他
31
11%
如表2所示,人们赋予了“宝宝”很多的指称意义,而被人们广为认可的有以下四种:对小孩的爱称,被施与爱心的对象,指代自己,珍惜珍贵之物。认可这四种说法的被调查者分别占总调查人数的60% 45%。由此可见,“宝宝”的指称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最初的对小孩的爱称,而是在逐渐演变和发展,“宝宝”可以表达更多更加丰富和立体化的情感。
其次,“宝宝”的指称对象在泛化。
表3
称谓语“宝宝”的指称对象
“宝宝”的指称对象
人数比例小孩20574%恋人、
爱人16058%所有的新生命如动物的幼崽13850%同学、闺蜜、同事或关注的人13750%自己
13449%客户或服务对象104%陌生人
4
1%
由表3可以看出,
74%的被调查者们认为“宝宝”是对小孩的爱称。除此之外,58%的被调查者认为“宝宝”还指称自己的恋人或爱人;50%的被调查者认为“宝宝”还可以指称可爱的幼小生命,含括动物幼崽;50%的被调查者认为“宝宝”也可以指亲密的同事或朋友;还有约49%的被调查者认为“宝宝”可以指称说话者自己。由表3可见,“宝宝”不仅可以用来指称他人,还可以用来指称自己,“宝宝”的指称对象在泛化
[7]
,而且这样的指称也已经被大众所接受。
(四)流行称谓语“宝宝”使用人的心理认同
为什么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频繁地使用流行称谓语“宝宝”?通过问卷调查,我们发现人们对“宝宝”的使用的心理认同有一些差异,具体如表4所示。
表4
使用称谓语“宝宝”的原因
使用“宝宝”的原因
人数(人)比例有亲和力,能拉近心理距离,更好地与人交流17964.9%卖萌、
示弱、博取同情10939.5%情感丰富,能更好地表达我的情绪感受
107
38.8%
·
45·
2019年第3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对童年生活的向往和回归7326.4%缓解压力、宣泄情绪5218.8%凸显个性,创造例,追新立异4315.6%其他人都在使用3512.7%其他
41
14.9%
通过表4,我们可以看出人们使用流行称谓语“宝宝”的心理因素各异。在被调查的288人中,64.9%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使用“宝宝”是因为“宝宝”一词更具有亲和力,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利于人际交流。称谓语以谈话双方的关系和身份为依据,可以反映出不同的社交信息
[8]51
,可见交际的需
要是人们使用流行称谓语“宝宝”的主要原因。其次,约40%的被调查者认为他们使用“宝宝”一词是为了示萌或更好地表达情绪和感受。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当前的文化潮流
———“萌”文化的影响,人们乐于使语言趋于童趣化,一方面童趣化的语言可以增添交流的纯洁和质朴,另一方面,卖萌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活跃气氛,促进交际顺利进行。
(五)流行称谓语“宝宝”使用人的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
流行称谓语“宝宝”的使用频率大小受多种因素影响。性别、年龄和文化程度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流行称谓语“宝宝”的使用。
1.流行语“宝宝”使用人的性别
根据问卷调查结果,276份有数据的调查问卷显示流行称谓语“宝宝”使用频率的性别差异如图3、图4所示
图3“宝宝”使用人的性别对比
从图3我们可以看出,
流行称谓语“宝宝”虽然并不像某些日常用语一样很频繁地被使用,但是70%的被调查者称他们时不时会使用“宝宝”一词。根据图3,女性使用流行语“宝宝”的频率明显异于男性。经常性使用流行称谓语“宝宝”的被调查者总人数不多,约占总调查人数的9.4%,但是女性使用者远多于男性,是男性人数的4倍多。从不使用“宝宝”流行称谓语的男性人数远远超出女性人数,是女性人数的3.5倍,约占总调查人数的12.7%。有76%的被调查者认为自己偶尔使用流行称谓语“宝宝”一词,其中男性约占34.5%,女性占41.5%。可见,“宝宝”类流行称谓语更受女性的青睐。
根据图4,在被调查者中,经常性使用“宝宝”自称的总人数并不多,约占总调查人数的4%,但是从比例上看女性远高于男性。从不使用“宝宝”自称的被调查者占总人数的38.9%,而男性是女性的2倍多。其他64%的被调查者表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时不时会使用“宝宝”来自称,其中女性占比约37%,男性占比约27%。根据图3和图4的调查结果,流行称谓语“宝宝”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性别的影响。一方面是因为流行语“宝宝”一词本身的含义丰富,且更多地倾向于亲密、亲热、爱恋、萌趣、示弱、撒娇等感情丰富的意义,更适合女性自身的情感特性或情感表达
[9]
;另一方面,女性本身娇柔的性格特征也起到一
定作用,如喜撒娇、好卖萌、示可爱,有趣的一面也对“宝宝”流行语的传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图4“宝宝”
自称的使用人的性别差异·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