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语言[试论网络流行语中的“被XX”现象]网络流行语现象
    随着网络传播功能的巨大变化,网络语言的发展随之也日新月异。网络的人际交流更是不断突破物理局限(事物本身)及心理局限(交际者心理)的限制。譬如,网络中的“被XX”结构:被就业、被大学、被自杀、被提高、被幸福、被自愿、被满意、被赞成、被高兴、被感动、被高铁、被和谐和被站立等短语,都是说话者与听话者、作者与读者在突破对传统被字句结构本身的认知及交际双方心理上不断磨合适应后不断的出现,这种语言现象反映了当代许多普通人挥之不去的“被动性”命运。相信今后将继续出现更多的“被XX”结构。人们虽然在名义上拥有选择权和创造权,但实际上却无从选择和创造,人们需要做的只是“被XX”,或者说只是接受并习惯“被XX”。
    受到束定芳(2000)的隐喻研究中关于相似性理论的影响和启发,笔者从语言的相似性和创造相似性的语言两个角度来分析网络中的“被XX”的结构特征及其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的相似性,并进一步阐明语境、交际、语用等语言因素在对网络流行语“被XX”语言的创造和理解方面有很大的影响,最终以求探索该语言形式目前或今后继续存在的合理性和可接受性。
    二 当前网络中“被XX”的结构特点
    在本人不自愿、不主动或者不知情的情况下,由其他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者身份作出结论,统称“被XX”。当前网络非常流行的“被XX”,从结构上可以划分为三类:被+名词、被+动词(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被+形容词。
    1 被+名词
    (1)长春师大否认周洋“被大学”,不因她是冠军才录取。(中新网,2010年4月26日)
    (2)沪宁高铁开通后的高昂票价和取消始发动车组的做法让市民惊呼“被高铁”。(搜狐证券,2010年9月17日)
    (3)率先喊出“国安被冠军”的,的确不是,2010年4月6日)
    (4)哪个凤凰女主播被潜规则了?(搜狐网,2008年1月13日)
    (5)李建平则是先在一次采血化验中莫名其妙地“被艾滋”。(腾讯、大渝网,2010年1月26日)
    在(1)、(2)、(3)、(4)、(5)五例中的“被”后面,分别跟“大学”、“高铁”、“冠军
”、“潜规则”、“艾滋”等名词。语言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即被+名词。
    2 被+动词
    (1)周清杰说,“这说明统计体系的改革没有到位,统计数据‘被增长’需要解决”。(中新网,2010年4月26日)
    (2)不少福州消费者直言自己肯定“被代表”了。(腾讯网,2010年1月2日)
    (3)美国国家档案馆最新解密资料显示,600万犹太人实际上死于“被自杀”。(半岛网,2008年5月10日)
    (4)中国男篮幸运“被出线”,最后一个进军16强。(中国日报,2010年9月3日)
    在(1)、(2)、(3)、(4)四例中的“被”后面分别跟“增长”、“代表”、“自杀”、“出线”等动词。语言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即被+动词(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
    3 被+形容词
    (1)郑州女性幸福感全国排第二,市民直呼“被幸福”。(搜狐网,2010年8月26日)
    (2)武汉市民遭遇了“被满意”。(腾讯网,2009年12月11日)
    (3)王家岭煤矿救援,人民“被高兴”。(四川在线天府论坛,2010年4月5日)
    (4)某位网友的帖子“被和谐”了。(天一论坛,2009年1月7日)
    在(1)、(2)、(3)、(4)四例中的“被”后面分别跟“幸福”、“满意”、“高兴”、“和谐”等形容词。该语言结构上具有相似性,即被+形容词(表状态的形容词)。
    三 当前网络中“被XX”结构的语义特征
    传统的被字句从语义上主要表示句子的主语即受事者遭受了某一动作带来的结果,一般情况下,“被”后面由及物动词来表示,句子中的“被”后面可以跟施事者或不跟施事者。在说话者或作者不想强调或不知道施事者时,可以不跟,在需要强调施事者时,可以跟。
    在现代汉语语法里,很多学者研究了被字句的主要语法特征,其中王力在其著作《中国现代语法》里总结了被字句的主要语义特征:被字句可表示“所叙述的只是不如意或不期望的事,如受祸、受欺骗、受损害或引起不利的结果等。”司增瑜认为“被字句语义无所谓愉快不
愉快,但多数表示不如意、不企望的事”。郭立萍认为网络中流行的“被字句的受事主语无一不是普通的众,他们虽然在名义上拥有选择权和创造权,但实际上却常常无从选择和创造,他们需要做的往往只是‘被XX’,或者接受并习惯‘被XX’”。以上学者的观点都是从语言语义的相似性角度来对被字句的心理学或社会学意义进行分析的。如果客观地从语境分析,第二部分所举的例子分别表达了这样的意义:句子的主语也即受事者一般为普通众或较为弱势的体或个体,而句子的施事者一般相较于受事者是比较强势的体或个体,在被字句里不显示,但却可以从语篇的语境中推断出来。且句子中的“被+XX”中的“XX”部分可以由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名词、形容词来表示,表达受事者遭受了“XX”行为或被强加给“XX”的状态或身份。而传统的被字句则对受事者的强势或弱势一般不做过多的强调或引申,听话人或读者也可从语篇的语境中可以感觉到或推断出来。
    四 从相似性角度看网络中的“被XX”现象
    1 从语言相似性的角度看网络中的“被XX”现象
    束定芳认为相似性就是两个事物之间相似的地方。相似有物理的相似和心理的相似之分,相似性还有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具有相似性的事物在人们的认知方面也是有差异的。
如果没有差异,那就应该是同一个事物。所以在这里“被XX”语言的相似性也是在不回避其差异性的基础上为人们所认识的。虽然“被XX”中“XX”的表现形式不同,但却具有“被XX”这种抽象结构形式的相似性、存在语境的相似性、语用目的的相似性和语言偏离相似性的特征。
    (1)结构相似性:不管是被冠军、被大学、被高铁,还是被自杀、被站立、被就业、被自愿,或被满意、被高兴、被感动,都可以根据语言的相似性特点用“被+XX”来表示。根据语言学大师索绪尔关于语言的结构主义的核心观点: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可以发现在语言组合关系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语言的聚合关系相对活跃起来了,如“被+XX”中的“XX”部分可以从上述的被式短语中选择不同的词来表达。
    (2)语境相似性:网络流行语中“被XX”出现的语境具有相似性,即为受事者大多是在无奈或无助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施事者强迫地接受某种结果,或将要感受一种不愿意感受的心理状态。这样看,网络流行语中“被XX”出现的语境具有相似性。
    (3)语用目的相似性:网络流行语中“被XX”的语用目的具有相似性,通过这种矛盾的语言结构现象,说话者或作者表达了对施事者的强力讽刺和对受事者的坚决支持,并且通过这种新奇的矛盾的语言结构唤起读者或听者的高度兴趣和注意,期待最终达到通过网络这个便
捷的开放的传播渠道凝聚网络力量改变受事者的被迫的困境和无奈的状态。
    (4)语言偏离的相似性:偏离指的是对正常语言表达方式的一种违背。由于传统的被字句一般为受事者N2+被(N1)+V的结构,V一般是络流行语“被+XX”出现的语境多为受事者N2+被+V/Adj/N,V是不及物动词,Adj是形容词,N是名词。N1在“被+XX”结构中,到目前为止几乎没有出现。因此,网络中流行的“被+XX”具有偏离正常语言表达方式的共性。
    2 从创造相似性语言的角度看网络中的“被XX”现象
    创造相似性的语言主要是将原来并不被以为其间存在着相似性的事物或概念放置一起,从而获得使人们对其中某一事物新的观察角度或新的认识。网络流行语“被XX”中的“XX”部分可以采用的词的词性或概念可能不同,但如果换个角度看,譬如,从语境、交际、语用的角度看“被XX”现象,说话人或作者将会创造出更多具有矛盾性却很得体的“被XX”语言结构。
    以语境为基础创造相似性的语言,即根据网络中流行的“被XX”的作者或说话者在创造该被字句时所存在的相似的语境,创造更多的“被字句”。如根据特殊的语言环境(受事者是在无奈或无助或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施事者强迫地接受某种结果,或将要感受一种不愿意感受的心
理状态。),某人首先创造并使用了“被自杀”并且取得了很好的视觉或听觉效果的话,其他人也就开始认为其存在非常合理并且开始设身处地在其他相似的语境中创造出更多的具有语言偏离现象的被式短语,如“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杀”、“被出线”等。该被式短语在相似的语境中多以三种结构来体现:被+名词、被+动词(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被+形容词。不管哪种结构形式,都可以用一个相似性的“被XX”语言结构表示。郭立萍在谈到新“被”字句的零度和偏离形式时进一步概括了被字句的两种语境形式:“(1)被认定A了,但实际上没有A(A是动词或形容词);(2)被认定是A,但实际上不是A(A是名词)。”根据这两点,在网络中将会出现很多诸如此类的被动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