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名家名作》·杂谈
[摘  要] 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出发,对2020年、2021年权威媒体公布的十大网络流行语进行生态话语分析。通过解释网络流行语的隐喻含义和潜在意识形态,预测网民在网络中的生态行为模式,将网络流行语分为三类:破坏性话语、中性话语和有益性话语。研究发现网络流行语潜移默化地强化人们的生态观念,故建议大力倡导有益性网络流行语,坚决抵制破坏性网络流行语,合理使用中性网络流行语,从而致力于建设和谐美好的生态语言和生态网络环境。
[关  键  词] 网络流行语;生态语言学;语言特征;生态话语
生态语言学视角下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生态话语分析
流行语言陈    玲
网络流行语是当今社会和时代的产物,既反映一定的社会存在,也影响人们的意识形态。网络流行语是指在网络交际中产生和应用的网络语言,在特定的网络媒体传播中表现出特殊意义,包括汉语拼音、英语字母、标点符号、符号、图片和文字等形式。近二十年来互联网技术快速革新,这种语言形式在网络媒体传播中得到迅速发展,已成为网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便于了解网络中网民的潜在意识形态。
作为新兴学科的生态语言学,是一门交叉学科,为我们分析网络流行语中的生态思想提供了新视角。生态语言学家韩礼德(Halliday,1990)认为,语言不仅可以反映世界,还可以构建世界,帮助人们认识世界。随后,学者们从生态语言学角度对诗歌、新闻、广告等进行研究,但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态话语分析寥寥无几。因此,本文从生态语言学的角度对网络流行语进行分析,探究网民的生态意识,预测网民在网络中的生态行为模式。
一、生态语言学和生态话语分析
豪根(Haugen,1972)在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了“语言生态学”(the ecology of language)这个概念,开辟了一种将语言学和生态学研究相结合的新思维方式。他认为,语言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就像动植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在随后的研究中,一批学者进一步将生态学原理和方法应用于语言研究中,以隐喻的方式研究语言、环境与语言之间的关系。20世纪末,以韩礼德(Halliday,1990)为代表的语言学专家开始关注语言在环境问题中的作用。文中强调语言与生物生长状况、
物种特征、物种形成之间的关系,并建议语言学家不要忽视其主体(语言)在生态问题中的作用。但这种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与此同时,中国学者李国正(1987)提出用语言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语言问题,提出“生态语言系统”的概念,将语言环境区分为外生态环境系统和内生态环境系统。
Halliday(Halliday,2007)认为,人们通过语言理解世界,同时利用语言创造意义和构建现实。语言构建的话语和“故事”影响着人们的一举一动和整个生态系统(Stibbe,2015)。亚历山大和斯提比(Alexander & Stibbe,2014)强调话语生态分析的重要性,并认为对话语的生态分析是生态语言学学科的“中心方法”。生态话语分析的成熟体现在斯提比的著作《生态语言学:语言、生态和我们赖以生存的故事》(Stibbe,2015)中。斯提比提出以科学生态观为指导的生态话语分析方法。从生态角度分析话语有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收集有代表性的语料;第二步是分析语料的语言特征;第三步是将潜在意识形态与生态观进行比较,判断语料的生态属性。斯提比(Stibbe,2015)将话语分为三种类型:有益性话语、中性话语和破环性话语。他用路上的红绿灯来比喻:有益的话语就像绿灯;破坏性话语就像红灯;中性话语就像黄灯。
二、生态语言学视角下的网络流行语现状
网络流行语为语言学研究提供新的语料,国内学者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研究日益增多。对网络流行语的生态研究可分为四类:(1)网络流行语多样性、完整性和
基金项目:四川轻化工大学校级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G-2276)。
147
动态性等生态因素分析;(2)网络流行语的演化机制,
即其生态规律;(3)网络流行语的语言污染与治理探索;
(4)生态环境和网络流行语的标准化。
三、中文网络流行语的生态话语分析
本文语料源自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基于
大数据语料库,利用语言信息处理技术筛取,并经过专
家评议而来。《咬文嚼字》编辑部分别于2020年底和
2021年底发布的年度十大网络流行语如表1所示。国家
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的2020年和2021年十大
网络用语如表2所示。
表1  《咬文嚼字》公布的十大网络用语
2020年(1)人民至上,生命至上;(2)逆行者;(3)飒;(4)后浪;(5)神兽;(6)直播带货;(7)双循环;(8)打工人;(9)内卷;(10)凡尔赛文学
2021年(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小康;(3)赶考;(4)双减;(5)碳达峰,碳中和;(6)野性消费;(7)破防;(8)鸡娃;(9)躺平;(10)元宇宙
表2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公布的十大网络用语
2020年(1)逆行者;(2)秋天的第一杯奶茶;(3)带货;(4)云监工;(5)光盘行动;(6)奥利给;(7)好家伙;(8)夺冠;(9)不约而同;(10)集美
2021年(1)觉醒年代;(2)YYDS;(3)双减;(4)破防;(5)元宇宙;(6)绝绝子;(7)躺平;(8)伤害性不高,污辱性极强;(9)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感;(10)强国有我
(一)中文网络流行语的特点
为揭示文本中隐藏的故事,一些批评性话语分析研究词汇特征,如词汇中存在的深层含义、代词的使用以及情态动词的使用;有些探讨单词之间的关系,例如同义词或反义词;有些研究话语中的语法结构;有些讨论修辞技巧;有些研究小句之间的关系、事件呈现形式、互文性、体裁等(Fairclough,2003;Martin & Rose,2003;van,2011;Machin & Mayr,2012)。
观察流行语的代表性结构可知,包括缩略词、数字、字母、谐音汉字、从电影或电视评论中提取的隐喻。为进一步判断话语的生态性质,何伟和张瑞杰(2017)提出两个原则:以人为本原则和自然导向原
则。在中文网络流行语中体现以人为本原则的话语如“我”“娃”“逆行者”“人”等;体现自然导向原则的生态元素如“鸡”“云”“浪”“兽”等。然而,十大网络流行语中的生态元素并没有体现出自然导向,而是更多地从隐喻的角度展现以人为本,比如“后浪”。“后浪”最早出现于宋代刘斧编撰的《青琐高议》:“长江后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换旧人。”明代的《增广贤文》中也曾记载:“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
当前的网络流行语更多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我们应该更加关注生态,使用有利于生态保护的网络流行语,如“碳达峰,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倡导绿、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对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十分有利。因此,我们可以普及更多具有自然导向原则的网络流行语,以促进良好生态的建设。
(二)中文网络流行语的意识形态和隐喻意义
隐喻作为语义延伸和人类认知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近年来认知语义学研究的重点。本文在斯提比(Stibbe, 2015)倡导的生态哲学观下,将2020年和2021年十大网络流行语分为破坏性话语、中性话语及有益性话语,并揭示其隐喻意义。
表3    2020-2022年十大网络用语的生态属性
破坏性
话语
(1)鸡娃;(2)躺平;(3)野性消费;(4)内卷;(5)伤
害性不高,污辱性极强;(6)秋天的第一杯奶茶
中性
话语
(1)好家伙;(2)破防;(3)集美;(4)元宇宙;(5)凡
尔赛文学;(6)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感;(7)逆行者;
(8)神兽;(9)直播带货;(10)带货;(11)打工人;
(12)YYDS;(13)绝绝子
有益性
话语
(1)百年未有之大变局;(2)赶考;(3)夺冠;(4)小康;
(5)光盘行动;(6)奥利给;(7)云监工;(8)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9)后浪;(10)双循环;(11)飒;(12)不
约而同;(13)觉醒年代;(14)双减;(15)强国有我;
(16)碳达峰,碳中和
1.破坏性话语
斯提比(Stibbe, 2015)认为有必要抵制破坏性话语,因为它们传达的意识形态与生态多个方面相悖。
如网络流行语“秋天的第一杯奶茶”。“秋天的第一杯奶茶”字面上描绘秋天的浪漫场景:情侣、朋友或家人互送奶茶,或以请奶茶的名义互相发红包,以表现亲密关系。因此,我们应该抵制破坏性话语,识别这些网络流行语背后所传达的意识形态是否对生态有害,坚定不移地坚持生态可持续发展。
另一网络流行语“鸡娃”也是破坏性话语。“鸡娃”指父母给孩子“打鸡血”,为了让孩子考出好成绩,不断给孩子安排学习任务,让孩子不停拼搏的行为。“打鸡血”指的是“鸡血疗法”,由于缺乏科学依据,这种疗法
很早以前就消失了。然而,“打鸡血”一直流传至今,被用来取笑和讽刺一些人的过度兴奋,过于疯狂和痴迷。
148《名家名作》·杂谈
因此,“鸡娃”传达的是一种负面培育观念,过度消费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也不利于教育的生态可持续性发展。
2.中性话语
中性话语是指既不妨碍也不促进生态系统保护的矛盾话语。中性话语在不同的语境或不同的阶段具有不同的含义。例如,“破防”,原指在网络游戏中突破对方防御,使对方失去防御能力。然而,“破防”一词也可被用来表达内心的感动,反映说话者欣赏和感动的情绪,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2021年,张桂梅荣获“七一勋章”。她毕生致力于帮助女孩实现教育梦想。当她穿着衬衫登上天安门城楼时,网友使用“破防”表达崇敬之情,传递出和谐美好的情感。
网络流行语“逆行者”,最初指的是逆向行驶、无视和违反交通法规的人。在这种情况下,“逆行者”指违反生态运行条例和社会公平,违背我们构建和谐美丽生态观的人,有破坏性话语的特点。然而,如今“逆行者”成了英雄的代名词,包括医务工作者、解放军战士、科技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公安民警和其他做出重大贡献的人。
3.有益性话语
有益性话语鼓励人们保护维持生命的生态系统,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它所传达的思想与生态理念相一致,超越对破坏性话语的批判或对中性话语不足的认识,能促进生态和谐和长期发展。如网络流行语“光盘行动”,指的是吃光盘子里所有东西,以减少食物浪费。“光盘行动”旨在培养节约、珍惜食物和反对浪费的习惯。此举不仅能节约资源,还有助于解决食物浪费或环境污染等问题。因此,“光盘行动”完全符合我们保护环境、促进生态和谐发展的生态理念。
四、结语
从上述网络流行语生态话语分析中,得知网络流行语反映网民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也传达网民的底层意识形态,对网民产生动态影响,甚至改变网民的生态行为。在生态哲学的指导下,应该准确区分网络流行的生态属性,要坚决抵制阻碍生态环境和谐发展的破坏性话语,推广有助于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生态发展的有益性话语。
在2020—2021年公布的十大流行语中,发现大量以人为本的话语,但很少有以生态元素为中心的话语,积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良好的生态观。此外,我们应合理减少以人为中心的网络流行语,传达符合生态观的意识形态。对于那些大量使用隐喻的网络流行语,需要清楚地理解它们的引申含义,正确区分它们在何种环境下对生态发展有积极影响,尽量避免它们的负面影响。
正如斯提比(Stibbe,2015)所说,每一位生态语言学家都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原则,会以自己的生态观来分析话语,但他们的哲学原则应该考虑到人,以及与其他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相互关系。不同的生态观,对网络流行语有不同的理解。总之,我们应该合理地使用网络流行语,传达符合生态发展的生态理念,努力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
[1] Alexander Richard, and Arran Stibbe. From the analysis of ecological discourse to the ecological analysis of discourse [J]. Language Science,2014(41):104-110.
[2] Fairclough Norman. Analyzing discourse: textual analysis for social research[M]. London: Routledge,2003.
[3] Haugen Einar. The ecology of language [M]. Palo Alto: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72.
[4] Halliday M. A. K. New ways of meaning: The challenge to applied linguistics [J].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1990(6):7-36.
[5] Halliday M. A. K. Applied linguistics as an evolving theme [A]. In J. Webster (ed). Language and Education: Collected Works of M. A. K. [C]. London: Continuum,2007:1-19.
[6] Machin David, Andrea Mayr. How to do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A Multimodal Introduction [M]. London:Sage,2012.
[7] Martin J.R, David Rose. 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 [M]. London: Continuum,2003.
[8] 何伟, 张瑞杰. 生态话语分析模式构建[J]. 中国外语,2017(5):26-34.
[9] 李国正. 生态语言系统说略[J]. 语文导报, 1987(10):54-58.
[10] 李国正. 生态汉语学[M]. 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
作者简介:
陈玲(1985—),女,四川泸县人,硕士,讲师,主要从事英语语言学方面教学与研究工作。
作者单位:四川轻化工大学外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