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网络语言的出现,对我国汉语言文学造成了巨大冲击,引起中国文化领域不小的震动。作为一种新生的事物,世人对网络语言流行的看法褒贬不一。本篇论文立足于网络语言的流行现状,着重论证网络语言的特点。论文依托流行于现今互联网上网民之间真实的交流语言,分别从影响力, 创新性、诙谐化 ,粗俗化等多角度,多层次的对网络语言的特点加以诠释及论证,以求准确地分析网络语言的特点
【关键词】互联网 网络语言 粗俗化
网络语言是网络参与者在网上用来交流的文字、符号(字母、数字)、图形等组成的网络语言形式。是一种介于口语和书面语的语体类型,具有新颖、简洁、追求修辞效果等特点。同时它也是一种“另类”语言。说 它“另类”,是因为网络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
那么,到底什么是网络语言呢?一些语言学者认为,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网络语言指网络时代出现的所有与网络和电子技术有关的语言;狭义的网络语言仅指在网上交
际所用语言,也就是所谓“网民”们说的话语。本文论述的网络语言指的是后者。网络语言是借助于电脑来进行交际的语言,因此,网络是语言的一个新的载体,这一载体快捷、自由和方便。载体的变化造成了语言风格或者语体的变化,网络催生了网络语言这种新语体。我国在1990年大力发展网络研究和应用后,由活动在网络虚拟空间,具有自主、开放、包容、多样和创新特点的网民落逐渐创造和形成中国的网络语言——在网络这种特殊环境中(如BBSOICQEMAILHOMEPAGE等)传递和交流信息的载体、社会语言的变体——网络语言语体。
流行语言网络语言除了传统的汉字和标点符号外,还包括有数字、符号(不同于标点)、拼音和英文字母等。它是口语和书面语的结合体,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的造字过程 ,基本上是以象形文字为主,网络语言作为一种符号语言,非常符合中国传统的象形文字的特点,栩栩如生,表现力强,而又不失幽默。简而言之,网络语言其实就是用某些字母和数字、符号来表示自己要表达的意思。由于网络的特点,网友之间几乎所有的交流都需要通过键盘输入来完成。基于需要快速输入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就是要快速、便于理解、沟通方便。
现在来谈谈网络语言的特点:   
一、创新性  
创新性是网络语言最大的特点。网络语言不受外来的束缚,构思更为巧妙,常常语出惊人、令人瞠目,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网络是一个在推崇个性、追求方面走得有点极端的世界,它为网民们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最自由的空间,这种空间因缺少了传统社会生活中无所不在的“监督”而显得更加自由、更加珍贵。网民们能够在网络上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同传统的书面语言相比较,网络语言由于减少了外来的束缚,发挥了作者的自由性,往往在构思上更为巧妙,往往语出惊人、令人瞠目,从而最大限度地反映出每个人在语言上的创造力。这种创新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一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及新词新语的创造;一是对常规语法的突破。
(一)、网络语言的词汇特征。网络语言的词汇根据使用人、使用方式上的特点,具有自己鲜明的特。
  1 .造词新颖怪奇,形象幽默,简捷实用。网络上的新词触目皆是,有不少词初见者会觉得怪异而不知所云,不过也不乏生动有趣的词语。比如, “大虾”指网上高手,或乐于助人者。据说此词最早的形式是“大侠”,后写作“大虾”,后一种写法很能表现弓背于电脑前的网络高手
的形象。 “竹本一郎”用来称愚笨者,“竹本”是“猪一样笨”的意思。“猫”是调制解调器modem的汉译缩略语。这些词语都是对已有词语的变异使用。还有一类是网络中形成的新词语,如“菜鸟”,指初上网的新手;“见光死”,指网恋后与网友初次见面感到不满意而迅速各奔东西;“东东”意指“东西”;“偶”是“我”的一种比较调皮的说法,并由此推衍出“偶们”。这些词语在普通话中是没有的,至少是没有这样解释的,而在网络中却已习焉不察。有的新造词是借用已有的词形而赋予新的词义,如“狂”,网络速度很慢叫“狂慢”,“很难看”叫“狂难看”。再如:“灌水”原指向容器中注水,在网络中则表示在网上发表长篇大论而又内容空洞、“水分”含量高的文章;“恐龙”原指外形奇特的史前动物,网络语言中则指相貌丑陋的女性网民;“青蛙”是指网上的男性公民;“水母”指在BBS上极能灌水的女性网民; “斑竹”是网上聊天,讨论中负责专题版面维护的人,“版主”的谐音。虽然“斑竹”、“版主”字面意义毫无联系,但写成“斑竹”却使平实而缺乏生气的“版主”平添了一种朦胧的浪漫意境。还有一种洋径风的词语,如“开玩笑的”说成“jokingde”,也属于怪奇之列。等等。
  2、缩小词语丰富。网络语言除用字节俭外,还尽量突破原有书写符号的局限、改变现有语言中某些词语形音义方面的约定俗成,创制了新的形音义的结合体,如字母词、数字词、图形符号等,其丰富性远远超过了传统的语言模式,并且靠这些简单的符号传达丰富的思想感
情和内涵。网络中的语言符号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1.汉语拼音的缩写,如“GG(哥哥)、DD(弟弟)、PPMM(漂亮美眉,即漂亮的女性网民)、PMP(拍马屁)、SK(烧烤)、GXGX(恭喜恭喜)”等;2.英文的缩写,如:BTW(by the way顺便问一下)、FM(follow me跟我来)、GF(girl friend女朋友)、BRB(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等;3.数字和字母的谐音,如“1314(一生一世)、1573(一网情深)、596(我走了)”“U(you你)、CU(seeyou回头见)、How a u (How are you你好)、Whoau(Who ar eyou你是谁)”等;4.英语、拼音、数字谐音混用,如:u2(you too你也是)、me2(me too我也是)、3ku(thank you谢谢你)、CBA(Cool bi la酷毙啦)等。
  网络缩写词大量出现的原因首先是为了节省时间,因为网上的时间太宝贵,多泡一分钟的网就多花一分钟的钱;同时,在网上聊天中必须以较少的字符来表达意义,提高网上聊天的节奏,减少对话的延缓脱节。
  3、符号代词。用符号代替词表达意义是网络语言词汇的重要特。符号代词的方法大体有两种,一是“谐音代码式”,如网虫们用520表示“我爱你”,用59430表示“我就是想你”,345是“相思苦”,9494就是“就是就是”5366是“我想聊聊”,657是“对不起”,078是“你去吧”之类。另一“形象联想式”, 就是利用计算机键盘上的特殊字符表情达意也是网络语言的一个特点。
这种键盘表情符号的历史可追溯至1986年,日本一位网民在网络留言的尾端加上了一个‘^_^’符号,像一个眯起眼在笑的人脸,很快风靡全球。受此启发,网友们创造出一系列带有键盘特点的网络语言符号。
  键盘符号语言主要是表达丰富的面目表情和肢体语言,如:*_^(使眼)、T_T(流泪)、=~_~=(脸红了)、●-●(很没劲),@_@(大吃一惊)等等。后来这种符号扩大到描述人物、动物特征,如*<—:-(倒看像一个戴着尖顶帽的圣诞老人)、C=:-)(倒看像一个厨师形象)、●_●(熊猫)等。这些代号形象而有趣。
  4、不拘一格的起名。作为网络上身份标识的网名(ID)真是五花八门。网络虚拟社会的环是相当宽松的,网民言论的自由度肯定超出常规媒体、出版物的开放程度,网民所用的网名也相应的十分个性化;另一方面,借助计算机技术构成的虚拟社会中标识身份的名比现实社会的姓名更严格地起着区别成员的作用,所以称名避同就特别重要。在现实社会中,区别一个人往往不单只靠姓名、相貌、年龄、社会角等等的不同也有区别角的作用,所以即使重名往往也并不妨事。而在网络中,成员的实体、实相一般并不出现,一旦重名,交际秩序就可能乱,而且数码技术在很多情况下也不容许有重名现象。所以五花八门的网名也就应时而需,应理而需的出现了。这种五花八门,不拘一格在文字形式上表现为可用汉语名,如“小
白猫”、“大灰狼”、“三剑客”、“四进士”之类,也可用英语名如:apple,sky,bright,或者用汉语拼音,如laoda,xiaoer等,只要用网络系统允许,尽可不拘形式地选用。从命意上看,也是随意而为与着意创造各有不同。有的是随便敲个AAA,或是1234就成为自己的大名;有的则是“是非不分”,以丑为美的用上“魔”,“痞子蔡”,“苍蝇”、“大老刁”这样的名字;有的也颇顾及形象,讲究韵味,如起名“轻舞飞扬”,“月桥院”;还有的干脆自我物化叫什么“一只特立独行的猪”、“两条没有尾巴的鱼”、“三匹疯狂的老马”;有的是追星族、电影迷,叫什么“还珠格格”、“玻璃樽”;有的又颇有追求、富含哲理,自谓“平淡是真”、“无欲则刚”;诸如类,不一而足。
  上面就这四个方面对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作了分析。关于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还有很多我认为,这四个方面是最主要的,能集中体现网络语言词汇的特征。至于其它方面,暂不做具体分析。
(二)、网络语言的语法特征。
网络语言是虚拟世界的语言。根据使用环境的特点,网络语言在使用上具有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以及出现了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
  1.使用不受语法制约的随意性。网络语言的开放性为大众提供了无比广阔的虚拟空间,人们在网上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也可以自由的进行网上交际,然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传统书面语的规范,只要不妨碍交流,各种材料信手拈来,为我所用,任意组合,标新立异,表现出很大的随意性。比如“下载”称为“当”或“荡”,是去download(下载)的前一半的英语发音。还出现了汉英混用,由于英语在网络中的优势,汉英混用在网络语言中越来越频繁。如“有事给我发E-mail”,有的甚至干脆说成“有事E我”。BBS 中汉英混用就更为显眼,比如不管代号还是昵称,都是即可用英文,又可用中文,什么Fox,Fish,“大萝卜”,“小白菜”,都悉听尊便。另一方面,不少英语词,包括缩略词,已经成了网上用的词汇,成了网虫们的习惯用语。如“R U there?”(你在那里吗?),“SEC…”(等一会儿)之类。有时网民们也会使用汉语拼音。这些都完全取决于个人的习惯或技术问题,不受语法的制约,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2.语码干扰——汉语词的超常转类。语言的各个层面不是彼此隔离或相互独立的,因此英语对汉语的影响不会仅仅局限于词汇。网络上使用的汉语在英语的影响下,出现了部分语序变化或变异,进而造成了汉语词的超常转类现象。
  第一, 名词作动词。在网络语言中,名词作谓语、带宾语随处可见,例如“别忘了伊妹儿我!你雅虎了吗?”。汉语名词不直接充当谓语,更不能带宾语,例中的“伊妹儿”是E-mail的音译,即“”,是名词,在此处却作了动词。这很容易使人联想起 Don,t forget to e-mail me的英语句子。在这里翻译方法起了关键作用。虽然在网上“伊妹儿”作动词的情况比比皆是,可是从没见到有人说“别忘了我”或是“我”。例也来自网上,其英文原形是Do you Yahoo!?“雅虎”是网站Yahoo!的中文名称,是典型的名词,可后来被网友们效仿英语,用作了动词并且在网上广泛传播,受到了大家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