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丛刊·理论研究》2017.07
向 珍
【关键词】网络流行语 构成特征 流行 原因
近年来,随着、微博、论坛等网络社交的发展,人们已经打破了传统的交流模式,网络上出现了一系列新词新语,我们把这类语言统称为网络语言。这些词语和句子中,受到了人们广泛关注、获得了较大范围的传播的,就被视为网络流行语。
一、网络流行语的来源
(1)词语的扩展和类推:人们常把语言中既有的构词元素,根据表意的需要自由选择一些词或元素加入此模式中构成流行语,如:学霸、麦霸、路霸、菜霸、星爷、加嫂、浓眉哥、宅男等。用组合重组或拆词等手法产生更多的词语,产生的新词语更有生命力,更形象更具体,用词缀构成的流行语反映了新时期不断涌现出的新事物和新文化。
(2)新创:网络语言大部分是最新最时髦的用语,只要有新生事件就会产生许多的网络流行用语,同时,求新、求异也是网络用语的一大亮点。
二、网络流行语的构成特征
(一)网络流行语具有结构多样化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的语言结构多样,常常打破了汉语语法规则,且自身也没有一个固定的语法和规范,谁都可以创造和发明,只要得到大多数网民的认可和使用就行;在这个言语社团里,没有绝对的权威,谁都可以畅所欲言,可以创造新的用法。中英文混搭、方言与普通话混搭等等结构形式,都是网民认可并推崇的,只要有创意有内涵,就可能成为网络流行语。
(二)网络流行语具有语言碎片化的特征
网络语言想要成为流行语,往往必须要词汇简短、表现力很强,只有这样,才能够很快被人记住,并口口相传,成为网络流行语。许多网络流行语都是单音节动词,言简意赅、朗朗上口,看似简单,但是由于内涵丰富、好用好记,反而流行的时间更长,运用更加广泛。[1]
(三)网络流行语具有吐槽普遍化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往往依托于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而产生,非常幽默、委婉地表达了讽刺和吐槽的内涵,抒发了人们不满的情绪。
(四)网络流行语有内涵动态化的特征
网络流行语形式非常新颖,伴随着社会事件而产生、发酵,因此往往流行的时间比较短,旧的网络流行语很快会被新的网络流行语覆盖。一些网络流行语能够持续流行,但是其内涵也是在变化的,往往依托新的事件,网民对这个网络流行语有了新的解释,使得老词重新有了新鲜感[2]。
三、网络流行语流行的原因
(一)使用高效快捷,提高了沟通交流的效率
“网络语言”明显不同于我们日常使用的语言文字,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中外词汇被大量使用,数字、字母、符号大兴其道,为的是方便快捷。网络流行语往往能够打破语法界限,将复杂的思想、丰富的信息用非常简明的形式表达出来,文字输出也更加便捷。例如:酱(这样子),数字886(拜拜了),9494(就是就是)。简洁的文字和符号具有通用性和易用性,一旦熟练使用,就能够很好地缩短人们组织语言的时间,提高人们沟通交流的效率,因此能够得到广泛的认同和传播应用。
(二)形式新奇多样,提升了沟通交流的快感
网络流行语综合运用字母、数字、特殊符号等方式来组织语言,大量的隐喻、借代、仿生、拟人等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词语更加鲜活,时效性强,内涵更加丰富,但是又来源于网民,更加通俗易懂,这是传统的语言表达所不能企及的。这些字符、图形生动形象,它们的使用使得词汇的应用变得更有趣味,且让人们在交流使用中感受到一种新鲜和刺激。
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网络时空用语的多样性,人与人可以不出户面对面的交流,获得了在现实无法获得的自由,不同语种、不同区域、不同人种都可以以平等身份拉近时空、高速交流信息,于是网民为追求简便省事,标新立异,外来词汇以及超现实语汇,增添了无限生趣和趣味,用词新颖,崇尚创新,张扬个性,可以说网络流行语之所以流行原因之一是具有新奇多样性。
(三)具有极强的类推效应,提升了传播价值
网络流行语在构词上往往结构简洁、内涵丰富,给人们非常大的自由发挥空间,具有极强的类推效应。这种类推效应大大提升了网络流行语的适应性,是的网络流行语能够适用于不同的语境,从而使得其传播价值得到提升。不仅如此,网络流行语的类推效应也能够激发个体的创造力,满足了现代人们追求个性的心理,因此能够获得广泛的应用。举一个例子,一曲《江南style》红遍全球,在此基础上,一系列的衍生版被人们发明并应用,如武汉style、理工男style、屌丝style等等,style一词迅速发展成为网络流行语,受到人们的广泛追捧。
四、结语
如今的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网上交际的强势语言,没有人可以忽视它的存在。而且随着网络语言的发展,网络流行语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扩散趋势:一是在网上迅速发展;二是向现实语言扩散,进入主体语言交际环境。网络流行语虽然没有明确的规范,有局限性,但我们不妨以科学的、现实的态度去认识它,看待它的存在。
参考文献:
[1]刘敏.从“蓝瘦香菇”看网络流行语病毒式传播特征[J].传媒观察,2017(02).
[2]王志刚.分析网络流行语的特征及其社会影响——以“翻船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6(05).
流行语言(作者单位:厦门南洋职业学院)
· 116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