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母型谐音网络流行语
1、普通话谐音
这是网络语言中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一种谐音构成。它的产生主要是由于汉语中有大量的同音、近音、多义词语。“普通话中现有的音节结构非常有限,全部只有 414个,加上声调的区别一共也不到1300个,而且绝大多数的音节都是有意义的。”[2]因此,在汉语中存在大量的音近、音同的词语,这就为谐音类流行语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网络交际需要快速和高效,在键盘输入的选字选词过程中,为了能够快捷地传递信息,网民便利用谐音字词来替代原字词。比如较早出现的“斑竹”就是“版主”(指“网络论坛管理人员”)的谐音词,就是这样产生的。之所以用“斑竹”谐音代替“版主”,是因为许多网民习惯使用智能 ABC汉字输入法,欲键入“版主”而屏幕首先显示的是“斑竹”,出于便捷考虑,有网民就选择键入这个汉语词。随着网络交际的广泛进行、“斑竹”在网民中逐渐流行开来。这类流行语有很多,如:例如 :菌男(俊男)、霉女(美女)、果酱(过奖)、大虾(大侠)、美眉(妹妹)、人参公鸡(人身攻击)等等。
2、言谐音
网络是一个没有空间限制的虚拟世界。来自全国各地的网民聚集在这里自由交谈,而同一地区的人们一般更愿意使用本地方言以示亲切团结,因而各地方言在这里聚集会合。方言本是地区性语言变体,通常只在生活于某一地区的语言使用者中“流通”而在网络交流中,方言却占据了流行的一角,并借助网络传播赢得越来越多网民的青睐,使其谐音字词逐渐成为网络流行语。
这主要是因为方言在语音、语调及词汇上与普通话存在一定的差异,而字词典里很少有这类文字,为了达到方言的音响效果,网民们便用谐音造字造词。例如:偶(我)、虾末(什么)、灰常(非常)、泥(你)、酱紫(这样子)、灰机(飞机)、帅锅(帅哥)、内牛满面(沮流满面)等等。
3、外来词谐音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我国的网民60%以上在10--30岁,高中学历及以上超过了 60%,这就决定了大部分的网民都有外语尤其是英语基础,能够懂得这些外来语谐音,并且喜欢在网络交际中用这类词来展现身份和个性。如:酷(cool即有个性)、秀(show即表演)、烘陪鸡(homepage即个人主页)、粉丝(fans即xx追星族,xx迷)、伊妹儿(E-mail即)、猫(Modem即调制解调器)等等。
4字母谐音
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缩写汉语拼音词,这类谐音词通常是采用并大写汉语拼音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如:GG(哥哥)、JJ()、PLMM(漂亮妹妹)、BT(变态)、BH(彪悍)、BQ(悲情)、TMD(他妈的)等等。另一类是由英语字母谐音构成的,我们前面说过现在大部分的网民有英语基础,用英语字母谐音不但可以方便网络交际,而且是很多年轻网民张扬个性、显示身份的重要手段。如:Q(cute)、HRU(howare you)、CU(seeyou)、IC(Isee)等。网络上的英语字母谐音还常与汉字或是阿拉伯数字混合。如:B4(before或鄙视)、3ks(thanks)、3Q(thankyou)、U2((youtoo)、me2(metoo)I服了U(我服了你)等等。
流行语言5、数字谐音
数字谐音流行语通常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谐音,更多的是近音,以语音基本相似,人们能猜出意义为前提。因为数字可用小键盘输入,输入时只需要单击,省时省力,因此,数字谐音在网上备受年轻网民的青睐。例如:1314(一生一世)、5231(我爱上你)、5555(呜呜呜呜,即哭声)、619(到永久)、886(拜拜了)、837(别生气)、9494(就是就是)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