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箐苗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摘 要:纪录片是对真实的创作性处理,是一个组织好的故事,是对主观的构建。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语境下,更多元化的艺术表现手法也随之被应用在纪录片创作当中。在影片《超码的我》中,纪录片作为一种手法呈现出作者独特的表现方式,从而更好地展现出在三十天实验里麦当劳对摩根·斯普尔洛克导演的摧残。它以主人公身体素质变化内容为中心,巧妙设置悬念,寓知识于娱乐,自成纪录片一格。文章有四个组成部分:第一部分,简述影片实用主义的特点;第二部分,分析“趣味性”的双重含义;第三部分,分析影片结构、线索及主观介入手段,以此论证影片的独特性与可看性;第四部分,实例论述多种影像元素的有效运用对影片叙事节奏的推动作用。
我的变形金刚关键词:纪录片;形式;趣味;实用主义;影像元素
能够较快抓住观众视线,使其具有观影欲望,对于一部篇幅较长的纪录片是至关重要的。纪录片应当善于“讲故事”,优秀的纪录片同样需要具备观赏性与趣味性,不仅是创作者意识驱动下的创新,更是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一种表现形式。纪录片也要有观影的兴奋感或紧张感,也要唤起观众的好奇心,丰富影片的表达样式,实现纪录片与剧情片两者间的优势互补。
1 《超码的我》一部幽默、引人深省、节奏紧凑的科学纪录片
纪录片《超码的我》具有创作者自己的发现、“非虚构”、实际的主题、从现实生活取材等特点,亦可称之为视听语言指导下的论文研究。影片第一个画面呈现的是孩子们唱歌的情景,在一个快节奏又充满事实依据的背景环境里,导演丢出了“极大部分的美国人超重且肥胖”这一现实问题,并进行了一系列诸如现场取证、科学采访、数据分析等实验性论证方式,观察并记录自身体态样貌及健康状况的变化。片中这个“三十天只吃麦当劳的规则”既是影片的叙事链,又是影片的叙述框架。
2 趣味性含义的扩展
创作主体对纪录片趣味性的影响体现在不同的创作者对影片脉络及风格诠释上的不同,基本决定了一部纪录片的样貌及趣味走向。了解受众审美取向,有效引导,可使其在潜移默化中认同影片主题。在故事化的叙事策略中,纪录片将会有更丰富的叙事方式,呈现出活跃的、开放的、多样化的表达形态。如与动画、数字媒体等技术的综合运用,重现与扮演等拍摄理念上的突破,设置叙事悬念、矛盾及冲突架构戏剧高潮,这些影像元素、方式方法的运用,丰富了纪录片的表达样式,增添了纪录片的观赏价值。
趣味性不等同于娱乐性。在观影之后,受众会对影片所表达的内容进行品味与深思,即使它具有一定的娱乐性功能,但更注重情感的投入与反馈。审美的趣味性存在于观众对影片的评价及反馈机制之中。
3 纪录片《超码的我》独特制作形式下的“策略”与“包装”
纪录片是纪实的艺术,创作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理应时刻关注现下情境及素材对后期成片结构的影响,导演应发挥主观能动性对事件发展方向层面的预判,以及前期拍摄与后期编辑间的相互协同联动效应。
3.1 表现形式
纪录片与故事片是电影的两种基本形态,表现方式上有所区别。纪录片与故事片相比存在许多的局限性,但在创作过程中依旧具备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谢晓晶曾说过:“纪录片记录的是真实的生活和创作者对生活的真实思考。”真实性与可信度依然是纪录片区别于其他类型影片最强有力的武器。
3.1.1 依据文理逻辑法的拼贴结构
此种结构方式是指从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入手向上展开,得到其影响或后果向下逐层推演并出其引起的原因。在影视创作过程当中,即无视素材在时间或
143
图1 依据文理逻辑法的拼贴结构图
3.1.2 影片《超码的我》的创作手法亦可称之为“证据式剪辑”
影片中随处可见的数据强调,例如“现在大约一亿美国人都有超重或肥胖问题”“0.25磅的巨无霸汉堡”“245磅体重”“每天摄入5 000卡路里热量”“11%的油脂”以及在30天实验过程中各类数据的不断变化,使得观众极易对“快餐=肥胖”这一公式产生联想。
3.1.3 访谈散落不同间隙以调整影片节奏
为收集更有力的证据以使影片更具说服力,导演走访了美国二十多个城市,拜访了多位与实验过程及论证紧密相关的专家学者并与之交流,如学生、健康专家、医生、法律教授等。影片片头,出现了医生、营养师和生理学家一同对导演斯伯利克的身体健康程度作证实的画面;实验开始前导演的女友即一位素食厨师,为其准备了健康的“最后晚餐”;实验中,斯
图2 两个小女孩的身体情况对比 图3 《超码的我》中画面截图4.3 采用有效的画外音解说推动故事发展
好的解说词可以保证整部纪录片内容的自然、流畅与和谐。通过解说词的内容观众可以联想到画面之外更多的信息、更深的含义。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作用不是堆砌,而是镶嵌,它可以通过外在语言的强调和刻画更有力地突出纪录片的思想内涵。影片《超码的我》开篇即采用精准的画外音解说词告诉观众,对美国来说,由肥胖引起的死亡率仅次于吸烟,而导致这一现象的因素之一就是过多食用快餐。影片在上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