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记》的人物心理描写
作者:***
来源:《文学教育》2010年第01期
内容摘要: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大量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主人公格里高尔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关键词:《变形记》 格里高尔 心理描写
弗兰茨·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叙述了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甲虫后,养成了甲虫的生活习性,但他却始终保留着人的意识。小说正是通过主人公变成甲虫后心理——情感流动的过程,运用内心独白、回忆、联想、幻想等手法,突出描写人物变形后的内心感受和心理活动,以此来揭示现代社会中人的深层心理反应,去寻求荒诞中的本质。
小说开头写道:“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变了形,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作者没有交待任何原因,而是在下面用大量的篇幅来描写周围环境和他的心理活动。他发现自己变成了大甲虫,惊慌而忧郁。他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人变成了“非人”,不能自已后,就再也不可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无从猜测的灾难随时都有可能降临到自己的头上。在现代西方社会中,是什么使格里高尔这样的小人物失去了人的本质,异化为非人呢?从人物的内心独白中可以得知其因。正如他想:“我挑上了一个多么累人的差事!长年累月到处奔波。在外面跑买坐办公室做生意辛苦多了。再加上还有经常出门的那种烦恼,担心各次火车的倒换,不定时的、劣质的饮食,而萍水相逢的人也总是些泛泛之交,不可能有深厚的交情,永远不会变成知己朋友。让这一切都见鬼去吧!”可见,工作辛劳,饮食低劣,友情淡薄,心里烦恼是他异化的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还债的心理压力大,受老板的气,使他一直生活在重压之下。“我若不是为了父母的缘故而克制自己的话,我早就辞职不干了。我就会走到老板面前,把我的意见一股脑儿全告诉他。他非从斜面桌上掉下来不可……只要等我积攒好了钱,还清父母欠他的债——也许还要五六年吧,我就一定把这事办了。那时候我就会时来运转。不过眼下我必须起床,因为火车5点钟开。”由此可见,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工作上、生活上、心理上方方面面的压力,致使他异化为非人。他不断地回忆、联想过去和今后的事情,他想为父亲还清
债务,他想改善家庭生活条件,他想给妹妹实现上音乐学院的“美梦”,他想……作者通过心理描写不仅揭示出主人公变形的原因,而且也写出了人物变形后的思想感情和个性特点。
作者浓墨重笔写主人公变形后悲凉凄苦的内心世界。他的心理大致经历了这样的变化:由开始突然发现自己变成大甲虫时的惊慌、忧郁,到他考虑家庭经济状况时的焦虑、自责,再到他被亲人厌弃后的绝望、痛苦。格里高尔心理变化的全过程,为我们展示了一个善良、忠厚、富有责任感的小人物是多么渴望人的理解和接受的心理。只是这种愿望终于被彻底的绝望所代替,弥漫在人物心头的是无边的孤独、冷漠和悲凉。格里高尔非常清醒地了解自己的处境,面对死亡还仍“怀着深情和爱意回忆他的一家人,他认为自己必须离开这里,他的这个意见也许比妹妹的意见还坚决呢”。他表现得异常冷静,在绝望而又平和的心境中“他的鼻孔呼出了最后一丝微弱的气息”。这对于格里高尔来说或许是一种无奈的超脱。对家人来说,他的死亡,倒使亲人们如释重负一般,他们不但不悲痛,反而去郊游,得以开始“新的生活”。
我的变形金刚 变形前格里高尔勤奋工作,拼命干活。能挣钱养家时,就是父母的好儿子、妹妹的好哥哥,家中的顶梁柱。但变形后,失去人的本质,不能挣钱养家,在家人眼里成了“累赘”,因此亲人们逐渐憎恨他、厌恶他,最终抛弃了他。而他却自始至终关心家庭、怀恋亲人。这种人情反差,揭
示了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生活对人的异化,致使亲情淡薄,人性扭曲。在生存竞争的高压下,人被异化为非人,人的本性失落,人际关系异化。主人公变形后,谁也不同情他、怜悯他,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利害关系被暴露无遗。什么父子情、母子情、手足情,一切亲情都化为乌有。父亲的狂怒,母亲的无奈,妹妹的厌弃,撕破了资本主义社会家庭表面温情脉脉的面纱。在金钱和私利面前,亲情变成仇情,善良变成冷酷,这就是当时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真实的人际关系。
小说用荒诞的情节来表现社会生活的本质,人变成甲虫是人类精神世界遭致扭曲、异化的象征,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状态以及由隔膜所造成的孤独绝望情感的折射。人变成甲虫是反常的、虚妄的、荒诞的,但在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里,人一旦失去了谋生的能力、手段、资本和机会,就无异于一只甲虫。格里高尔的悲剧是令人心酸的,具有丰富的社会内涵。作品把虚幻的离奇荒诞现象和现实的本质真实结合起来,这就是“卡夫卡式”小说的特。
陈玉焕,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教师。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