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友情的诗
中小学古诗教学与亲情友情的思想教育——中小学古诗教学中的“五个教育”之四
嘉应学院文学院  陈红旗
【摘 要】  亲情友情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而中小学古诗中关于亲情友情的诗为数不少,教师在古诗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亲情友情思想教育的渗透,如此才有利于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等的培养,才能符合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  中小学古诗教学;思想教育;亲情;友情
亲情友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也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点,语文教师在相关的古诗教学中适时适量地渗透亲情友情的教育,可以让这一思想教育事半功倍,如此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交流和人际关系等能力,也符合新课标对情感教育的要求。
【例1 】                        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简介】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唐代诗人,少年隐居嵩山,近五十岁才中进士任溧阳县尉。他的诗多感伤自己的遭遇,用字造句力避平庸浅率,长于五言古诗,有《孟东野诗集》。
【领会诗句】
这首诗的一二句写:仁慈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即将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三四句写:母亲一针一线缝得又密又牢,就怕儿子在外迟迟不能回来。五六句写:我们做儿女的就像那路边的小草,怎么能报答春天所给予的光辉呢?
【感悟诗境】
这首诗虽然简短,只有六句,三十个字。但其感情真挚、深刻,笔法细腻,感染力十分强烈。母爱的宽厚与博大无处不在,因而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所传诵。
《游子吟》这首脍炙人口的绝唱,诗的语言虽显朴素,但平中见奇,事例虽属平常之事,但常中见情。因为它写出了人类最伟大、最永恒的爱——母爱,它是抒写母爱和游子感恩之心的最佳诗篇。游子对母亲的恩情永远也报答不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吗?
【教学重点】
加深理解“临行密密缝”和“意恐迟迟归”这两句诗。因为前一句体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无限关怀和疼爱,表达了慈母崇高而朴素的感情。后一句写慈母对儿子在外担心,表明了慈母不平静的内心活动,再次体现了母爱的伟大,恩深似海。
【学后答疑】
1.游子为什么说对母亲的爱永远也报答不完?
2.说一说你的父母对你关爱的一件事。你长大成人后怎样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例2】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祖籍太原祁州(今山西省祁县)人。唐代诗人,又擅长书画音乐,有较多的艺术才能。王维少年时即有文才,二十来岁中进士。“安史之乱”时被俘,被迫在安禄山部下做官。叛乱平息后一度被贬官,后被升为尚书右丞,所以世人称他为王右丞。王维思想比较开朗积极,写过一些格调昂扬、有进取精神的边塞诗和其他具有现实意义的作品。后由于备受挫折,信仰佛教,避世隐居,弹琴赋诗,诗篇多以寄托闲适孤寂的情怀为主。
王维的诗以田园山水而著名,从多面描写自然美,感受敏锐,描绘细致,艺术性很高。他的画也很受推崇,后人称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领会诗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身在异乡、适逢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强烈的思乡怀亲之情。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独自身居远乡做客,每到重阳佳节这一天就更加思念自己的亲人。后两句写:远远地想到,家乡的兄弟们身上佩戴着茱萸正在登上高处,只是缺少了我一个人。
【感悟诗境】
这首诗运用了叙述和抒情相结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独自在遥远的他乡为客,日夜思念故乡的亲人,适逢佳节,孤独寂寞的感觉更加深刻,因此思亲之情也倍感强烈。重阳佳节本是亲人们团聚的日子,往昔登高饮酒、佩戴茱萸的情景,历历在目,而今却孤身一人漂泊他乡,无法与兄弟们相聚,共享节日之快乐这种缺憾才令诗人思乡思亲之感倍增。
这首诗从独在异乡的孤单感写起,通过回忆展开联想,显得更加情真意切。“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两句诗更是流芳千古的佳句,成为古今中外一切他乡游子在佳节来临之时经常吟诵的诗句,以此聊表思乡思亲之情。
【教学重点】
应放在前两句诗中,因为“异乡”“异客”突出了诗人孤身之“独”,
“每逢”指思乡思亲之久,非指一个佳节,重阳节只不过是具有代表性的节日罢了;“倍思亲”的“倍”字用得格外贴切,更加突出了思念亲人的强烈之感。
【学后答疑】
1.“每逢佳节倍思亲”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你有过在他乡过节思亲的感受吗?请写成一篇小短文。
【例3】                  赠汪伦
(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作者简介】
见《望庐山瀑布》。
【领会诗句】
这首诗前两句写:我坐上船刚要出发的时候,忽然听到岸上有人用脚踏着节拍唱歌(为我送行)。后两句写:桃花潭水即使有千尺之深,也比不上汪伦送别我的情谊之深哪!
【感受诗境】
(下转第35页)
链接网络资源,提升写作水平
福建省南安市洪濑中心小学  陈成龙
写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部分,对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多年对习作教学进行调查,发现不少学生感觉写作很难,不知从何下笔,或者直接抄袭一个作文交上来应付了事。如何突破?教师要意识到习作引导对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在习作引导中,写作素材的积累、写作方法的渗透等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巧妙加以引导方能帮助学生提升习作能力。网络资源为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写作方法的引导提供了新的契机点。教师如何巧妙链接网络资源,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文水平?
一、挖掘网络资源,有效积累习作素材
想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习作素材的积累是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小学生的社交范围相对比较狭窄,基本上都是学校与家庭生活这两点之间,与社会的接触也比较少,导致了学生写作素材较少,资源相对匮乏。随着信息技术的全面普及,计算机全面进入了家庭,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网络查素材变成了可能。教师要结合不同的教学主题,有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渠道获取资源,从而为学生的习作素材积累寻新的源头活水。
例如,在学习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桂林山水》时,本单元的主题是写景的,并在写景中寄托着作者的情感。为了增强学生对桂林山水课文的理解,体会作者在表达方面的独特之处,教师可以结合文本语言巧妙搜集相关桂林山水的风光图片和动画资源。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将搜集的资源播放出来,学生被画面所震撼,他们的探究激情就被激发出来了。此时,教师问学生:如果让你写写这些风景的作文,你会怎样写?问题引发了学生思考,课文所描写的方法会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在品悟时能更加理性。在课堂上,学生对网络上的素材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趁机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去搜集写作素材,如写景的片段、写人的片段。由于网络的写作素材比较丰富,优秀的写作素材比较多,但面对海量的互联网资源,直接让学生去获取是不可能的,教师要结合不同的主题,教给学生资源收集的方法,并通过一定的活动提升学生的收集兴趣,从而促使学生积极利用网络积累素材。
二、整合阅读课堂,创新写作教学引导
小学生正是作文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作为作文教学的引导者要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效创新作文教学,从而让学生对作文产生兴趣。作文教学不能简单局限于主题写作引导课堂,阅读课堂也是习作引导的重要阵地,教师要结合阅读教学,有效利用网络资源提升写作引导的有效性,从而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
例如,语文S版四年级下册《鸟的天堂》,本文是一篇写景方面的优秀范本,作者运用了动静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将鸟的天堂表现得淋漓尽致。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在阅读课堂习得写作方法,教师利用网络下载鸟的天堂相关图片,并以傍晚时鸟的天堂和早晨时的鸟的天堂为分组,通过分组图片与课文对应起来。傍晚时鸟的天堂主要描写了大榕树的特点,这是引导学生片段练习的好契机,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尝试根据图片进行口语训练,通过训练体会如何更好地描写一个片段。当学生交流完之后,教师再出示课文,让学生体会作者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学会深入课文去揣摩作者的语言表达。动静结合是本文描写的一个特,多媒体为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生动性提供了载体,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鸟的天堂,并在课文学习中习得写作方法。鸟的天堂早晨的景是课文又一个重点部分,作者用了完全不同于傍晚时的描写方法来表达,课件为学生的形象感知提供了载体,同时,作者生动语言的描写又为学生的写作引导提供了范本,如“到处是鸟声,到处是鸟语”形象地表达了鸟数量多的特点。课文还有很多地方是学生习作学习的范本,教师要巧妙借助网络资源更好地为学生的写作引导提供思路,从而借阅读课堂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利用网络平台,有效拓展教学时空
交互性强是互联网的特点,基于互联网的互动平台多,目前流行的有QQ、、社区、贴吧、空间等。但小学生使用频率比较多的是QQ和空间,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平时使用的网络平台,精心结合写作教学的特点,巧妙地将网络交流平台引入习作教学,从而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习作平台。
如教师可以针对大部分学生课余时间比较喜欢玩QQ空间的特点,将班级所有的学生都加为好友,然后建设一个班级QQ习作交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利用QQ空间发表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的QQ 空间的日志栏目里将自己平时的习作上传上去。由于QQ空间具有很强的互动性,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评价,其他同学也可以发表评论,这样的互动模式既方便学生互相学习,又方便教师对学生做出有针对性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同时,教师如果发现某个同学的作文写得不错时,还可以帮学生将作品投递到相关的报刊社,如果学生的作文能发表出去,对其他同学就是巨大的鼓励。在网络上,QQ也是一个互动性非常强的聊天平台,教师将全班学生加入之后,然后根据某个学生的作文在里交流,特别是共性的问题可以在里提出来,同时,要求学生在里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样的交流形式突破了课堂教学时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进行交流的限制,使学生感受到了习作评价的乐趣,并在交流中提升习作能力。
总之,互联网的发展为习作教学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互联网,并巧妙为习
作教学到新的契机点。想借网络资源更好地为习作教学注入活力,需要教师把握习作的特点,挖掘网络资源中的写作引导素材,从而为习作教学带来新的思路,有效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
《赠汪伦》是一首千古传诵的送别诗,深为后人欣赏和传诵,诗中表现了朋友间的深厚情谊。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展示了一幅朋友送别的画面;后两句是抒情,运用了夸张和对比的手法,表达出朋友间真挚的深情厚谊。诗人信手将眼前的潭水和心中情巧妙而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水之深喻情之深,既形象又烂漫,既夸张又恰当地流露出了对汪伦情谊的赞美。[1]
【教学重点】
是最后两句诗“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它是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流露,以物喻情。“桃花潭水”虽深,但“不及”朋友间的友谊深。“不及”二字用得妙绝,抒发了对朋友纯真友谊的感激之情。
【学后思索】
1.李白和汪伦的深厚友情体现在哪?
2.学习了《赠汪伦》这首诗后,你应该怎样注重学友之间的友谊?在学习上、生活上能不能做到“互学互帮,互谅互让”?
【参考文献】
[1]刘克智.新编唐诗300首赏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9.113.
(上接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