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言文字运用新题型押题练习
班级       考号       姓名       总分    
一、《乡土中国》整本书阅读活动即将结束,高一·1班策划开展《乡土中国》研读微报告展示活动。他们邀请了语文教研室张主任参与活动。下面是展示活动主持人的开场白部分内容;其中有四处用语不够规范得体,请出语句(填写序号即可)并提出修改意见。
①首先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衷心地感谢张主任接受我们的邀请。
②并感谢张主任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
③惠顾我们微报告展示活动现场。
④张主任是一位学富五车且有风骨、有思想的老师。
⑤近几年,发表语文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若干篇;
⑥出版教育教学拙著一部。⑦让我们再次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张主任的到来。
⑧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展示他们的《乡土中国》研读成果。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2021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红毯铺道,红旗漫卷,在国宾护卫队护送下,英雄们前往人民大会堂,登上授勋台。看到电视屏幕上闪现“国家最高礼遇”那一瞬间,我们百感交集。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盛典上,雪花飞舞,火炬点燃,烟花绽放,中国在冰雪的世界,向世界张开热烈的臂膀。当冰雪之约如期而至的那一刻,我们激动万分。礼序乾坤,乐和天地。一场场盛大庄严、_____①_____的仪式,彰显着中国的礼乐文化。当然,一提起礼乐文化,一些人可能会想到封建礼教,如“三纲五常”“男尊女卑”。这些都是传统礼乐文化中的消极内容。对于传统礼乐文化,我们要整理挖掘其中积极、有价值的思想资源,也要警惕其中消极、落后的文化糟粕。比如,古代礼制过于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等级差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再比如,古时有很多_____②_____,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对同一个人在不同场合称呼不一样,这些在现代社会容易让人_____③_____。其实,有些礼仪流程在互相尊重的原则下,是可以简化变通的。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请结合文段内容,拟写下面这副对联的下联。
上联:礼序乾坤,温良恭俭让镌刻华夏真品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____。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春暮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酒与仙茶,“万艳同杯,千红一窟”,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____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她诗一般的灵魂,不但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而且飞到天尽头,也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沟渠。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哀,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____的事。
《葬花吟》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伤春悲秋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
1.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不到安身的地方。
B.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不到安身的地方。
C.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不到安身的地方。
D.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不到安身的地方。
3.文中画线句子提到的《葬花吟》是《红楼梦》第二十七回林黛玉埋葬落花时所吟,一首《葬花吟》道出了无尽悲愁。请你结合原著简要分析其葬花时伤感的原因。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联,也叫楹联、楹帖等。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对联,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种,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对联兼诗歌散文之长,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宗教、民俗、名胜等等,包罗万象。甲: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汉代,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红楼梦》中的楹联,与一般的楹联一样,乙:具有明确的实用性、装饰性和欣赏性。由于其题写处所不同,  ,风格也多姿多彩:或凄婉如悲秋萧笛,或飘逸如归牧晚唱,或幽远如山雨游云,或冷峻如孤竹瘦石。可以说,《红楼梦》的楹联,充分体现了作者独到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一)  。“三径香风飘玉蕙,一庭明月照金兰”(“兰风蕙露”联),“芙蓉影破归兰桨,菱藕香深写竹桥”(“藕香榭”联),自然地引发读者置身其中去遐想幽思,丙:去体味大自然所赐予我们的钟灵与静谧。(二)情感上的忧郁哀婉。“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酬”(太虚幻境宫门联),几多感慨与凄楚,几多惆怅与哀婉,
似乎是一曲忧郁的洞箫,令人置身于浓烈的悲剧氛围之中。(三)寓意上的隐括蕴藉。《红楼梦》中的楹联,既以它的情趣引人入胜,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太虚幻境联),写出了作者对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扑朔迷离的社会生活的深切感受,其中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红楼梦》第48回“香菱学诗”中林黛玉有这样一番话:“丁: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的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虽然是谈诗,但这番话也同样适用于对联创作。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甲句关于对联的表述完全正确。
B.乙句中的并列成分可调换顺序。
C.丙句中钟灵一词运用不当。
D.丁句中逗号与问号应互换位置。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3.对联这一独特的语言艺术形式应用于章回小说的回目中,是明代小说家的一大创举,许多回目完全可以当作名联来欣赏。下面选取了《红楼梦》两个回目,请你任选一个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加以赏析。
(1)第十九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  意绵绵静日玉生香
(2)第二十七回——滴翠亭杨妃戏彩蝶  埋香冢飞燕泣残红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画需要题跋。题与画每每伤感语言 ① ,好画还须有好题。题得好,对于画不啻是 ② 。但反过来,假使题得不好,那真真是佛头着粪,整个的画面都要为它破坏。
抱石肯把他辛苦的劳作拿来让我题,他必然相信我至少不至于题得怎么坏。以前我曾替他题过一张《瞿塘图》,题得特别拙劣,至今犹 ③ 。目前经验虽然又多了一些,但也不敢说有十分的把握。
辞要好,字要好,款式要好,要和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恰相配称,使题词成为画的一个有机的部分,这实在不是容易的事。而且据我自己的经验,好的画确实是比较好题。要打个不十分伦类的比譬吧,就好像好的较好骑那样。经受过训练的马,只要略通骑术,它差不多事事可以如人意。即使你是初次学骑,它也不会让你十分着难没有经过训练的劣马,那是不敢领教的。
好的画不仅可以诱发题者的兴趣,而且可以启迪题者的心思。你对着一幅名画,只要能够用心地读它,它会引你到达一些意想不到的境地。由于心思的焕发、兴趣的葱茏,便自然会得到比较适意的词、比较适意的字、比较适意的风格。
——好的,题吧,大胆的题吧。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辞、字、款式要好。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是一个类比推理,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推理过程
附:参考答案
一、
【答案】:②,“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改为“从百忙之中抽身”;
③,“惠顾”改为“莅临”;
⑤,“语文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若干篇”改为“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论文若干篇”;
⑥,“拙著”改为“著作。
一.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②,“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语义重复,“拨冗”指(对方)于繁忙中抽出时间,与“从百忙之中”重复,删掉“拨冗”,改为“从百忙之中抽身”;
③,“惠顾”,(动)敬辞,惠临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用在这里不合语境,改为“莅临”;
⑤,“语文有关教育教学的论文若干篇”语序不当,改为“有关语文教育教学的论文若干篇”;
⑥,“拙著”,谦称自己的著作,拙劣的作品,用于形容张主任的作品不合适。改为“著作”。
二、
【答案】1.①气势恢宏
②繁文缛节
③望而生畏   
2.乐和天地,仁义礼智信传承中华文明风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依据“盛大庄严”和“仪式”推断前文所填写成语应该和“盛大庄严”语义一致,并结合“仪式”可知,应该是场面大,气势宏伟。故可填写“气势恢宏”。“气势恢宏”:气势磅礴,场面大气。
第二空:依据“见面、告别时要‘三请三辞’”推断礼仪的程序繁琐,故可填写“繁文缛节”。“繁文缛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第三空:依据“现代社会”推断上述礼仪程序等规范会让现代人产生畏惧心理,故可填写“望而生畏”。“望而生畏”:一见之下就产生了畏惧心理。形容人态度威严或事务艰难令人畏惧。
2.本题考查学生补写对联的能力。
此题考核仿写句子的能力,重点考核对联,注意对联的要求是字数相同,词性一致,结构形同,然后注意押韵,从音韵的角度注意仄起平收,“仄”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三、四声,“平”可以理解为现代汉语的一、二声。
首先理解上联中诗句的含意,即“礼乐文化规范了天下的秩序,温良恭俭让的美德成为华夏优秀品质的象征”。
然后联系“礼乐文化”和选文的内容,原文“礼序乾坤,乐和天地”故下联可以“乐和天地”为开头,“仁义礼智信”可以对“温良恭俭让”,“传承”对“镌刻”,“中华文明风”对“华夏真品质”。
下联:乐和天地,仁义礼智信传承中华文明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