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锥编》简介
《管锥编》是钱锺书(钱钟书)先生生前的一部笔记体的巨著。同他的《谈艺录》、《七缀集》、《槐聚诗存》、《写在人生边上》等不一样,《管锥编》不能被归入任何的学术体例当中。该书范围由先秦迄于唐前,而涉及音韵、训诂、经义、比较文化等多门学科。在本书中,钱先生对《周易》、《毛诗》、《左传》、《史记》、《太平广记》、《老子》、《列子》、《焦氏易林》、《楚辞》以及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等古代典籍进行了详尽的缜密的考疏,体现了先生学贯中西的丰厚学养,代表了目前学术界的最高水平。
‚管锥‛二字,源出《韩诗外传》(‚三家诗‛之一,即《诗经》):‚譬如以管窥天,以锥刺地——所窥者大,所见者小,所刺者巨,所中者少。‛
《管锥编》书评
《管锥编》论题四则
一、遮蔽与澄明人的认识增长途径之一是阅读。随着阅读量的不断增大,人是逐渐由被遮蔽而走向澄明的。从这方面来说,钱锺书先生后期的主要著作《管锥编》,是一种澄明的思想呈递。《管锥编》说:有所见必有所蔽;天下之道各分,而原可以合。每个人都有自己所独特的生存体验,都有自己的见解,因此
形成了世界的方方面面。但是一种独特的视角也可能是它的局限所在。能将各家之道综合的,《管锥编》当无愧是集大成的主要代表。而其它的书,很可能有蔽见。在这方面,管锥是值得推荐的书之一。
二、文化胚胎与根本现代发展源自近代,近代源自古代,虽然科技突飞猛进,但在人文领域变化不大。《钱钟书散文》中提到这一点。正如成熟的人是由胚胎到婴儿、少年、成年发展过来的一样,社会文化也是如此。相对来说,越是早期的,古代的,也越是根本的。注释古代的典籍,正是探寻人类社会文化现象的根源性存在。《管锥编》说:察古可以知今,见今可以知古。因此在阐述人类古代各种现象的同时,这种做法的当代文化意义就凸现出来。所谓胚胎,即含有各种发展生长的始基。因此呈现中华传统文化的本原,并挑出其中的糟粕,也是《管锥编》对中国的贡献之一。因为现代现象的各种因果追溯,都可以追寻到历史的深处。
三、文字般若许多发展都是否定之否定的,理论体系也不例外。因为一种理论总有它不足和待发展的地方,并且一种理论常常成为其它理论发展的桎梏。管锥编云:真理中蕴涵着血气。这种观点和后现代主义的观点很相近。后现代主义认为‚从认识论和意识形态上看,人不可能把握所谓客观的真理。所谓的真理不过是权力的象征和对弱势体的压迫。‛理论同时意味着理障。甚至文字本身就意味着桎梏。但文字还得用,语言还得发展,观念也需要放到广大时空坐标中,和其他相关论点论据进行比较对照,而不应成为僵化偏执的教条。从这方面来说,《管锥编》类似大乘的般若,观照万法而又无所执,只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问题,并打通其它学科的界限,力求达到一种圆融的效果。从钱锺书《谈艺录》对《华严经》
的引述和钱锺书对佛典的熟悉程度来看,他对这点是有所知的、有所行的。
四、《管锥编》的体例《管锥编》注释了中国十部古籍。凡是字句有出入,含义有分歧,源流可考证,值得阐述的亮点和需要评价的地方,钱先生都一一拈出。可以说,这对后来人阅读这十部古籍起了很大帮助。同时为后来人研究其中的问题提供了很多资料和启发。《管锥编》是钱锺书先生的读书心得,注释虽多,但有的地方是借注释而有意阐发对社会的看法和其它书的看法。例如注释‚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的问题时,指出这是归谬法,并提到孟子好辩,其经常采用归谬法。这就对读者阅读《孟子》有很大帮助。
又如在讲到‚名由人立,艺由己成‛的时候,提到了他对阅读章学诚《文史通义》的‚别有会心‛,阐发了一段章学诚对社会某些现象的愤慨,这当然有些‚借他人之酒杯,浇自己之块垒‛,但也说明钱先生并不是单纯闭门读书,而也是负有社会的道义感。
《管锥编》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因为读书既多之后,各书中或有分歧之处,必然会心存疑虑。这个地方到底作者说的对不对,是不是这样,这都是个问题,因此有时候需要确定真伪而辨别是非。光知道‚尽信书不如无书‛是不够的,还要知道正误所在,这就需要熟读精思了。钱先生在这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
书中注释的这十部古籍,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为什么只是挑那些地方?我认为这涉及了《管锥编》的
一个特点——叠构。在十部古籍的排列顺序上,凡是论述的问题,一般都在前面的章节没有出现过;凡是前面古籍拈出的问题,后面就不再论述。并且重要的是,出现的论题必然都是在历史上有疑义需要解决,或者是首先出现的值得注意的某个现象和一些警句需要拈出和说明,或者是从文学角度需要评判。而没有出现的论题很可能价值就不太高。当然每个读者也可能视角是不一样的。但读者对古籍所关注的地方,通常都在《管锥编》的前面地方都能到。(关于这个观点,可以再商榷论证)。因此读古籍的好处只剩下加深对《管锥编》引文和论述的理解了。
一部鞭挞专制的思想录——我读《管锥编》
钱钟书先生的书总是很热销,钱钟书研究也总是个热门话题,可是作为其重要学术论著的《管锥篇》,我总觉得其底蕴亦即其思想价值并未得到认真、准确的解读。其实这部成书于‚‛动乱之际的皇皇巨著,其学术思想的基调就是人道主义(首先当然是十八世纪以还的人道主义),而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对专制的鞭挞,因而在我看来,《管锥篇》其实也是一部鞭挞专制的思想录。
一、专制的可怕:‚口戕口‛或许有人会问,何以见得《管锥编》有其思想、价值且集中表露于对专制的鞭挞?其实不仅钱氏本人早有明言,书中所引所述及其所论也是赫然在目。因此,顺着《管锥编》中的文本线索,我们不仅可以窥探与索解钱钟书先生‚‛当年的心路历程,对探寻当代中国文化人十年动乱时期的心境状态也不啻是到并打开了一扇心灵的窗口。
人们或许记得,‚‛中曾流行一句很有点文学彩的话:经过严冬的人才懂得春天的温暖。其实,经受过‚‛磨难的人才真正懂得以言治罪的可怕和言论自由的可贵,因为极左的实质其实就是专制,就是对舆论及言论的钳制。《管锥编》中论的虽是经史诗文,可是打开第一册就会发现,作者的旨趣并非仅限于学术问题,相反,对古代中国专制统治的揭露与鞭挞却始终为其不变的话题,其中对‚口戕口‛一语的诠释与阐述令人至今为之心悸。
‚口戕口‛一语本出于先秦古器物上的铭文,《大戴礼〃武王践阼》篇始录之。《管锥编》中对此语的诠释颇为较真,首先是在论《周易正义》的部分里为释‚颐‛卦中的‚彖曰:君子以慎言语,节饮食‛一语,钱氏先是引出唐人孔颖达对此语的《正义》:‚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继之则指出孔氏‚《正义》语乃取之(唐人)傅玄《口铭》‛。明眼人已可看出,从‚病从口入,祸从口出‛的角度疏解‚慎言语,节饮食‛一语,已经悄悄地把立足点臵于社会政治层面。然而更值得索解的是,他认为孔氏的《正义》仍未达到一语破的,因而指出:‚《大戴礼〃武王践阼》篇(中的)《机铭》‘口戕口’三字涵括此象,则未有言者。‛换言之,‚口戕口‛的含义就是‚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口戕口‛的教训就是应‚慎言语,节饮食‛。而这也正是钱钟书先生的重要提示。
在这里,虽然‚慎言语‛与‚节饮食‛两大义项尚未分伯仲,但在引录唐人刘禹锡的《口兵诫》(‚我诫于口,惟心之门,毋为我兵,当为我藩,以慎为键,以忍为阍,可以多食,勿以多言‛)的基础上,钱氏却道出了自己的隐忧:‚诸如此类,斤斤严口舌之戒而驰
口腹之防,亦见人之惧祸过于畏病,而处世难于摄生矣。‛(《管锥编》第一册第 23~24 页,以下仅在引文末简注页码)如果说这里所论尚属泛泛而谈,人们尚且感受不到专制的可怕,那么我们不妨再来看看《管锥编》中引述的几则‚口戕口‛的具体史实。
在《管锥编》第三册中论及《桓子新论》时,为释‚新论‛中的‚夫言语小故,陷致人于族灭,事诚可悼痛焉‛数句,钱氏引录了诸如《宋书》、《魏书》及岳珂《?史》等众多古籍所载‚口戕口‛之实例。如《魏书〃苻生传》载:苻生‚既眇其目,所讳者:‘不足’、‘不具’、‘少’、‘无’、‘缺’、‘伤’、‘残’、‘毁’、‘偏’、‘只’之言,皆不得道;左右中忤旨而死者,不可胜纪‛。苻生非汉族的君主,其野蛮或出于文化的后进,但汉家的天子以言治罪同样穷凶极恶。据多种古籍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生性多疑,‚臣工表奏颂圣,每犯忌讳:‘一人有道,万寿无疆’则疑‘强盗’,‘体乾法坤’则隐喻‘发髡’,‘作则’嫌于‘作贼’,‘生’、‘扉’谐音‘僧’、‘匪’,‘殊’
拆字‘歹’、‘朱’,皆科以大逆谤讪,(故)当时有‘撰表(即成)墓志’之谣‛(第 971~972 页)。
钱氏这里所引尚有南朝及清代的诸多有关‚口戕口‛之史事,但仅此已使人们感受到了专制统治的恐怖阴森。然而更值得深思的是,何以《管锥编》中一再言及‚口戕口‛及其种种实例?答案只能有一个:‚有感而发‛、‚有为而发‛(钱氏本人语)。因此,《管锥编》中的下述之论既是对历史上专制统治者的鞭挞,也是对‚‛当年某些头面人物的警告:‚恃强挟贵,而苛察雄猜,憬然严周身之妨,?焉极十目之视,盖众所畏之人,其所畏亦必众耳。‛(第 973 页)
二、专制的可鄙:愚民
《管锥编》中对专制统治及其种种表现的揭露与鞭挞即使人们感受到专制的可怕,也使人们看到专制的可鄙。因为专制统治一方面凭借赤裸裸的暴力,另一方面也无耻地运用种种愚民措施。《管锥编》中有关这方面的叙述虽是理智多于激情,但细细品味,钱先生对专制统治的鄙薄与厌恶之情却依然是力通纸背,入木三分。
在论及《周易》‚观‛卦中《彖》曰‚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数句时,他即引述《墨子〃明鬼》篇中的两段话(其一曰:‚今若使天下之人偕若信鬼神之能赏贤而罚暴也,则夫天下岂乱哉‛),并指出:‚后世谈士阐发政教相须,与墨子暗合。‛这后世谈士中即包括清初文学家魏禧与近代思想家魏源(一说‚刑赏穷而作《春秋》,笔削穷而说地狱‛;一说‚鬼神之说有益人心,阴辅王教者甚大,王法显诛所不及者,惟阴教足以慑之‛)。虽然《管锥编》中对‚二魏‛有颇多称许,但钱氏于此对‚二魏‛的评论却表露了自己对专制统治的厌恶:‚夫设教济政法之穷,明鬼为官吏之佐,乃愚民以治民之一道。二魏见其治民之效,而未省其愚民之非也。‛
可恨的是,不仅文化人中有这么一帮专为‚治人者‛谋的文臣策士,专制统治者本身对其中的玄机也是洞若观火,而且不独古代中国如此,古希腊、罗马以还的西方世界也不例外。《管锥编》中就此写到:
古希腊、罗马文史屡言君主捏造神道为御民之具。圣〃奥古斯丁斥君主明知宗教之妄而诱民信为真,俾
易于羁绊。相传奥古斯德大帝(Augustus)云:‚有神则资利用,故既欲利用,即可假设其为有。‛此真‚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之供状。(第 18~19 页)此‚之供状‛当然也就是供出了‚愚民以治民‛的可鄙伎俩。然而《管锥编》中对统治者愚民伎俩的揭露尚不止于此,同时还追溯了‚愚民说‛的由来及其貌似相左而实则为一的两种表现形式。在论及《左传》昭公十八年载周臣原伯鲁‚不说(悦)学‛的有关史事时,钱氏认为到了‚愚民说‛的源头(‚愚民之说,已著于此‛)。就此他引出了《老子》第六十五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论语〃泰伯》篇(‚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庄子〃紸箧》(‚绝圣弃智,大盗乃止‛)、《商君
书〃垦令》(‚民不贵学则愚‛)以及《孙子〃九地》(‚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之无知‛)等古籍中诸多议论,指出原生形态的‚愚民说‛就是原伯鲁辈的所谓‚不说学‛,也就是‚治民如治军,亦使由而不使知也‛。
虽然这里的议论未免略嫌累赘,但说穿了就是,实现愚民的目的既可求助于鬼神也可借助于蒙昧。然而出人意料的是,钱氏话锋一转同时提出了一个促人自省的警世之论:‚文章学问复可为愚民之具。‛(第 233~234 页)这里虽然无意赘引《管锥编》中引录的宋人晁说之以下众多文家哲人之说,但以‚文章学问‛为‚愚民之具‛同样是要达到‚治民如治军‛的目的。因此,从制造鬼神到制造愚昧再到制造规范的‚文章学问‛,其实都是专制统治者的一个既不可告人也不愿告人的可鄙图谋:‚亦使由而不使知也。‛
三、专制的可恶:养寇自重
从《管锥编》、《谈艺录》中可以看出,钱钟书先生有着浓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自由主义理想,因而他对古代中国社会及其专制统治总是取一种审视的目光。在前两节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他如何评判专制统治与人民大众,尤其是与知识阶层的关系。但在统治阶级内部,专制体制又有何弊端呢?
在《管锥编》中论及《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载臧孙氏有关‚疾癦‛之说时,钱氏由‚疾癦‛而论及‚美癦‛再论及所谓‚外宁必有内忧‛之说。‚疾癦‛何以成为‚美癦‛?他先是引出唐人柳宗元的《敌戒》作答:‚皆知敌之仇,而不知为益之尤;皆知敌之害,而不知为益之大‛;继之则以宋人杨万里的下述之论作结:‚天之于君,厌之者则骄之以嘉祥,爱之者则谴之以变异,绝之者则误之以强盛,爱之者则惧之以灾害。‛换言之,这就是‚疾癦‛之所以又为‚美癦‛,或曰‚外宁必有内忧‛的正面含义。但是,这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我们还必须看到:‚事有貌同而心异者,释敌以为外惧,固远识谋国之忠也,养寇挟而自重,则老黠谋身之巧也;柳州言其一而未知其二。‛钱氏归纳的这个连柳宗元尚且未知的‚其二‛,就是存在于古代中国社会的一种腐恶机制:养寇自重。
何谓‚养寇自重‛?《管锥编》中屡举《吴越春秋》载吴王‚夫差矢书射文种‛以下至汪景祺戒年羹尧等诸多史事,而其取舍原则则一概本之于所谓‚兔死狗烹、鸟尽弓藏‛之喻。这里让我们从中转录三则显例以见一斑:
楚辞简介
《南史〃贼臣传》(载)侯景为慕容绍宗所败,军溃,收散卒才得八百人,(遣)‚使谓绍宗曰:‘景若就
擒,公复何用?’绍宗乃纵之‛;《北史〃贺若弼传》(载)隋文帝曰:‚初欲平陈时,弼谓高颎曰:‘陈叔宝可平,不作高鸟尽、良弓藏邪?’‛郑达《野史无文》卷三记左良玉大捷而不肯穷追,曰:‚留此残贼,武官尚可为人;若贼今日平,武臣明日即奴矣!‛同是斯理。(第 216~218 页)
这一‚斯理‛俗称就是‚兔死狗烹‛之喻,演化为现实也就是‚养寇挟而自重‛的腐恶机制。虽然在今天看来,‚养寇‛者自有其不得已之处甚或某种理由,但由此却回答了这样一个问题:何以政治腐败、民生凋零、社会动荡总是伴随着专制统治相始终?因此,‚老黠谋身之巧‛也是专制统治必然带来的一大可恶之处。
四、专制的可悲:身退罹殃
古代中国的专制统治不仅造成了君臣之间的相互猜忌,也使臣僚之间经常处在相互倾轧之中。《管锥编》中就此也给我们描述了一种现象:身退罹殃。然而这一现象的含义为何又从何言起呢?
钱氏在论及《诗经〃王风〃采葛》中‚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两句时,即接过毛《传》所言(‚一日不见于君,忧惧于谗矣‛)而把话题引向专制统治下君臣关系及臣僚之间的关系。就此,他先是举出魏文帝曹丕评刘表父子相疏离的言论(‚容刀生于身疏,积爱生于近习‛),继之则举出两晋、北齐及北宋的有关史事,指出所谓‚一日不朝,其间容刀‛云云均为‚(采葛)毛《传》之旨。‛乃直接地说,臣僚不离君实为得宠邀福的一个必要条件,
反之,身退于枢要则祸机莫测。因此,钱氏得出结论:‚故古来权臣得君者,钟鸣漏尽,马竭器盈,而恋位不去,亦以深虑去位而身与君疏,身疏而容刀、戈也。‛(第 102 页)钱氏还认为唐人‚李德裕道此隐衷,最为切至‛,故不吝篇幅引出了李德裕的大段之论。为申论便这里自然应予转录,只是此论过于冗长,这里不妨将其要点稍作节录,同时也借以感受一下专制统治下身为臣僚者的悲凉心境。李德裕《退身论》曰:
天下善人少,恶人多,一旦去权,祸机莫测。操政柄以御怨诽者,如荷戟以当狡兽,闭关以待暴客;若舍戟开关,则寇难立至。迟迟不去者,以延一日之命,庶免终身之祸,亦犹奔马者不可以委辔,乘流者不可以去楫。何以知之?余之前在鼎司,谢病辞免,寻即远就泽国,自谓在外而安。岂知天高不闻,身远受害!余岂不知身退罹殃,盖耻同(文)种、(李)斯之不去也,则知勇退者岂容易哉!而陆士衡称‚不知去势以求安,辞宠以要(邀)福‛,斯言过矣!(第 102~103 页)
无庸评说,李德裕此论既道出了身为臣僚者可悲心境的‚隐衷‛,也使人们至今还能感受到专制统治下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政治氛围。然而,倘若我们再联系《管锥编》中随之述及的清初徐乾学‚落职尚不肯去‛的故事,我们就会看到,专制统治不仅给其臣僚造成一种可悲境地,同时还迫使其堕落成为一种政治无赖,因为徐乾学要康熙分清君子与小人,而其标准就是:‚说臣好的,便是君子,说臣不好的,便是小人。‛康熙区分君子与小人当然不会以此为标准,因此,‚身退罹殃‛也只能是专制统治下身为臣僚者的一很难避免或者带有某种必然性的可悲下场。
五、专制的可笑:帝皇才学
《管锥编》中对古代中国专制统治的反思与针砭并非尽为明白晓畅之论,但是,拒绝与否定任何形式的专制统治却是其作者从不隐讳的主张。因此在钱氏的笔下,不仅专制统治者的心理常处在悲凉与阴暗的状态,专制统治者的形象也从未得到正面的称道。正因为如此,他的有关帝皇才学的议论与嘲讽其实也就是对专制统治的否定。
首先需要指出,在《管锥编》四册百余万字的著述中,贬议或讽议帝皇的文字几近于比比皆是,其中论及或提及的帝皇,包括梁武帝、魏孝文帝、隋炀帝、唐太宗、唐德宗、宋真宗、清世宗、清高宗等多位古代中国君主。这里,我们先来看看他对帝皇才学的贬议。
人们知道,在我国自秦以后的历代帝皇中,南朝的梁武帝父子算得上是‚嗜学好文‛者,然而在《管锥编》中,钱氏不仅一再尖锐指责梁武帝佞佛‚害于其政,著于其寻常行事‛(第 1544 页),对梁武帝‚挟贵好胜‛的浅薄无聊也颇多讥讽:
梁武挟贵好胜,史籍频书。《梁书〃沈约传》记约与梁武竞诵,各疏粟事,(沈)约故让(梁武)帝多二事,出谓人曰:‚此公护前,不让即羞死‛;(《南史》)卷五十《刘显传》:‚有沙门讼田,(梁武)帝大署曰‘贞(贞)’,有司未辨,遍问莫知,(刘)显曰:‘贞字为与上人’,帝因忌其能,出之。‛褊浅有若是者。(第 1383 页)
对梁武帝‚挟贵好胜‛如此鄙薄,对隋炀帝的自命不凡同样嗤之以鼻。在论及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一语时,他由议论司马迁‚举例不当‛而论及门客著书,又由之而论及梁元帝、唐德宗、宋真宗为表明自己的著述非由‚臣下代作‛而为‚朕自起草‛的几则言论,进而论及隋炀帝‚自负才学,每骄天下之士‛的狂言:‚设令朕与士夫高选,亦当为天子矣。‛就此,他以不屑一顾的口吻论及帝皇的‚才学‛、‚术业‛:
夫贵人‚言言‛,贱士‚文粪‛,王充之所深慨(《论衡〃自纪篇》),况益以天子之尊而稍有‚才学‛、‚术业‛乎?《荀子〃尧问》记‚魏武侯谋事而当,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喜……楚庄王谋事而当,臣莫逮,退朝而有忧‛。窃谓以臣莫逮为己忧,臣尚且莫或敢逮,何况喜而骄乎!鲍照为文‚多鄙言累句‛,王僧虔‚常用掘笔书‛,即‚臣莫逮‛之例矣。(第 94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