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阜阳汉简介绍
(摘自tieba.baidu/f?kz=220387336)
阜阳古称颍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西周时,阜阳境内为胡子国。战国末年,楚考烈王迁都于巨阳(今阜阳太和县),阜阳曾一度成为楚国的政治、军事和经济中心。秦汉以后,阜阳历为郡、州、府治所以及众多王、侯的封地。由于其地理形势是“襟带长淮,控扼陈蔡”、“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明·李宜春《颍州志·形胜》),所以两千多年来,阜阳一直是沟通南北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枢纽。至今,古城遗址遍布全城及周边四邻,地下文物也极其丰富,闻名中外的阜阳汉简,就出自阜阳县双古堆汉墓。
双古堆位于阜阳市西南郊约一公里处。原是座高出地面20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70多米的双顶大土堆。传说历来黄河泛滥,阜阳四周一片汪洋,惟双古堆像孤岛一样伫立水中,水涨,古堆也随之升高,再大的水也难以将其淹没。因此,世代相传双古堆是仙人的住宅。1977年春,当地罗庄人在古堆前建窑,挖出了几个陶制的马头,同年7月,经上级批准,阜阳地区博物馆会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阜阳县文化局,对古堆进行了科学的挖掘和清理,方才揭开双古堆之谜。由出土器物上的铭文和纪年得知,原来双古堆是西汉初年第二代汝
双古堆位于阜阳市西南郊约一公里处。原是座高出地面20米,东西长约100米,南北宽70多米的双顶大土堆。传说历来黄河泛滥,阜阳四周一片汪洋,惟双古堆像孤岛一样伫立水中,水涨,古堆也随之升高,再大的水也难以将其淹没。因此,世代相传双古堆是仙人的住宅。1977年春,当地罗庄人在古堆前建窑,挖出了几个陶制的马头,同年7月,经上级批准,阜阳地区博物馆会同安徽省文物工作队和阜阳县文化局,对古堆进行了科学的挖掘和清理,方才揭开双古堆之谜。由出土器物上的铭文和纪年得知,原来双古堆是西汉初年第二代汝
阴侯夏侯灶夫妻的合葬墓(详参《文物》1978年第8期,《阜阳双古堆西汉汝阴侯墓发掘简报》)。两墓中除出土漆、铜、金、玉器等文物二百余件外,还发现了大批竹简和三块木椟。作为随葬之物,这批竹简已在地下沉睡了两千多年。
简,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纸发明以前,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写在竹片上的叫简,写在木片上的叫牍或曰札。将简片编缀成册,谓之竹(简)书,但也统称为竹简。阜阳出土的这批简,因为是汉代的,故被名之为阜阳汉简。
由于年代久远,遭自然侵蚀,尤其墓葬很早以前即遭人盗掘,人为破坏所致,墓已垮塌。棺椁内常年积水,盛放简牍的漆笥已朽坏;加之受封土和椁盖板的重量挤压,笥内竹简变质、变形,不仅散断扭曲,颜发黑,而且彼此交错粘结成形如刨花板状物,难以将其剥离开。后经国家文物局文保所专家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加以揭剥,才使这批简牍最终得以重现世间。
这批竹简,破碎残缺,是历年出土竹简中受损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大多是些碎片,已难以统计完整的片数。竹简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其薄如纸,用三道绳编组。今简片最长的存字24个,少则仅一两个字。经专家十数年不懈的努力,现对汉简的基本内容已经摸清。尽管烂简断编,但阜阳汉简残存的文献仍非常丰富。计有:《诗经》、《苍颉篇》、《
简,是古代的一种书写材料,纸发明以前,古人将文字书写在狭长的竹片或木片上。写在竹片上的叫简,写在木片上的叫牍或曰札。将简片编缀成册,谓之竹(简)书,但也统称为竹简。阜阳出土的这批简,因为是汉代的,故被名之为阜阳汉简。
由于年代久远,遭自然侵蚀,尤其墓葬很早以前即遭人盗掘,人为破坏所致,墓已垮塌。棺椁内常年积水,盛放简牍的漆笥已朽坏;加之受封土和椁盖板的重量挤压,笥内竹简变质、变形,不仅散断扭曲,颜发黑,而且彼此交错粘结成形如刨花板状物,难以将其剥离开。后经国家文物局文保所专家采用世界先进的技术加以揭剥,才使这批简牍最终得以重现世间。
这批竹简,破碎残缺,是历年出土竹简中受损程度最为严重的一种。大多是些碎片,已难以统计完整的片数。竹简长约25厘米,宽约1厘米,其薄如纸,用三道绳编组。今简片最长的存字24个,少则仅一两个字。经专家十数年不懈的努力,现对汉简的基本内容已经摸清。尽管烂简断编,但阜阳汉简残存的文献仍非常丰富。计有:《诗经》、《苍颉篇》、《
周易》、《万物》、《庄子》、《楚辞》、《年表、大事记》、《相狗经》、《刑德》、《日书》、《算数》、《行气》、《干支》、《作务员程》、《天文杂占》、《吕氏春秋》(其中有些书名为整理者根据内容所拟定)等;木椟为书籍篇题,内含《说苑》、《新序》和《孔子家语》等部分内容。
由上列书目,可以看出这批简书有半数以上属古佚书,在《汉书·艺文志》中不见著录。班固《艺文志》原本于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可以想见,这些所谓佚书恐怕至迟在西汉末年即已不存于世,至今已湮没两千多年了。它们之重新被发现,一方面丰富了古代历史的内容,修正了史书的记载;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校勘某些传世古籍的依据和研究语言文字的原始素材。
阜阳出土汉简,不仅是安徽考古史上的首次重大发现,值得安徽人民骄傲、自豪,而且,这些汉简更是祖国文物瑰宝园地中的一朵耀眼夺目的奇葩。
这批被文物考古学界誉为稀世之宝的阜阳汉简,其珍贵之处就在于:
由上列书目,可以看出这批简书有半数以上属古佚书,在《汉书·艺文志》中不见著录。班固《艺文志》原本于刘向、刘歆父子的《别录》和《七略》。可以想见,这些所谓佚书恐怕至迟在西汉末年即已不存于世,至今已湮没两千多年了。它们之重新被发现,一方面丰富了古代历史的内容,修正了史书的记载;另一方面还可以作为校勘某些传世古籍的依据和研究语言文字的原始素材。
阜阳出土汉简,不仅是安徽考古史上的首次重大发现,值得安徽人民骄傲、自豪,而且,这些汉简更是祖国文物瑰宝园地中的一朵耀眼夺目的奇葩。
这批被文物考古学界誉为稀世之宝的阜阳汉简,其珍贵之处就在于:
第一,简书种类多
阜阳汉简包括近二十种古代典籍,书种繁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就内容而言,则医药卫生、童蒙教育、天文计算、星相卜
阜阳汉简包括近二十种古代典籍,书种繁多,而且内容包罗万象。按我国传统的图书分类,是经、史、子、集无所不有;就内容而言,则医药卫生、童蒙教育、天文计算、星相卜
卦、天干地支、行气养生、建筑工程、器物制造、农产品加工、相狗术等无所不涉。在国内汉简发掘史上实属罕见。近百年间,国内汉简已有多次出土。首批汉简发现于1907年,为英籍匈牙利人斯坦因从敦煌长城烽燧遗址中所得。1930—1931年,前西北科学考察团于甘肃北部额济纳河流域(古代泛称“居延”或“弱水流沙”)汉代遗址发掘竹、木简一万多枚。而大规模的汉简出土则集中于20世纪70年代。1972年至1976年间,甘肃省居延考古队在破城子共获二万余枚汉简,这是我国历来发现古代简牍最多的一次。1979年甘肃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简牍一千二百余枚,这是20世纪最后一次汉简出土。大部分汉简多发掘于西北地区,但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在内地多处都有所创获,数量不等。其中,像湖南长沙马王堆汉简和山东临沂银雀山汉简均曾轰动于一时。早期汉简就内容来看,“大部分是边戍文书,极少六艺诸子杂书”(陈梦家:《汉简缀述》,中华书局1980年出版,第291页)。70年代出土的汉简,情况也多类此。且书简种类以比较少。就简片的数量而言,阜阳汉简也许不能算是最多的,但若从所出书目品类之多来看,至今国内尚无出其右者。这批丰富的汉简资料,对后人考察周秦汉初历史,了解古代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生活,无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史料价值高
在阜阳汉简所存的典籍中,有些属首次发现,为史籍所未载;有的是只闻其名,而原本早已亡佚;有些既有今本存世,字句也多有不同。其史料价值和学术上的意义,无法估量。限于篇幅,这里仅举其要者,略作说明。
在出土的多种古籍中,最重要的发现当属阜阳汉简《苍颉篇》。《苍颉篇》是我国古代除《史籀篇》而外最早的一部字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规范字体,命丞相李斯作《苍颉》七章,车府令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统一的教科书予以颁布。汉初,“闾里书师”曾把这三部书合而为一,统称《苍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共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让人惋惜的是,这部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童蒙教育和书写典范作用的书籍,宋以后竟失传了。解放前后,曾在出土的汉简中有过几次发现,但数量有限,字数较少。《苍颉篇》残简首次面世于20世纪初,为斯坦因从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所获,仅四十余字(参见王国维《流沙坠简》与《重辑苍颉篇》)。另外,在甘肃居延和敦煌两地发掘出的汉简中,也有《苍颉篇》残文,或几十字或百字。而保存字数最多的要数阜阳汉简。据统计,阜阳汉简《苍颉篇》中完整的字达五百四十一个,这是《苍颉篇》亡佚千年后,国内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这类简虽然十分破碎,仅留下些片言只语,但许多仍可联缀成句。利用这些资料,一则可以校订流沙坠简和居延汉简《苍颉篇》中
在出土的多种古籍中,最重要的发现当属阜阳汉简《苍颉篇》。《苍颉篇》是我国古代除《史籀篇》而外最早的一部字书。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书同文”政策,以小篆为规范字体,命丞相李斯作《苍颉》七章,车府令赵高作《爰历》六章,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七章,作为全国统一的教科书予以颁布。汉初,“闾里书师”曾把这三部书合而为一,统称《苍颉篇》,断六十字为一章,共五十五章,三千三百字。让人惋惜的是,这部在中国历史上起过童蒙教育和书写典范作用的书籍,宋以后竟失传了。解放前后,曾在出土的汉简中有过几次发现,但数量有限,字数较少。《苍颉篇》残简首次面世于20世纪初,为斯坦因从敦煌汉代烽燧遗址中所获,仅四十余字(参见王国维《流沙坠简》与《重辑苍颉篇》)。另外,在甘肃居延和敦煌两地发掘出的汉简中,也有《苍颉篇》残文,或几十字或百字。而保存字数最多的要数阜阳汉简。据统计,阜阳汉简《苍颉篇》中完整的字达五百四十一个,这是《苍颉篇》亡佚千年后,国内最大的一次考古发现。这类简虽然十分破碎,仅留下些片言只语,但许多仍可联缀成句。利用这些资料,一则可以校订流沙坠简和居延汉简《苍颉篇》中
对文字的误释,从而更准确地释读原文;再则对于进一步研究《苍颉篇》,考察古代字书,也是极为宝贵的资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阜阳汉简《诗经》。现存残片较多,共有一百七十多条。包括今本《诗经》中《国风》和《小雅》两种。但内中诗篇已无一首完好者,有的仅存篇名,残破严重,但价值也不可低估。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首先,《诗经》自问世后,经秦火焚毁,至汉代复得流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传《诗经》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婴)、毛(亨)四家。齐、鲁、韩三家《诗》魏晋以后逐渐衰废,《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专家考证,阜阳汉简《诗经》既非《毛诗》系统,也不属于另外三家《诗》中任何一家,因此猜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阜阳古属楚地,所以李学勤先生又进一步推测它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事实究竟如何,姑置不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汉时传《诗》者,绝非仅止四家,四家外,当还有别家。史书记载或有遗漏。阜阳汉简《诗经》,足可补文献之阙遗和不足。
其次,是在阜阳《诗经》汉简中发现有《诗序》的残文,这使围绕《诗序》展开的长期聚讼纷纭的历史悬案得以澄清。传统观点多认为:四家《诗》中只有《毛诗》才有《诗序》,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阜阳汉简《诗经》。现存残片较多,共有一百七十多条。包括今本《诗经》中《国风》和《小雅》两种。但内中诗篇已无一首完好者,有的仅存篇名,残破严重,但价值也不可低估。这可从以下两方面来看:
首先,《诗经》自问世后,经秦火焚毁,至汉代复得流传。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传《诗经》的有齐(辕固)、鲁(申培)、韩(婴)、毛(亨)四家。齐、鲁、韩三家《诗》魏晋以后逐渐衰废,《毛诗》晚出,独传至今。专家考证,阜阳汉简《诗经》既非《毛诗》系统,也不属于另外三家《诗》中任何一家,因此猜想它“可能是未被《汉志》著录而流传于民间的另外一家”。阜阳古属楚地,所以李学勤先生又进一步推测它也许是“楚国流传下来的另一种本子”。事实究竟如何,姑置不论;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即汉时传《诗》者,绝非仅止四家,四家外,当还有别家。史书记载或有遗漏。阜阳汉简《诗经》,足可补文献之阙遗和不足。
其次,是在阜阳《诗经》汉简中发现有《诗序》的残文,这使围绕《诗序》展开的长期聚讼纷纭的历史悬案得以澄清。传统观点多认为:四家《诗》中只有《毛诗》才有《诗序》,
齐、鲁、韩三家《诗》皆无序。清代学者及近人曾对此说持有疑义并加以驳正,但缺乏直接的证据。阜阳汉简《诗序》的发现,为《诗序》并非属《毛诗》所独有,提供了新的、有力的佐证。
第三,成书年代早
汝阴侯夏侯灶是汉初开国功臣夏侯婴(《史记》、《汉书》中皆有传)之子。他于文帝九年嗣位,卒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因此,阜阳出土的这批竹简书,其成书时间必不晚于这一年。大抵为汉初之物。有的或许更早些,如《万物》抄成于西汉初,而撰写的时间则要早得多,“可能是战国或更早的春秋时期的书”。还有,阜阳汉简《诗经》也是公认现存最早的《诗经》写本。而《苍颉篇》中则有避秦始皇赢政名讳的句子,如“饬端修法”不作“饬政修法”,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学者认为它是以秦代《苍颉篇》为底本,且未经汉人修订过的汉初抄本。当然也是最早的本子。此外,这批汉简中还存《庄子·杂篇》遗文数条。过去曾在敦煌石室内发现过《庄子》的唐代写本。阜阳《庄子》汉简尽管残断破碎,文字所剩无多,而且仅是杂篇中的几个章节,但是这些残简却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存世最早的《庄子》写本。其余汉简亦多属此类。秦汉时代,去古未远,因此,时代越早的作品,其真实性与可信度也就越高;自然,参考价值也就越大。而且,上古典籍经秦火浩劫,已幸存无
汝阴侯夏侯灶是汉初开国功臣夏侯婴(《史记》、《汉书》中皆有传)之子。他于文帝九年嗣位,卒于文帝十五年(前165)。因此,阜阳出土的这批竹简书,其成书时间必不晚于这一年。大抵为汉初之物。有的或许更早些,如《万物》抄成于西汉初,而撰写的时间则要早得多,“可能是战国或更早的春秋时期的书”。还有,阜阳汉简《诗经》也是公认现存最早的《诗经》写本。而《苍颉篇》中则有避秦始皇赢政名讳的句子,如“饬端修法”不作“饬政修法”,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所以,学者认为它是以秦代《苍颉篇》为底本,且未经汉人修订过的汉初抄本。当然也是最早的本子。此外,这批汉简中还存《庄子·杂篇》遗文数条。过去曾在敦煌石室内发现过《庄子》的唐代写本。阜阳《庄子》汉简尽管残断破碎,文字所剩无多,而且仅是杂篇中的几个章节,但是这些残简却是目前我们所能见到的存世最早的《庄子》写本。其余汉简亦多属此类。秦汉时代,去古未远,因此,时代越早的作品,其真实性与可信度也就越高;自然,参考价值也就越大。而且,上古典籍经秦火浩劫,已幸存无
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些早期的古文献史料,就更显得珍贵,难得。
第四,异文多
异文是指同一种文献的不同版本中用字的差异。阜阳汉简中存在着大量的异文,这些异文构成了这批汉简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一大特。就单篇而言,仅是《诗经》与《周易》就各有异文近百处,《苍颉篇》、《庄子》等书中也或多或少使用异文(异文数目与出土简片多少有关)。大部分异文多是由通假造成,即属音同、音近的借用。秦汉时代,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稳定,所以文献中通假现象相当普遍、常见。这在阜阳汉简中也得到充分反映。另有一些异文,则是由于文字异体、古今用字不同、字形相近而讹及衍夺等原因所造成的文字异写。对这些异文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举例来说,今本《诗经·邶风·北风》“携手同车”楚辞简介,阜阳《诗经》作“携手同居”,“车”、“居”上古同属见母鱼部平声,完全同音,故可通用。这足以说明今象棋比赛中走直路的“车”仍读如“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古音作为依据的,而且这种读音还可以从现在一些方言中到例证。此外,阜阳汉简异文有时使用一些比今本字义更准确、明白的字,如今本《周易》复卦的“无只悔”,阜阳《周易》作“无智悔”,“只”是章母支部字,“智”是端母支部字,音近可通,这就使有关“只”字含义的争论得到解决。还有一些异文对于订正今本文字上的一些错误,探求古书原意,都大有帮助。例如今
异文是指同一种文献的不同版本中用字的差异。阜阳汉简中存在着大量的异文,这些异文构成了这批汉简在语言文字方面的一大特。就单篇而言,仅是《诗经》与《周易》就各有异文近百处,《苍颉篇》、《庄子》等书中也或多或少使用异文(异文数目与出土简片多少有关)。大部分异文多是由通假造成,即属音同、音近的借用。秦汉时代,汉字形、音、义之间的关系尚不十分稳定,所以文献中通假现象相当普遍、常见。这在阜阳汉简中也得到充分反映。另有一些异文,则是由于文字异体、古今用字不同、字形相近而讹及衍夺等原因所造成的文字异写。对这些异文进行探讨,是非常有意义的。举例来说,今本《诗经·邶风·北风》“携手同车”楚辞简介,阜阳《诗经》作“携手同居”,“车”、“居”上古同属见母鱼部平声,完全同音,故可通用。这足以说明今象棋比赛中走直路的“车”仍读如“居”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有古音作为依据的,而且这种读音还可以从现在一些方言中到例证。此外,阜阳汉简异文有时使用一些比今本字义更准确、明白的字,如今本《周易》复卦的“无只悔”,阜阳《周易》作“无智悔”,“只”是章母支部字,“智”是端母支部字,音近可通,这就使有关“只”字含义的争论得到解决。还有一些异文对于订正今本文字上的一些错误,探求古书原意,都大有帮助。例如今
本《诗经·陈风·墓门》“歌以讯之”句中“讯”字与前句“有鸮萃止”之“萃”字不押韵,对照阜本,“讯”作“谇”,《广韵》引此句作“歌以谇止”。段玉裁指出今毛本“讯”为“谇”之误,形近而讹(见《说文》段注“谇”字,第105页)。可证原文该如阜本,作“歌以谇之”为是。阜阳汉简中类似这种订误补缺的例子还有不少,由此可见它的价值。很明显,这些异文不仅为考察秦汉时代的语言文字与上古音韵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同时也有助于对这些典籍作深入细致的研究。
第五,书法精湛
阜阳汉简的文献价值已如前述,而其书法艺术也同样为人称道。在国内历年出土的竹简中,阜阳汉简书法是被专家公认最为优美的一种。阜简文字墨书,且各种书籍字体各不相同。有的飞龙走蛇(《诗经》)、有的刚劲有力(《苍颉篇》)、有的温文清秀(《楚辞》)、有的粗犷奇崛(《大事记》)、有的飘逸俊美(《年表》)、有的严谨端庄(《作务员程》),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及书法史,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阜阳汉简内容包罗宏富,其意义是多方面的,远非本文所能尽述。读者由上文介绍亦略可窥其一斑。好在汉简本身价值自在,学者可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研究,相信会有很大收益,
阜阳汉简的文献价值已如前述,而其书法艺术也同样为人称道。在国内历年出土的竹简中,阜阳汉简书法是被专家公认最为优美的一种。阜简文字墨书,且各种书籍字体各不相同。有的飞龙走蛇(《诗经》)、有的刚劲有力(《苍颉篇》)、有的温文清秀(《楚辞》)、有的粗犷奇崛(《大事记》)、有的飘逸俊美(《年表》)、有的严谨端庄(《作务员程》),并非出自一人之手。这些资料对于研究古代书法艺术及书法史,也将起到很大的作用。
阜阳汉简内容包罗宏富,其意义是多方面的,远非本文所能尽述。读者由上文介绍亦略可窥其一斑。好在汉简本身价值自在,学者可从不同角度对其加以研究,相信会有很大收益,
有关阜阳汉简的情况及研究成果,已有数篇文章在杂志上公开发表,个别专著也已出版。读者若想作进一步了解,可以参看《阜阳汉简简介》、《阜阳汉简〈苍颉篇〉》、《阜阳汉简〈苍颉篇〉的初步研究》(以上并见《文物》1983年第2期);《阜阳汉简〈万物〉》、《〈万物〉略说》(《文物》1988年第4期);《阜阳汉简诗经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阜阳汉简〈庄子〉》(《文物研究》1990年10月)等。
参考书推荐:
书名:阜阳汉简《周易》研究
作者:韩自强著
ISBN:7-5325-3724-2
价格:CNY98.00
发行地:上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
作者:韩自强著
ISBN:7-5325-3724-2
价格:CNY98.00
发行地:上海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4
页数:207页
开本:29cm
一般附注:附: 《儒家者言》章题 《春秋事语》章题及相关竹简
开本:29cm
一般附注:附: 《儒家者言》章题 《春秋事语》章题及相关竹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