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中大熊猫”朱鹮保护记文|方圆记者 刘亚 通讯员 沈晓燕
“翩翩兮朱鹭,来泛春塘栖绿树,羽毛如翦如染,远飞欲下双翅敛。”唐代诗
人张籍曾在诗中这样描述朱鹮。朱鹮又叫朱鹭,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鸟类之一,也是世界珍稀濒危鸟类和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被誉为“东方宝石”。
为了守护这份诗情画意,中国的几代鸟类研究者将一辈子都献给了“东方宝石”。从最初7只到
32
等到傍晚,它们又伴随落日归巢,成双成对落在高处的树枝上。基地位于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这里港汊交错,芦苇成片,湖水清澈,野鸟息,水生动植物遍布,非常适合纤细又敏感的朱鹮生活。
然而,在2023年5月,德清县下渚湖国家湿地公园周边的一位村民,为了防止自家菜地被鸡啄食,围起低矮的渔网。不巧的是,一只朱鹮幼鸟不小心触碰渔网,被缠住后无法挣脱,虽经工作人员发现并及时救治,仍然在一周后死亡。
大熊猫的故事33
34
图片故事·IMAGE
虽经24小时轮班悉心看护,仍于6月1日上午死亡。由于基地内部医疗设施相对有限,加之受伤朱鹮的救治难度很高,即使送至基地外定点救助中心也难以救治,并很有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同时,检察官了解到,当地政府曾通过、报纸等宣传朱鹮保护相关内容,并在朱鹮岛附近设立横幅等,但宣传仍有盲区,当地村民虽知晓湿地公园基地内育有朱鹮,但是部分村民对于存在野外放飞的情况仍不太清楚。
“该事件反映出相关部门在朱鹮保护工作中存在不足,尚有一定的提升空间。”章程表示。2023年9月8日,德清县检察院围绕预警和救助机制、宣传教育等朱鹮日常保护工作中可能存在的管理漏洞,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一是健全预警机制,如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科技力量配置。根据需要提升GPS 定位等必要装置性能,探索制定更加科学的逻辑算法,优化观测记录方
1
2
3
4
一大早,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朱鹮保护基地的工作人员便开始打扫鸟舍。
工作人员正在给笼养的朱鹮投放食物。朱鹮喜欢吃鱼、虾、泥鳅等食物。德清县下渚湖湿地朱鹮保护基地办公室里设有监控设备,通过监控,工作人员能够随时了解基地内朱鹮的情况。基地工作人员正在认真记录朱鹮幼鸟的状况。
1234
得知这一消息后,德清县检察院立即来到相关部门了解事件相关情况,查看了被网朱鹮现场照片。同时,检察官也开展走访调研,了解到德清朱鹮种数量从曾经的10只增长至2014年年初的669只,其中人工繁育种382只,野外种287只,系全国第三大朱鹮种。
“我们发现,这只野外活动的朱鹮虽配有GPS 定位装置,但活动轨迹以每个时间整点记录一次,因朱鹮可能停留休息,单位区间内定位静止并不能直接反映是否发生意外,故系统并未主动发出预警提示,被网幼鸟是在工作人员例行检查时发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德清县检察院检察官助理章程向《方圆》记者介绍,虽然这次朱鹮幼鸟的死亡系个例,但对朱鹮的保护仍然不能掉以轻心。2023年6月上旬,检察院开展大量调查取证工作。
在进一步调查中,办案检察官发现从救助记录看,该幼鸟被送至救助时状态很差,无法进食,
基地设有野外投食点,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此投食。投食点的设立是为了让那些野外觅食不顺利的朱鹮能够“回娘家吃上顿饭”。
式,提升预警质效。二是完善救助机制,如制定朱鹮受伤应急预案,完善日常巡查登记制度,提升救助专业化程度。三是加强宣传教育,利用“世界湿地日”“世界野生动植物日”“爱鸟周”“全国生态日”等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野生动物保护宣传。同时做好以案释法。以本次事件为经验教训,联合属地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动物名录》等开展普法宣传。此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告知周边村民关于朱鹮基地饲养和野外放飞情况,以及日常生产生活中的注意事项等。
“检察建议发出后,得到相关职能部门及时采纳、整改和回复。相关部门将进一步优化日常巡查制度,完善救助体系,加大野生动物保护知识宣传力度,加强与多所高校科研合作,提高朱鹮雏鸟存活率,推动野生朱鹮种数量继续增长。”章程表示,接下来,德清县检察院将进一步跟踪履职,通过“回头看”等形式使朱鹮等野生动物得到更加有效的保护。
责任编辑:王丽在基地外,《方圆》记者遇到不
少摄影爱好者,他们经常守在朱
鹮出没地附近,抓拍朱鹮的“倩
影”。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