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事迹篇1
  祖国,是喊一声会心跳,喊两声会鼻尖一热的名字。——题记
  我是一个中国人。
  紧紧篡着手中的笔,一横一竖,一撇一捺,笔尖深深地刺进纸里,想要把它们刻到灵魂深处,留下如同墨伤痕般叫嚣的字迹,写下这句话,仿佛用加了我毕生的力气。似泰山般沉甸甸的语句在我心间高高矗立,光是这么短短七个字,就让我体内的缓缓流动的鲜血有了沸腾的迹象。
  我是一个中国人,这意味着我有大地般黄的皮肤,在无数白皙或黝黑的种之间,不会有半点自卑,这意味着我有黑夜给予的黑瞳孔,在千万如宝石般晶莹的双眸里面,不会有一丝羞愧,这更意味着,我的骨髓里早已被祖先深深烙印下龙的传承,我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拍心跳,也早就熔铸了炎黄大帝永垂不朽的血脉!
  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我的祖先发明了纸和印刷术,让知识得以传播,是我的祖先创造了指南针,让如同蜉蝣般人们在浩瀚海洋中不再彷徨。我们的历史上,有司马迁身受腐刑却不曾屈服,
至始至终身残志坚浩然正气直笔写历史终成“无韵之离骚”,有李时珍不惜以身试药尝遍百草,只为造福于天下百姓,他们像星般在夜空熠熠发光,璀璨出最迷人的光晕。
  我是一个中国人,当各国列强侵入我中华,神州大陆被肆意妄为瓜分得体无完肤,一位又一位顶天立地的热血男儿弃妻儿于不顾,奋战杀敌,为国捐躯甚至不能马革裹尸,他们把自己带血的头颅傲然掷在历史的天枰之上,叫一切道貌岸然的褪了颜,失了重量!
  我是一个中国人,黄河的涛涛巨吼是我们最粗狂的咆哮,它在世界各地的每一个角落响起,已绝没有人敢去轻视。
  我是一个中国人,是我的祖国她孕育了我,我所拥有的、我所热爱的、我所向往的,都在这里,且没有一项不是她给的!为什么要自卑?记住,你是中国人,你,值得骄傲!
  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事迹篇2
  “周恩来精神与新时代”学术论坛在11日南京召开。
  周秉德在会上作题为《传承恩来家风 弘扬革命传统》的报告。对于与周总理一同生活的点点滴滴,年逾八旬的周秉德仍烙印在记忆深处,如数家珍般细细道来。
  “从我12岁到周总理身边,他就经常跟我说,你是普普通通学生,将来就是普通劳动者,普通老百姓。不要因为我是国家总理,你就有任何特殊化。”在周秉德的记忆中,家属绝不可“特殊化”,绝不可“走捷径”,是周总理一贯坚持的家风。
  有一个画面让周秉德印象格外深刻。“小时候,有一次伯父通宵工作到天亮。当时,我早起在院子里看书晨读。周总理走出办公室散步,就严肃地说,‘秉德,你怎么还在那看书?你没看见战士们都在打扫院子里卫生吗?’。从此,我更加认识到,自己作为总理的侄女,与战士们是平等的,没有任何特殊化。”周秉德说。
  “周总理没留下任何财产,但却给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家风。伯父送给我的结婚礼物,是伯母拍摄的庐山风景照。婚前,我把伯父伯母送我的嫁妆,一路骑车带到了婆家。”周秉德说,直到如今,自己的床头仍摆着这张照片。每每看到,都会唤起自己与周总理夫妇共同生活的珍贵回忆。
  在周秉德看来,一件件小事让她清晰地意识到,周总理所说的“家属不搞特殊化”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教育,而是遇到问题时,随时随地要给家人纠正。
  “伯父常说,自己是国家的总理,不是周家的总理。不能给家里人谋利,而要为全国人民谋利益。”周秉德说,“愿相会于中华腾飞世界时”,是伯父写给同学的临别赠言,也成为自己践行一生的誓言。
  座谈会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纷纷畅谈弘扬周恩来精神的重要意义。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甄小英表示,周恩来是集大功大德与大爱于一身的时代楷模。他用半个多世纪的奋斗,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奋斗目标、精神境界、思想作风和中华民族的优秀品德鲜活地展现在人们面前,成为中国共产党坚持党性的楷模,为人民服务的典范,党的优良作风的化身,为人民矗立起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
  江苏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桑学成认为,江苏这片红热土孕育了周恩来精神,也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讲党性、敢担当、肯奉献的模范人物。学习周恩来精神,就是要始终做到热爱人民、勤政为民,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江苏省周恩来研究会执行会长张亚青认为,奋斗在新时代路上,周恩来精神是激励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巨大力量。
  中国历史上的伟人事迹篇3
  周恩来旗帜鲜反对腐败,他认为党员及干部如果蜕化,就必然会丧失人民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自己毁掉自己,“反对任何共产党员由满腔热忱地、勤勤恳恳的高贵品质堕落到资产阶级卑鄙的个人主义”。他提出要准备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
  抗战胜利后的延安,生活仍很困难。有一次,警卫班几个战士凑在一起,想给周恩来副主席弄点吃的补补身子。警卫战士小魏出了个主意,拿四双旧布鞋去农户家里换了一条狗。
  周恩来知道后,严肃地批评小魏说:“四双旧鞋能换到一条狗吗?老百姓之所以跟你换,是因为他们相信共产党,我们决不能侵犯老百姓的利益。”第二天,周恩来带着小魏到农户家里,向农户道歉,并亲自付了钱。
  “伯伯在我们印象中,非常节俭。穿的衣服也是补丁摞补丁,缝得里三层外三层。去世后,我们整理他的遗物时,看到都是缝补多次的破旧衣服,忍不住热泪盈眶。”
  节省再节省,是周总理一生的习惯。周恩来的侄女周秉德回忆,新中国成立后,伯伯不让做新衣服,中山装不合身了,他让工作人员拿着这套衣服去布店配布料,然后用新料做前片,
用旧料打翻做了后片,这样伯伯就算做了一件中山装,然而看上去前片的颜略深,后片的颜略浅。
  他的一条洗脸毛巾也是能用多年,中间破了四个洞,卫士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给他买了条新的,他发现后立刻让卫士长给他把旧的拿出来,卫士长劝说:“总理,医生不是跟您说了吗,您脸上毛囊之所以不断发炎,就是因为洗脸毛巾太破、太硬、不断摩擦引起的。”
身残志坚的故事  以为搬出医生的“明确诊断”,一向尊重科学的伯伯就会服从。不料,他竟然想起用柔软的纱布缝补破掉的地方继续使用。最终,卫士长也拗不过他,只好请人帮忙用纱布缝补好让他继续使用。
  周秉德回忆,伯伯当了27年总理,他一共只买过两双皮鞋和一双皮凉鞋。皮鞋中的一双,还是出访外国前,秘书怕太热,就买了双大一号的皮鞋,并且都是有重要活动或者出访、接待外宾才穿皮鞋,日常都是穿布鞋,包括到基层调研也是经常穿布鞋。这期间,有人看他皮鞋太破旧了,就送他一双皮鞋,他没穿又转送给了下属。这位下属穿了段时间觉得不合适,多年后捐赠给了淮安周恩来纪念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