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在课堂上的合理运用
作者:梅亚娣
来源:《中国教师2014年第22
        在历史课上,教师巧妙地讲述一些历史故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历史,从中受到启迪。历史课不是每一课都有让人回味的故事,教师不能为讲故事而讲故事,更不能瞎编故事,如果教师为了达到讲故事的目的而编造历史,不仅不能完成教学任务,还会偏离教育的本质。因此,故事不是想讲就讲,教师要精心准备,使故事内容与教学内容相吻合,选好讲述时机,控制好故事时间,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教师讲述的故事要真、善、美。要求故事内容真实可信,符合史实;“要求故事内容积极向上,蕴含的道理教人向善,体现人文精神;“要求故事内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和趣味性,耐人寻味。由于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因此故事必须短小精悍,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删繁就简。故事可以是教师收集整理的,也可以是学生总结交流的,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帮助学生体验历史,理解历史。
        一、历史课上教师讲述故事的主要类型
        1.用励志故事凸显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
        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大量反映历史人物成长的故事,教师可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挖掘励志故事教育学生,凸显历史教学的育人功能。这样的人物在中国历史上有孙中山、、周恩来、等,在世界史上有哥伦布、麦哲伦、林肯、丘吉尔、罗斯福等,其中,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故事具有典型的教育意义。罗斯福新政是高中历史教材必修二的重要一课。罗斯福因善于审时度势、见机行事以及既能迂回前进又敢于大胆突破的作风,而被喻为身残志坚的故事狮子狐狸。这样一位用新政来解决经济危机的实干家,学生是非常感兴趣的,希望能更多地了解他,而仅靠教材上的内容远远不够,教师如果在课堂上补充一些罗斯福的故事,有助于学生对新政的前因后果有更全面的理解。
        关于罗斯福的故事有很多,有这样一则小故事表现了他的幽默风趣。1944年,当罗斯福连任美国总统时,一位记者问他第四次担任总统有何感想,罗斯福笑而不答,拿出一块三明治请记者吃,记者受宠若惊,很快就吃下去了。罗斯福又给了他第二块,记者迟疑了一下又吃下去了。罗斯福又拿出第三块给了他,记者拿在手上硬着头皮吃了下去。这时罗斯福对记者说:现在已不用我回答你的问题了,你有自己的感受了。
        除了幽默故事,教师还可补充一则罗斯福身残志坚的故事。1921年罗斯福39岁,他遭遇了灾难。这年8月罗斯福全家在大西洋的一个岛上休假,他住的酒店附近发生了火灾,罗斯福参加了救火,救火之后便跳进冰冷的海中游泳。晚上他高烧不退,混身疼痛,几天后四肢麻木,被确诊为脊髓灰质炎症,也就是小儿麻痹症。这种病在当时无药可治,疾病使他腰部以下失去了知觉,但坐在轮椅上的他并没有放弃自己的理想,他坚持不懈地锻炼,为了练习手臂的能力甚至每天在地上锻炼爬行,病情逐渐有了好转。
        教师通过讲述以上故事,除了让学生感受罗斯福的个人魅力和坚强的意志外,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习他如何面对困难、战胜困难,这样的教育能避免空洞的说教,效果很好。
        2.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历史知识包罗万象、涉及面广。现行中学教材是以专题史教学为线索,专题史教学会模糊学生的时间概念,缺少通史概念。许多学生不善于总结历史,尤其是世界历史,在学习中常常张冠李戴,这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帮助总结。
        例如总结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五位领导人的内外政策时,
为帮助学生了解他们政策的不同,教师可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进行总结。一次,列宁、斯大林、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五位苏联领袖同乘一列火车去某地考察,驶到半路火车突然停了,值勤警卫报告说前面的铁轨断了,这位警卫首先请示列宁该怎么办。列宁说:广泛发动人民众,集中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组织一次星期六义务劳动,把断了的铁路重新修好。警卫又来请示斯大林,斯大林说:铁轨突然断了说明有阶级敌人破坏!首先应把破坏者抓出来,命令30公里以内全部戒严,立刻开展一次大运动!随后警卫请示赫鲁晓夫,赫鲁晓夫说:把火车后边的铁轨拆下来,铺到火车前边去。警卫又来请示勃列日涅夫,勃列日涅夫说:我们五位领袖一同下车,在火车旁边摆出推火车的姿势。不管火车动不动,只要推的姿势就能激励人民一起推火车,火车就能前进。警卫最后请示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说:我们下车到前面公路边等车,火车不行改坐汽车。这则政治故事的寓意在于它揭示了苏联历代领导人不同的领导风格及其对社会变革的不同态度。这种揭示虽是漫画似的,未免有些夸张与片面,但它对帮助学生分析、分辨这五位领导人却很有帮助。
        因此,用历史故事进行教学总结,让课堂变得生动有趣,帮助学生识记,能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历史教师应加以利用。
        二、教师如何把握讲故事的时机
        1.用故事导入新课,激发学习兴趣
        中学生求知欲强,颇具好奇心,他们爱听故事,容易被历史故事感染。教师应抓住中学生的这一特点激发其学习兴趣。运用小故事导入新课,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能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变无意注意为有意注意,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新内容产生认知需要,使教学从一开始就抓住学生的心。
        例如,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高中教材中多次出现,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一国两制、理论等都与他有关。学生在学习这些内容时常常容易混淆,逐渐失去学习兴趣,这时,教师可告诉学生讲话历来言简意赅、风趣幽默,如当别人问他万里长征是怎么走过来时,他的回答只有三个字:跟着走。在期间,历经磨难,后来有人问他是怎么过来的,他的回答只有两个字:等待。然而,就是这两三个字却发人深思,人们能感受到的乐观和机智。教师在讲述这部分内容时,应紧扣课本,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理论教授。在课程导入环节讲述和有关的故事,既能让学生领略伟人的风采,又能激发他们对理论的探究欲望。
        2.用故事结合课堂教学,启迪学生智慧
        用历史故事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从而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哲学家培根曾说过读史使人明智,用历史故事结合课堂教学可启迪学生的智慧,使课堂意犹未尽。这样的历史故事有很多,例如有关赫鲁晓夫的一个故事: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全盘否定了斯大林,由于赫鲁晓夫是斯大林非常信任的人,大家心中有了疑问:你这么了解他的错误,那么在斯大林掌权时怎么不提出意见呢?在一次会议上,赫鲁晓夫又批评斯大林,有人传来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当时你在哪里?赫鲁晓夫看到纸条后念了出来,并请写纸条的人到台上来,台下鸦雀无声。随后赫鲁晓夫说:现在我可以告诉你了,当时我就在你现在的那个地方。这个故事让学生对斯大林模式及个人崇拜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教师将教学内容整合到故事中,将教学重难点演变成故事情节,从而真正实现超越教材、用活教材、回归教材的教育理念。
        三、结束语
        人人都爱听故事。好故事不怕重复,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能让学生对历史课有更多期待。笔者建议专家在编写中学历史教材时可适当增加一些历史故事,或是加入一些有故事情节的史料,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活灵活现的历史,充分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徐晓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