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名人事迹
  篇一:身残志坚人物事迹身残志坚人物事迹在××*市第二中学高三(7)班的课堂上,坐着一位不同寻常的同学——××*。
  他的左耳听力只有90分贝,右耳听力在80分贝左右。
  好比说,汽车的高音喇叭在他耳边鸣叫,也不会给他带来很大的影响。
  对他来说,这世界几乎是一片宁静,他从未享受过抑扬顿挫的旋律,只有黑板上老师那时时刷新的板书才能给他带来不断的向往。
  然而,生理的缺陷并未能阻隔住他求知的欲念,他身残志坚,的学习成绩却总是名列班里前茅,让听力健康的同学好生羡慕。
  ××*刻苦学习的事迹被媒体公开报道后,引起了社会更多的关注,省聋哑学校的专家表示,他的表现是全省同类型少年中极优秀的。
  。
  有声的世界黯然失声了。
  看着什么都不知道的孩子,看着孩子那张与同龄人一样充满憧憬的笑脸,宋乃平夫妇心中的希望永远不会泯灭。
  转眼间,××*7岁了,这是大多数孩子接受启蒙教育的年龄,可他连“妈妈”这样的词都听得含糊不清。
  家里人便尝试着叫孩子发音,指着实物大声喊着教孩子。
  他们带着××*到郊外,捉些虫子让他辨认,然后告诉这叫什么。
  指着柳树,读着树名,让他学口型。
  一些正常孩子可随口说出的单词往往要教××*练上几百遍。
  后来在亲友的指点下,他们来到南京“爱德华聋儿康复中心”,让××*接受“中心”的康复培训。
  一年后,××*的语言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能用简单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要求。
  孩子能讲话,这让宋乃平夫妇内心得到了一些宽慰,同时更让他们平添了几份信心。
  能不能让孩子接受正常的教育,这对××*是个考验,对他们夫妇也是场挑战。
  ××*很理解父母的心思,更感激社会给他的帮助,学习格外地用功,依赖微弱的听力来辨别教师口型,坐到了正常孩子的课堂上。身残志坚的故事
  下课了,他借来同学的笔记反复核对,尽量弄懂自己没清楚的部分;放学了,他还要请老师再给自己解释一遍上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