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涵盖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知识,语文教师要积极响应国家相关教育政策的号召,围绕课本教学内容,挖掘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创新生动有趣的融合性语文教学活动,让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深刻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树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信心和决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路奠定优秀的人才储备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学;实践路径
前言
我国拥有着几千年的文明史,沿袭和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数不胜数。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将其充分有效地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浓厚的爱国情怀,实现新课标指导下的德育教育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建立对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意识,强化教师教育教学的责任感,同时针对班级学生的德育工作进行全面合理的规划,有序地在班级开展融合优秀传统文化的教学活动,潜移默化地培养出
新一代具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从而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品质的同时,推动我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进程。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目前,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很少教师会融入相关的传统文化教学,大部分都是以古诗词等形式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传统文化渗透能力比较差,形式也比较单一,小学生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很多古诗词只停留在背诵的层面,并不能深入地去理解其中的含义、作者的思想,所以很多学生虽然可以熟练去背通相关的古诗词,但不能够真正的去体会其中的精神以及将其中的道理和自己的实际生活所联系起来,来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很多语文教师也只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让学生们不断的默写记忆和背通这些古诗词,没有真正的去践行新课程标准中的要求,这样一来,不仅没有很好的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且导致学生们从小丧失了对学习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自信心。
二、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策略
(一)在汉字教学中融合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的教学重点之一是生字的认识、学习和运用,占据了较大的教学比重。汉字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媒介,从古至今优秀的传统文化被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通过文字记录的形式传扬下来,并在如今国际化的交流发展中起着巨大的作用[1]。在学习《春夏秋冬》时,教师就可以引导着学生们想象一下四个季节各有哪些特点?在学习本节课的生字词时,教师就可以引入一些古诗词,加深学生们对本节课所学字词的印象,教师“同学们,春天是一个非常美好的季节,万物复苏,一切都生机勃勃,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有哪些诗句是描写春天的呢?“同学A“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教师“这位同学非常棒,老师再来给大家补充一句,大家可以写到自己的积累本上,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大家之前有没有听过这句诗呢……〞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们深刻的去记忆和掌握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字词,而且还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更深刻的去了解这些古诗词的内涵。教师还可以通过猜字谜的游戏教学法,有效地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实现教学情境与文字应用的有机结合。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形状的教学方式,将文字进行分解和剖析,让学生了解汉字蕴含的含义,提升学习效率。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二)在古诗词教学中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古诗词本就属于从古至今传承下来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的古诗词汲取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赋含着十分丰富的道德涵养以及人生哲理,是古人对于社会生活以及自然万物的深度思索与总结,即使时代发展到今天,仍然对人们的生活学习具有较强的启发作用。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于诗词的朗读和背诵突破传统的单一教学方法,在和谐生动的教学环境中不断启迪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对于古诗词文化的热爱,进而在日后的写作练习中加以灵活的运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素养。比如,在古诗《题西林壁》的学习中,作者苏轼在景的描绘中寄情于景,抒发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是一首耐人寻味的哲理诗。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创设情境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技术播放诗人笔下描写的相似场景,结合视频与音频效果的烘托,让学生置身其中,自然地诵读古诗,流露出真切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所思所想。
(三)结合传统节日开展相关的文化传承活动
随着我国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以及人们对传统节日的深厚情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传统节日融合到日常教学活动中,提升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情结是十分必要的。语文教师在进行优秀传统文化融合教学的探索和研究中,可以通过组织开展传统节日实践活动,实现优秀文
化传播的时效性[2]。比如,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教师为了更好地宣扬端午节的文化传承,应当提前做好完善的教学环节设计。首先,教师提前准备好丰富有趣的视频资料,通过多媒体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全国各地不同的节日庆祝方式,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地大物博和优秀的文化精神,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次,教师借助动画的层次性将端午节的来历,节日庆祝方式的演变,以及各地的节日没事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提升课堂的活跃性。最后,教师让学生将自己认为有趣的节日庆祝仪式通过图文的表达方式描绘出来,提升学习趣味性的同时加深了学生对于端午节的喜爱。
(四)联系生活实际提升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
语文学科一直都是传统文化知识的传播载体,在小学语文课本教材内容中渗透着大量的优秀文化内涵。而文化源于生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只有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文化教学,才能加深学生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从而在实际生活中将这一文化意识不断运用到周围的人和事,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效果[3]。比如,在《妈妈睡了》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讲述文中关于孩子对于母爱情真意切的深刻感受,营造浓厚的“爱的氛围”,从而引导和教育学生关爱母亲、感恩母爱的优秀传统文化。我国的传统教育
十分注重孝道的培养,教师可以通过本文的教学,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享自己与母亲在生活中的感情交流和相处模式。随后,教师提出问题:“今天回家后,你想为你的妈妈做点什么?”请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并在第二天的语文课堂上谈谈自己的实践感悟,升华学生对于母亲的爱。
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融合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时代所趋,具有十分重要的教学意义。学校应当注重校园传统文化学习氛围的营造,促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提高融合性教学的实践性。小学语文教师作为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桥梁,要切实履行自身的教学义务,通过创建多元化的教学活动,在汉字教学、写作练习、诗词歌赋的学习、传统节日的活动组织以及各项德育教育活动中全方位地渗透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效地发挥语文教育的作用,让小学生多角度地了解我国的文化内涵,接受到文明的洗礼和熏陶,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进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杨雯清.浅析核心素养下小学语文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教育[J].汉字文化,2022(18):100-102.
[2]刘芳.小学语文古诗词吟诵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汉字文化,2022(15):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