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中国传统文化
14021138 刘莹
在中国传统国学中,儒、道、佛、武、医、易的哲学思想对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及当今的中国人的习俗传统等构成了深渊持久的影响。儒家修身,道家养性,佛家修心、易讲阴阳、医讲平衡,医无病之病;共同构成了中国古典的传统文化,其中以儒、释、道三家影响最大。
  太极这个词,是由孔子注解《周易》时在《系辞》中提出来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太极拳虽然在套路、推手架式、气动功力等方面各派有异,但动作柔缓、连贯圆活;及具有疏经活络、调和气血、营养腑脏、强筋壮骨的功效方面却是相同的。作为中国拳术之一,早期曾称为“绵拳”、“十三势”、“软手”。至清朝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6年),山西武术家王宗岳著《太极拳论》,才确定了太极拳的名称。
儒家的重礼与太极拳的尚礼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它特别注重人的品德修养,主张仁,义,礼,智,信,儒家大师孔子日:“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可见孔子对“礼”的重视。古代礼的意义甚为广泛,可指国际交际的礼节仪式,亦可指贵族的冠,婚,丧,祭等典礼,
包括政策制度道德规范等。在做人方面孔子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太极拳运动也要求练习者不仅要学习太极拳的技术,更注重对太极拳的礼仪。道德修养的学习与遵从,每一次练习都要求以礼始,以礼终,训练始终要在充满尚礼和仁爱的氛围中进行,并将智仁信勇严作为人生信条。除了在学习和训练中要讲究礼仪,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求以礼待人,这是太极拳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尤其对太极拳初 学者的教育,要让他们在初步了解太极拳的发源发展的基础上,认识到太极拳的礼仪教育是太极拳教学与训练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练习者的必修之课,因为太极拳的宗旨是开发人的智力、体力与精神的潜能增强人的信心勇气和正义感,陶冶人的情操,磨炼人的意志,振奋人的精神。练习者特别是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不仅需要有超的身体素质,极大的生理潜能和武艺高强的技能,而且需要有运用动员和发挥这些优势的心理品质和礼仪。教育是使其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一种基础教育,因此应该把它当作一种教育模式渗透到教学训练的各个环节中去力争将这种礼仪形式转化为心理动力,使之成为练习者掌握技术,发挥水平的催化剂。太极拳的核心是技击,技击的核心是劲力,人体所发的肢体力合意念力叫太极力。传导运化中的太极力叫太极劲,太极劲以最大值发放出去叫爆发力。在实战比赛中要协调和谐,自然平衡,更重要的是要保持心态的平和。当裁判偏袒对方或误判的时候,保持良好的心态尤其重
要,要不急,不燥,宽容大度,往往这种心理品质更能激发运动员的斗志,使他们的技能水平得以最佳发挥。不过,太极拳作为一项竞技体育项目,更要充分发扬竞技体育顽强拼搏奋发向上、力争第一的精神。竞技体育竞争激烈,而太极拳技击中体现出来的是后发制人,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顺避害,在不失礼不违反规则的前提下,运动员要用尽一切技能,想尽一切办法,进攻者要招不轻发,以此击败对手争取胜利,这是太极拳对儒家精神的又一种诠释。
太极拳健身价值是作为休闲体育中最重要的一点,人们选择太极拳锻炼主要是因为其健身健体的作用。通过太极拳的锻炼可以增强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从而对某些疾病起到预防和的作用。太极拳通过全身肢体运动,配合意念和腹式呼吸,达到调节人体机能状态的作用。太极拳对人体各个系统,如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运动系统都有着较好的改善作用。 太极拳能够缓解习练者身心状态,练习太极拳时要求精神放松,集中意念,即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当人体的大脑皮层兴奋达到某一特定区域时,大脑皮层会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通过这种调节可以起到消除人体大脑疲劳状态的作用。同时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阴阳交换、行云流水、连绵不断,对大脑的神经调节有着良好作用。习练太极拳时要求保持均匀、连续、缓慢、深长的腹式呼吸方式,通过腹式呼吸的方式比用
肺呼吸得到更多的氧气。长期练习腹式呼吸能够增加机体肺活量,腹式呼吸能够使横隔肌运动幅度加大,可以起到对腹腔内的器官有良好的按摩作用。这种通过腹式呼吸引起的按摩方式可以增强小肠、大肠和胃的消化能力,促进机体消化功能。太极拳运动能显著提高机体运动系统的活动能力,太极拳动作缓慢柔和,重心稳定能明显提高腿部力量,对全身肌肉和下盘关节都起到良好的锻炼作用。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大,肌肉力量逐年减退,关节老化比较明显。长期坚持太极拳练习可以显著提高下肢肌肉力量和协调能力,改善机体活动状态。 大量的研究表明,经常练习太极拳能够减少老年人摔倒的几率,是改善肌肉和关节僵硬状态的一个重要表现。
太极拳的社会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增加习练者人际交往,形成个人良好的生活习惯,并起到促进社会稳定的作用。太极拳运动通常是在清晨广场和公园进行的集体健身活动,习练者多数是朋友、邻居和一些太极拳爱好者等。他们通过太极拳运动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交流,缓解了心理压力,促使了身心健康发展。尤其对中老年人的意义更大,他们的空闲时间比较多,随着身体机能自然减退,健身意愿逐渐增强,渴望通过太极拳健身活动增加沟通和交流,消除 内心的孤独寂寞。太极拳运动经过了上百年的流传和不断的演变,已经成为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健身运动项目之一,很多太极拳爱好者把打太极拳当成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常从事
体育锻炼活动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长期坚持太极拳运动有助于市民的身心健康,也同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社会风气。
太极拳运动具有良好的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健身价值,练习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用意不用力,全身处于一种清净、放松的自然状态,并且通过“三调”即调心、调息、调身进入习练太极拳的良好功能状态,从而达到太极拳意气相随的最佳境界。练习太极拳项目时,不仅要求心静,而且要求环境安静。练习太极拳的心静指的是习练者在练习太极拳时要精力集中、全神贯注、排除身心一切杂念,消除杂念的过程就是指给紧张的神经减压的过程。练习太极拳的外界环境安静是指习练者在练习太极拳时 避免噪音的干扰,使习练者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练习太极拳动作上。太极拳的心静和环境安静两者通过太极拳动作的有效结合,使习练者的精神状态达到一种清心、宁静的自然状态,所以习练者在练习太极拳时会感觉精神愉悦、身心陶醉。太极拳项目在不断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中吸取了我国优秀的传统思想文化精华,道家思想是一种古代朴素主义哲学思想,而不是一种宗教,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顺其自然,无为而治”,这样一种处世不争、清静无为的思想也同样渗透到太极拳的拳理当中, 太极拳的动作重点在于缓慢柔和、连绵不断、行云流水、阴阳变换。在练习太极拳时表面上轻柔,其实则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
在易学的辨证统一思想和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太极拳以和为美的审美思想。和就是美,这是蕴藏在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一种审美理想。“和”是中国哲学的概念,即和谐,它是矛盾处于协调的状态而不互相偏废。和的范畴也是中国文化意识和精神观念在美学领域的重要体现,使它广泛渗透在艺术和武术的审美思想中。和谐在太极拳中表现为阴阳和,动静和,虚实和,刚柔和、形神和,无过不及。著名陈氏太极拳名家陈鑫指出:太极之道,开 合二字尽之,一阴一阳之谓拳,其妙效全在其根,视阴阳为运动中根本,着重于对立因素的统一与和谐。以揽雀尾动作为例,从动作的方法来看,它将刚与柔、虚与实、动与静等因素在统一中对立,融为一体,使动作刚柔相济,虚实相生,动静相兼,体现出圆活自如的运动特征以及动作的中和之美。就力量而言,刚柔两种表现形式在太极拳运动中并非简单的相加或反复交替,而是将刚与柔巧妙的揉和在一起,动作中做到刚中富柔,柔中富刚,刚柔相济,运 化无方。对立因素在运动中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的理想境界。和谐在太极拳中不仅表现为阴阳,而且还表现为物我合一。这主要受道家美学的影响。道家美学视天地为一体,将人类视为自然之道的一部分,人与自然的会合就在于自我融人无穷变化之中。庄子认为,一旦进入物化境界,物我的界线就消失了。物变我,我亦物,二者难分难解。物化境界在审美领域是一种最高境界,它指的是主体抛弃了多种功利因素,真正契人对象的内在精神
之中,与对象合为一体,在至一中得统一,形成出神入化的意境。庄子人间世云: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之以耳,心上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其中,听之以气,就是消除主客体的差异,掉是非得失的比较,以一种静澈心明的心态去体悟大道,与道为一,源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庄子知北游太极拳演练的最高境界就是要达到物我合一,不去想动作,纯以人意导气,以气摧力,把自己的情感意识融人动作之中,忘记自我,把身体心灵上的一切拙力和杂念通通去掉,以一种澄明心境去体会生命的和谐律动,从而进入一种忘我境界,拳与人汇为一 体,即物我合一。
太极拳运动项目是中国古代武术文化的精髓,在中国大地上传承和演变了上千年,所表现出来的文化价值博大精深,习练者可以通过太极拳运动强身健体、愉悦身心,得到良好的放松。当前太极拳运动项目在民间开展十分广泛,已经成为深受广大人民众喜爱的一项休闲体育运动之一。在清晨的广场、公园等空地经常可以看见很多人在进行太极拳健身,男女老少都有,有些习练者还练习太极剑和太极扇,健身氛围非常好。太极拳运动项目属于休闲项目的一种,太极拳这种运动休闲方式中包括很多哲学思想,在练拳的时候需要我们慢慢的不断去体会,习练者在练习太极拳时动作缓慢柔和,配合均匀缓慢的腹式呼吸,使习练者的内心安静下来,精力集中在连绵不断的太极拳动作当中,对身心都起到了良好的调节作用。太
极文化中最重要并且最突出的观点就是阴阳学说和天人合一。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主义哲 学思想的精髓。阴阳即对立也统一,是相辅相成的两种事物。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辩证主义哲学思想最高境界。阴阳互为对立,一切事物都有其两面性。 阴阳是彼此相互依存的,彼此是相互存在的基础。任何事物都处在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中,从一种形式转变成为另外一种形式。太极拳运动项目的拳理符合阴阳学说,太极拳动作在阴阳、虚实、进退不断的变化当中,都充分体现了阴阳学说的智慧所在。太极拳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是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其动作和拳理拳法中都渗透着天人合一的精髓所在。因此天人合一不仅仅是中国古代朴素主义哲学思想中最基础、最基本的主要观点理念,也是太极拳运动项目理论的基础和核心部分¨。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人的生活和工作压力也逐渐加大,导致很多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闯题。太极拳运动项目的拳理中强调阴阳虚实的相互变换,以进为退,以柔克刚的攻防思想,都会给予我们现代都市人极大启发,对于人们调节自身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是有着积极和广泛的作用。太极拳运动项目属于中国古 传统武术的一种,是一种典型的内家拳种。太极拳外在表现柔软和虚弱,其实如果能够长时间坚持下去,就会得到很强的内力,一旦爆发快如闪电、力大无穷。很多太极拳爱好者通过习练太极拳结识了许多朋友,增加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通过彼此之间的不断交流丰富了习练者个人生活。